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稱語
抬頭稱謂之後可以用提稱語,如“劉校長台鑒”等,但如果用提稱語,前麵就不能加修飾語了,例如,不能用“尊敬的劉校長台鑒”這樣的話。這是因為,提稱語是舊式書信中用的,抬頭的修飾語是新式書信中用的,混在一起,不倫不類,況且,有時是不通的。這一點,必須注意。提稱語主要有:
(1)對尊長:用於父母、祖父母,有“膝下”、“膝前”等。用於親友中的長輩,有“尊鑒”,“慈鑒”、“懿鑒”(多用於女性長者)、“賜鑒”等。“賜鑒”雖為通用,並也可以用於平輩,但不能用於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極為親近的人,因為如果用了,就意味著拉遠了與他們的距離,他們會傷心的。“鈞鑒”通常用於上級有官職者。用於老師的,有“帳下”(古稱教師施教為“設帳授徒”。)、“吾師”、“道席”(傳道的講席)等。用於女性尊長的,有“慈鑒”等。
(2)對平輩,通用的提稱語,有“惠鑒”、“雅鑒”、“台鑒”、“英鑒”、“偉鑒”、“台席”(後三者多用於有學問者)、“足下”等。其中“台鑒”和“足下”最為常用。要注意的是,“台鑒”、“台席”的“台”,大有講究。天上有星,名“三台星”,古代常用三台星比喻朝廷的三公之位,因此,“台”就成了對人尊稱的詞,如“台端”、“台甫”“兄台”等,都是這樣來的,“台鑒”、“台席”的“台”,也是如此。所以,“台”不能寫成“台”,二字在現代漢語簡體字中,都作“台”,但意義是不同的,用“台”的地方,可以寫作“台”,但用“台”的地方,就不一定能寫作“台”了。此外,還可以用“如晤”、“青覽”等。“青覽”之語,出於三國魏阮籍的故事。阮籍見到他所喜歡的人,就翻青眼,對他所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漢語中“青睞”、“青眼有加”等詞,就是這樣來的。用於配偶或相愛的男女之間的提稱語,有“愛鑒”等。
(3)用於對晚輩或下級的提稱語,有“知悉”、“閱悉”、“收覽”等。凡是用於平輩的提稱語,也可以用於晚輩或下級,這樣有表示謙虛、客氣的意思,使收信人覺得寫信人平易近人。當然,長輩給晚輩寫信,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至親,甚至是家人,就不能用一般用於平輩的提稱語了,因為用不到謙虛和客氣。試想,父親給兒子寫信、祖父給孫子寫信,有必要這樣謙虛和客氣麼?用於收信人為多人的提稱語,有“同覽”等。
四、祝詞
常用的表示祝頌的動詞有:即頌、此頌、謹頌、此祝等,緊接正文的末尾書寫,祝語獨占一行,頂格。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則“即頌”、“謹頌”等另起一行,獨占一行,但不要頂格,前要空四格書寫,祝語再起一行,頂格書寫不變。祝辭應該注意動詞與賓語的搭配,如“謹致”下用“敬禮”是對的,但用“健康”就不對了。“頌”、“請”、“問”後,應該跟“安”等才對。“敬祝”、“此祝”等“祝”下麵,既可以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也可以用“春安”之類。總之,動詞與賓語的搭配要適當。動詞前,一般要加修飾語,如“恭頌”、“謹頌”、“敬祝”、“此祝”等。祝語有講究。通用的有:春(夏、秋、冬)安(或春祉、暑安、秋祺、冬綏)、台安、大安(非常客氣)等。用於對(外)祖父母、父母等至親長輩的,有“金安”、“福安”等。用於對女性長輩的,有“慈安”、“懿安”、“淑安”等。用於文化人的,有“著安”、“文安”、“撰安”、“道安”、“文祉”等。用於老師的,有“教安”等。用於旅人的,有“旅安”、“客安”等。用於商人的,有“籌安”(“籌”為古代的計算工具算籌,商人常用以計算錢物。)、“籌祉”、“財安”等。用於編輯的,有“編安”等。用於軍人的,有“戎安”、“勳祉”等。用於收信人夫婦或情侶的,有“雙安”、“儷安”、“儷祉”等。問病書信,常用“痊安”等。寫給居喪者的書信,常用“禮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