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陽明先生,百世之師(1 / 2)

《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904年2月,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爆發。次年5月,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戰中表現神勇,給了遠道而來的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從此徹底改變了戰爭進程,迫使老牌強國俄羅斯簽署《樸茨茅斯和約》,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而指揮這場海戰的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則以自己的卓越表現,成為八千萬日本國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回國之後不久,他被任命為海軍部長,天皇親自為他授勳,並特意舉辦了規模盛大的慶功宴。

宴會當晚氣氛非常熱烈,各界名流薈萃一堂,對東鄉平八郎的成就不吝讚美之辭。而此時的東鄉卻表現得非常冷靜,麵對到場媒體的狂熱追捧,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爆出任何猛料,隻是默默地解下了自己的腰牌。

在場的人一看,都恍然大悟。片刻沉默之後,現場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腰牌上隻有七個漢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一個中國明朝的學者,何以受到日本軍神的如此推崇?也許我們中國人難以理解,但在陽明學早已流行的日本,這其實並不奇怪,早在明治維新時期,陽明思想就是變革派的重要理論來源。

著名學者高瀨武次郎指出:“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於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以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王陽明,這是一個過去曾被我們嚴重忽視,卻在曆史上有著特殊地位的傑出人才。他集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於一身,幾乎在涉足的每一個領域,都取得了當時的最高成就。這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即使在那個學術發展水平不高的時代,這樣的成就也著實讓人震驚。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經曆是最好的勵誌故事,他的作品至今依然膾炙人口,他的思想更是被無數後人奉為經典。甚至有人斷言,五千年中國史上,隻有兩個半聖人,那半個是曾國藩,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王陽明。

而王陽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和變數。

別人的母親是十月懷胎,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也沒把他生下來;別的孩子一歲牙牙學語,他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別的孩子在母親的照顧下健康成長,他卻在十三歲永遠失去了母親,還攤上了一個虐待自己的後媽。他的父親是狀元公,但這反而成了他參加科舉考試的不利條件,連續三次考試才得以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