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宏曾說過,“人沒有野心不能成功。隻有艱苦的付出,才能得到豐碩的回報。”野心這個詞聽起來有點逆耳,但這確實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帶著“野心”上路,心中充滿了光明和溫暖;帶著“野心”上路,心中倍感甜蜜和幸福;帶著“野心”上路,孤獨的人不再體驗孤單;帶著“野心”上路,寂寞的心不再品嚐寂寥。
人不能沒有“野心”。“野心”是一股力量,一種升華,一個飛躍,一架階梯,“野心”是高高聳立在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有了“野心”,人才有奮進的勇氣,才有百折不撓的毅力與超人的智慧。有了“野心”,人生才會得到充實和升華,精神才會得到振奮。有了“野心”,生命之舟才不會偏航,才不會觸礁或誤入漩渦,才能不斷地向前航進。
是一粒種子,就希望有一片能使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是一葉輕舟,就希望有一片汪洋能使之在上麵任意漂泊;是一隻小鳥,就希望有一片廣闊的天空使之在它的的懷抱裏盡情的飛翔……隻要我們帶著希望上路,總有一天,會找到那一片使之生長的土壤、漂泊的汪洋和飛翔的天空。
1、你有“野心”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追求任何一個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追求卑微者,所獲寥寥。所以一定要有鴻鵠之誌,敢想敢做。現實生活中,誌向高遠與否,使人們的性格和行為產生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比想象中的要大。
有的人天生就沒有誌向,有的人誌向卑微,有的人則誌向高遠。他們進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們誌向的大小是相稱的。有個諺語說“心高高不過天”,這話不錯,但射箭的時候瞄準太陽總比朝水平方向射得高吧!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性格的形成過程中。雖然用弓箭射太陽是不可能的,但年輕人顯然可以有一個遠大的理想。
可以保證,隻要你下決心想辦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功,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你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而且你也應當成為有用之才。相反如果年輕人對於自己能做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沒有半點感知,他們所做的努力通常是少得可憐且軟弱無力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悟透怎樣才能夠做成大事從而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其實,像亞曆山大、愷撒、查理十二世或是拿破侖這樣的偉人是怎麼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的呢?還有像保羅、阿爾佛雷德、盧瑟、霍華德、佩恩和華盛頓等具有極高的精神境界的人物又是如何奮鬥的?他們不也是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而普通嗎?但他們比我們更多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使得這些人物超凡脫俗,成為社會棟梁。
相信上麵這條規律吧,這些人所成就的事業,我們可能也同樣能夠做到。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可能和他們一樣出色,也能比原來想象中的自己要強得多。人生的出路有千條萬條,這些話雖不轟轟烈烈,但隻要我們去嚐試、去努力,它就有可能助你成就偉業。說“我不行”的人永遠做不成事,說“我來試試”的人能創造奇跡。無數事實可以作為這個觀點的佐證,這裏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英國19世紀中葉有個年輕人放蕩不羈,揮霍了所有的祖傳家產。當他站在懸崖邊上想就此了斷一生的時候,他猛然間下定決心要找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他從此雄心勃勃地做每一件事。盡管剛開始的時候他隻是一鏟一鏟地把整車的煤裝進地窖,每次隻能得到12分半的報酬,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最後積攢下來的錢比他失去的還要多,他去世的時候身家達到了6萬英鎊!
