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曆代奸臣陰謀故事(下冊)》(15)(3 / 3)

嘉慶元年,一個正直的禦史冒死挺身而出,狠狠打擊了和珅的囂張氣焰。這時候乾隆帝雖已退位做了太上皇,但仍然大權在握;而和珅的權勢更是越來越大。他的家裏人仗著和珅勢力,經常胡作非為。一天,和珅的一個妾弟在大街上駕著車橫衝直撞,撞倒很多行人,恰被禦史謝振定見到。謝禦史見和珅的家人如此胡為,怒不可遏,當即把他的妾弟打了四十大板,馬車也被當街燒掉。雖然謝禦史因此被和珅構陷罷了官,但是他的驕橫之氣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4.恃寵狂傲,自掘墳墓

和珅知道嘉慶深恨自己,一旦太上皇駕崩,他將不會有好的結果。於是,他常常千方百計地暗中打嘉慶的主意,想把他趕下皇位。嘉慶對此自是心知肚明,對和珅也就更加恨之入骨。

乾隆帝在位60年後,退位為太上皇,皇太子繼位,是為嘉慶皇帝。

乾隆雖然退了位,但仍然不肯放權,可畢竟年已80有餘,記憶力大為衰退,這樣和珅便成了出納帝命之人。他所傳的太上皇意旨是真是假,無從印證,於是和珅專擅更加日甚一日,甚至敢在嘉慶皇帝麵前炫耀老皇帝給他的特權。就嘉慶帝來說,在太上皇的“訓政”之下當皇帝,滋味已經很難受,再出來這麼個“二皇帝”,怎能不讓他憤恨和切齒?隻是由於“投鼠忌器”,礙著太上皇的麵子,無奈在表麵上不動聲色罷了。

盡管和珅恃寵狂傲,也深知太上皇來日無多,所以對嘉慶處處提防。嘉慶也知道,和珅再狂,畢竟是個奴才身份,所以在合適的場合,他也會抖抖皇上的威風,給和珅來個“偶爾露崢嶸”。

也許,正是因為和珅對嘉慶多少還懼怕幾分,嘉慶的嗣皇帝才終於坐穩。嘉慶已經在心裏盤算好,隻要太上皇一死,就盡早除掉和珅這個心腹之患。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駕崩於乾清宮。嘉慶終於等到了機會,在第二天就宣布太上皇一切喪儀由和珅總理,把和珅和同黨福康安安排在殯儀殿晝夜值班,不準擅自走動,乘機剝奪了他的軍機大臣、九門提督之權。隨後又頒布諭旨,暗示要查辦那些在征剿川楚陝白蓮教起義中通同蒙蔽的大臣。諭中說,出師之師,以負言勝,略一挫敗,就大肆吹噓,貪功求賞,居心已不可問,還有太上皇的近臣,與這些人狼狽為奸,上下欺隱,把朝廷的法律當成兒戲。長此以往,國體何存?威信何在?又說,曆年兵部支出的軍餉已達巨萬,都被某些當權者吞沒。長此以往,兵何能強?戰何能勝?

此諭一下,舉朝震驚,都知道所指就是和珅。平日那些痛恨和珅的大臣們,立即交章上奏進行彈劾。嘉慶帝就勢將和珅革職拿問,並下令各部院大臣、各省督撫都起來揭發,然後就如何將和珅擬罪這事,據實複奏。最後又借直隸總督胡季堂之口,為和珅構築了二十大罪狀,要求將這個悖逆不法、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目無君上的權臣以大逆論處。一套程序進行得絲絲入扣,顯然嘉慶謀劃已久。據說和珅對指證的所有罪狀一一招認不諱。於是,嘉慶將這十大罪狀,交給京師二品以上的官員傳閱。依嘉慶的本意,是要將和珅淩遲處死。可是,他的妹妹和孝公主已經下嫁和珅之子,再三涕泣求情,嘉慶帝按康熙除鼇拜的前例,“加恩”賜和珅於獄中自盡。隨後又查抄了和珅的家產,竟然超過國家十年的財政收入。

一代巨貪和珅最終死於非命,這是他自作自受。但是丟的是和珅的狗命,苦的還是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