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弓(2 / 2)

削出形狀後,要通過彎曲試驗來檢查弓的各段彈性是否均勻。由於天然生長的木質很難完全均勻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軟一些,僅僅外形均勻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過觀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調整好了,就可以在兩端5厘米處分別銼出弦槽,弓背外側深一些,內側略淺。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發矢”,製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彎它。長弓呈簡單的圓弧型,沒有天朝角弓反彎的複雜形狀。英國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樣會降低弓的張力;也不能一下子彎到位,那樣的話,弓背就是不折斷也要造成內傷而失去彈性,剛才那一陣忙活就白折騰了。彎曲的過程叫做“馴弓”,就是讓弓背逐步適應彎曲。做這事需要一個專門的托架。托架用硬木製成,一端豎著挖個凹槽用來托住弓背,另一端設法垂直固定在地上。側麵由上到下以約4厘米的等距離刻8—10個弦槽,在弓背鬆弛狀態將繩子綁住兩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勻用力,慢慢拉弦,掛到第一弦槽裏,弓背就被略略彎曲了。這是,要仔細檢查弓背的曲線是否流暢均勻,標出過於強直的地方,把弓背放鬆後進行修整微調,直到滿意為止。然後再將繩拉開,逐次加大開度向下掛槽,並不斷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條令人滿意的均勻弧線。每加拉三、四個弦槽的開度,就可以將繩收緊些。這一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特別是每次加大開度之前,讓弓背“休息”20—30分鍾,使內部應力得到釋放,以免木質損壞。每次上緊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緊一點。

當達到弓手適合的滿弓開度時,弓就馴好了。滿弓開度指弓手所能拉開的最大開度,相當於手臂平伸出去時由掌心到胸前的距離。這時,卸去托架,給弓背刷上幾層油作為防潮保護層。油幹了,便可以掛弦。弓弦是用羊腸或筋鞣製而成的,彈性和韌性都很好,這裏靠近胡圖國,所以這些東西也不缺。掛弦時的固定開度掌握在弓弦與弓背中心的距離達到拳高,拳高是弓術中的術語,相當於握緊拳頭再豎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約15厘米。綁紮弓弦時,要打成專門的“射手結”,以免滑脫。8字形的結扣簡單但管用,越拉越緊。

弓做成了,找人試試拉力,越硬的弓射程越遠,但也需要越強的膂力,霸王的弓你能拉得開嗎?一般的長弓拉個滿月大致需45—55公斤的力,最強的達到80公斤,不過考慮到這裏士兵的身體原因楚雷鳴讓木匠們把弓的拉力沒有做太大,這樣可以方便普及。

製作工藝如此簡單,隻要有充足的材料,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簡單的工具製作,而不依賴專門的設備和工匠,所以在楚雷鳴紙上談兵的督導下,幾個木匠用了一天時間居然做出了不少弓來,楚雷鳴一一進行了檢查,淘汰掉了三分之一,剩餘了二十多把。

帶著人托了這些弓,楚雷鳴回稟周定邦,於是眾人興致勃勃的到校場進行實驗,這些長弓看起來比傲夏軍的角弓簡陋許多,許多軍官都持懷疑的態度,周定邦先選了一把拿在手裏掂量了掂量,感覺還可以,於是讓其他軍官也都各自拿了一把,有人奉上箭支,眾人紛紛嚐試著拉了拉弓,感覺到這樣簡陋的長弓居然拉力還相當大,於是把箭搭上,開弓瞄準,鬆手,二十來支箭矢如流星一般的飛了出去,射到了百步外的箭靶上,圍觀的兵丁紛紛叫好起來,這也難怪,這個時代的武將有那個不會使弓的,所以隨便拉一個軍官出來,都能當一個合格的弓手,射個固定靶子還是都不在話下的。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對這些長弓很滿意,無論是持握還是強度都不弱於傲夏的製式角弓,當兵士把厚木製成的箭靶抬過來後,眾人看了不由吸了口涼氣,他們用長弓射出的箭矢在百步之外,居然把寸厚的木板生生射穿,可見其威力之大,周定邦大喜,當即傳令召集附近全部木匠,就地取材,大批趕製這種長弓,楚雷鳴獻策有功,賞白銀百兩。

拿著一張紙條,楚雷鳴哭笑不得,敢情這裏的賞金居然給打白條,要等到戰後才能兌現,他對著中軍大帳方向用力的豎起了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