總之,如果我們有雄心壯誌,並且堅持閱讀一些描寫傑出人士生平的書籍,特別是那些品質優秀的名人的傳記,我們將從中受益匪淺。正如英國人狄斯累利所說:機遇不造人,是人創造機遇。而沒有追逐夢想、實現野心的激情,人生將會缺乏激情。
堅強的信心是成就偉大事業不可缺少的要素。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信心與成功其實是一體的兩麵,信心愈堅定,成功的幾率也愈大;反過來說,一個沒有信心的人,絕對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成功的人自有其不同於凡俗的神態,那種流露在臉上的堅強自信,正是內心不折不扣的表現。你若是想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具備肯定自我的心態;必先肯定自我,你才會獲得成功。
天上有隻鳥在飛。一位拄鋤田頭的人歎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
另一位依窗懷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這隻鳥,她歎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
麵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和理解。
滿懷激情,你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你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歎。
當自己人生理想不能實現或者見解、行為不為世人所理解時,都會使人迷惘、失意。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情緒,會使人對境況產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聯想、類比。
而且人們很容易將思維編人既存的框架裏,或滿足或失意或進取等等,產生“命中注定”或“無法更改”的錯誤的思維定式。
如果我們逐漸失去踏出圍繞我們的框架的勇氣,那麼我們將把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和野心一個個拋棄掉。而沒有追逐夢想、實現野心的激情,人生則必然會缺乏激情。自信的人絕不會如此的。
2、給心靈的火焰加把柴
你的心靈中有一團熱情的火焰,隻有你自己才能夠將它熄滅。如果你太懶惰,或太消沉,不思進取,你就會使你內心的這團火焰熄滅。因為如果沒有燃料,任何火焰都會熄滅的。
你也能使這火焰永遠燃燒。一旦確立了目標,就應該熱情地去追求它們,你的生命本能將會高漲起來,因為促使人們走上成功之路的,就是這種強烈的生命本能。
已故電視播音員穆勒的成功,主要是由於他對自己所討論的東西具有濃厚的興趣。當穆勒在電視上出現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被他包容在主題中的情感和智慧所吸引,不論他談的是什麼話題,是政治、自由、民權、貧窮問題,還是國內風雲人物或世界重大事件。
發明家愛迪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以熾熱的興趣追求他自己所確立的目標。
人們都知道托馬斯·愛迪生是白熾燈的發明人,但很少人知道他那些其他包羅萬象的偉大發明。
愛迪生的重大發明有:留聲機、電動火車、擴音器、修建水泥建築物的方法、電筆、製造金屬片技巧、電影攝影機、局域電話信號箱、汽車發電和供電係統等等。所有這些,僅僅是這位熱切的創造者所發明的一小部分而已,他的全部發明多得簡直令人難以相信。他的觀念的最後運用,是發明了現代化的電子管。這種電子管形式很多,是無線電廣播、長途電話、X光、有聲電影、電視,以及其他很多工業的基礎,我無法在此一一枚舉。
1928年,美國國會頒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估計他對人類的發明貢獻約值150多億美元。其實,這些發明對現在的世界,其價值實在太大了,幾乎超出了我們的估計。
但是,愛迪生僅僅受過三個月的正規教育。在校期間,他的老師曾說他是一個隻會做白日夢的少年,斷言他的一生將會一事無成。
愛迪生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
其中之一是:他擁有確定目標的能力和追求目標的熱情。
一旦確立一個目標之後,他便使自己的生活去配合這個目標,使它變成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因此,他把生命獻給他的目標,並從目標獲得生命,直到——假如我可以賣弄字眼的話——直到電火花在空氣中進發。
他竭盡所能地閱讀跟他的計劃有關的書籍。一本接一本地研讀。等書讀的差不多了,足以從事實驗之後,他才開始在他的實驗室工作。接著,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往往在早晨8點鍾以前進入實驗室,直到次日淩晨兩三點鍾才肯罷休。他的注意力總是十分敏銳熱切,連一個動作也不浪費。他進行了數以百計的實驗,忍受著不可避免的失敗,但他勇往直前,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
愛迪生既有明確的目標,也有精確的選擇。他對目標的專注和熱情,他的豐富的想像力和智慧,使他成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有關愛迪生的另一個事實是:他有強烈的方向感。他在休假時,他會像他工作時一樣全身心地投入。他對他的遊戲目標也不放鬆,在休閑的時候他從不談工作。
他是一個決不逃避人生,對已經確立的目標決不退避的偉大人物。
3、不要被現狀束縛住
平凡的人之所以一無成就,就是因為他太容易滿足而不求進取,一旦得到舒適安逸的位置,便混吃等死。這樣,他一生隻會盲目地工作,爭取勉強溫飽的薪金,以靜待死神的光臨來結束自己的命運。他怕因為不滿足而感到痛苦,所以竭力抑製自己的欲望,推卸自己的責任。
至於會追求幸福的人,那就絕不相同了,他會盡力尋求不滿足的一方,以發現自己的缺點,並作為改進的方針,不文過是非,自炫己長,所以客觀的態度是嚴格批評自己,不稍放縱,也不躲避。
說到英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首推倫敦“泰晤士報”的老板拿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入該報時並不滿足於賺90元周薪的待遇,也不滿足於人人稱羨的“倫敦晚報”,最後當“每日郵報”已為他所有的時候,他還妄想取得“泰晤士報”,不過最後他終於狩獵到他的目標。
他一直看不起生平無大誌的人,他會對一個服務剛滿三個月的助理編輯說:“你滿意你現在的職位嗎?你滿足你現在每周50元的薪金嗎?”當那位職員躊躇滿誌,答複已覺得滿意的時候,他馬上把他開除,並很失望地說:“你應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以每周50元的薪金即已滿足,而終止他前途的發展。”
不滿現實,是進步的先決條件,惟有不自我滿足的人才能不固步自封,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幸福的路。
有些人心裏常這樣想:“我現在的生活充滿喜悅和滿足,往後要怎麼做才能維持目前的這種狀態呢?”
這些人對現狀心滿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繼續維持下去。“想要維持現狀”這種觀念是采取“守”的態度,終究會演變成消極的態度,而失去以前所擁有的積極及前進的動力,成長便會停頓。
不要滿足於現在的自己,好應該要求更好,時時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
4、太陽每天都因你而燦爛
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想:“事事總是不如我願”,“我一定無法準時做好的”,“我老是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要是你的思想灰暗悲觀,你的一生也注定會是如此,因為你那些消極泄氣的話根本不能給你什麼支持鼓勵,隻會打擊你的自信心。
要想心情好,凡事就得要向好的方麵想。改變你的思考方向,你便能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和周圍的事物;要是有一件事你認為是做得來的,改變思考方向可增加你的成功機會。記住:憂慮會使你陷於困境,而處事樂觀會推動你向前。
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學界,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當頭一棒。他一度情緒低落,但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而且他的心態也為之一變,變得更寬容、更謙和,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在勤奮工作之餘,他從沒有放棄與病魔搏鬥。就這樣,他已平安過了好幾個年頭。有人驚訝於他的事跡,就問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
這位醫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幾乎每天早晨,我都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溫暖每個人。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機勃勃,激昂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去悲衷,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不忘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5、心中的那縷陽光
隻要你心中選擇了陽光,你就會擁有陽光的燦爛。
從前,田野裏住著田鼠一家。夏天快要過去了,他們開始收藏果、稻穀和其他食物,準備過冬。隻有一隻田鼠例外,他的名字叫做弗雷德裏克。
“弗雷德裏克,你怎麼不幹活呀?”其他田鼠問道。
“我有活幹呀,”弗雷德裏克回答。
“那麼,你收藏什麼呢?”
“我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
“什麼?”其他田鼠吃了一驚,相互看了看,以為這是一個笑話,笑了起來。
弗雷德裏克沒有理會,繼續工作。
冬季來了,天氣變得很冷很冷。
其他田鼠想到了弗雷德裏克,跑去問他:“弗雷德裏克,你打算怎麼過冬呢,你收藏的東西呢?”
“你們先閉上眼睛,”弗雷德裏克說。
田鼠們有點奇怪,卻還是閉上了睛眼。
弗雷德裏克拿出第一件收藏品,說:“這是我收藏的陽光。”
昏暗的洞穴頓時變得晴朗,田鼠們感到很溫暖。
他們又問:“還有顏色呢?”
弗雷備裏克開始描述紅的花、綠的葉和黃的稻穀,說得那麼生動,田鼠們仿佛真的看到了夏季田野的美麗景象。
他們又問:“那麼,你的那些單詞呢?”
弗雷德裏克於是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田鼠們聽得入了迷。
最後,他們變得興高采烈,歡呼雀躍:“弗雷德裏克,你真是一個詩人!”
——陽光、顏色和單詞!
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收藏夏季美麗的景象,好在嚴冬來臨之際溫暖自己的心房,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卻又多麼實在!
人生如四季,也有陰晴圓缺,無論去哪裏,也許總難免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對於生存,精神力量和物質儲備同等重要,關鍵是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6、樂觀——我們心中的太陽
樂觀主義是建設性的力量,樂觀主義對人就像太陽對植物一樣重要,樂觀就是心中的太陽,這種心靈中的陽光構築生命、美麗,促進它範圍所及的一切事情的發展。
日本的水泥大王淺野一郎,23歲時從鄉下來到繁華的東京時,看到有人用錢買水喝,感到很奇怪,水還用錢買嗎?麵對此情,有的人會這樣想:東京這個鬼地方,連用點水都要用錢買,生活費用太高了,怕難以久居,於是離開東京。
可淺野一郎並不這麼想,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生機:東京這地方,連水都能賣錢,他一下子振奮起來,從此開始他的創業生涯,後來終於成為東京的水泥大王。
這就是一位樂觀主義者的態度。樂觀主義是建設性的力量,樂觀主義對人就像太陽對植物一樣重要,樂觀就是心中的太陽,這種心靈中的陽光構築生命、美麗,促進它範圍所及的一切事情的發展。我們的心理它能在這種心靈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正如花草樹木在太陽照射下茁壯成長一樣。
那些總是隻看到事物陰沉黑暗一麵的人,那些總是預測自己可能不利和失敗的人,那些隻看到生命中醜惡肮髒和令人不快一麵的人,將受到致命的懲罰。他們會使自己一步一步接近他們看到和他們期待和擔心的那些東西。
一群因地震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們,各人的心態決定他們是否能在被困情況下頑強地生存下去,直到營救隊的到來。
樂觀還能使我們產生超越常規思維的創造性靈感。有這樣一則故事:
總經理叫來兩位業務員,叫他們去非洲國家考察,以準備在那些國家拓展鞋市場。
兩個人到了一個非洲小國,看到的情景是一樣的,這裏的居民都光著腳,他們從來不用穿鞋子!
兩位業務員結束工作,回到本國向總經理彙報工作。第一位業務員的調查報告裏隻有兩行字“該國居民沒有穿鞋習慣,在此拓展鞋市場毫無希
望”。
第二位業務員卻寫了十幾頁拓展計劃書。他認為:該國居民沒有穿鞋,在該國拓展鞋市場將不會遇到任何競爭對手,這裏的市場空間極其廣闊!可想而知,總經理對後者的報告非常滿意,後來委以重任,使他在非洲市場上大展拳腳,成為公司的骨幹成員。
我們要懂得利用樂觀主義這一心靈的陽光,隻有它才能為我們照亮光明的前途。隻有樂觀的心態才能吸引那些與成功體驗相關的思想。
如果你想吸引財富,就不應該繼續想著貧窮。如果你想吸引健康的體魄,就不應該想著疾病的身軀。如果你想吸引考試的成功,就應該拋棄測驗失敗的痛苦回憶。
7、第二個春天也很美麗
處於不利的位置,不等於說就是處於劣勢,有時堅持的結果可以戰勝占據有利地位的對手。生活中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智慧。隻要我們善於動腦,積極利用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贏得人生的輝煌。
世上的許多事情,往往是最後的那一程是最難邁過的門檻,因為我們在跋涉的過程中已經筋疲力盡、心力交瘁了,這時候,即使一個小小的障礙都有可能將我們絆倒。這個時候意誌就顯得特別重要,勝利往往來自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阿呆和阿土這兩個人,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卻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裏種有49棵朱槿,其中開紅花的那一株下埋有一壇黃金。阿呆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49棵朱槿。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來,等候春天的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槿花一一盛開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黃。阿呆沒有找到開紅花的那一株。廟裏的僧人也告訴他,從未見過哪棵朱槿開紅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這件事,他就用幾文錢向阿呆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阿土也住下來等候花開。第二年春天,朱槿花淩空怒放,寺裏一片燦爛。奇跡就在那時出現了:果然有一棵朱槿盛開出美豔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從樹下挖出了一壇黃金。後來,阿土成了村莊裏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