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長沙城市形象設計(3 / 3)

(三)VI(視覺形象識別係統)設計

城市視覺形象指城市的外觀形象,是城市理念和行為的外在表現,它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城市布局、建築風格、綠地空間、景觀標誌、小品設施、環境衛生乃至居民的穿著舉止等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東西。視覺識別設計的目的是使一切來長沙的客人,首先在視覺上產生對長沙良好的第一印象。

1、城市形象識別係統設計。這是城市形象設計最基礎的工作,但在長沙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視覺識別體係是一套完整的宣傳體係,它包括城市形象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的整個宣傳策略與措施,是一種全方位的視覺擴張。“VI”體係實際上是對城市形象的規範化、定向性設計,表達了城市形象以及在各種場合出現時的標準化的視覺傳播方法。它作用於公眾的感官,進而引起公眾的聯想和好感。長沙城市形象識別體係包括:

(1)長沙城的別稱。現在有兩種叫法,一是“湘城”,二是“星城”。筆者傾向於前者。首先,湘城非常恰當地點出了長沙的中心城市地位,湘省的中心就是湘城。其次,湘城之稱有其曆史淵源。秦代長沙始設郡時,郡治就設於湘縣,即今長沙城五一廣場一帶,漢初又改為臨湘縣。兩晉南朝置湘州,長沙又為湘州的治所。古人詩文中也多稱長沙為湘城,如南宋大臣、寧鄉縣狀元易祓《識山樓記》中有“自湘城歸溈浦”之句,清代陳運溶所撰《湘城訪古錄》和《湘城遺事記》,全國各大圖書館均有收藏。外地人一聽“湘城”便知是指長沙,而“星城”很難讓外地人理解其意。j馭“星城”之名,可能是緣於長沙有一’‘星滲!的另!l稱一但.星沙“的落腳點在’E沙”不在“星”,因為天文上“長沙星”之名的出現時間晚於長沙地名的出現時間,正如清代《善化縣誌》所說:“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

(2)城市標誌。建議設置市徽、市旗和市歌。市徽、市旗、市歌的設計和創作應體現長沙的理念精神,可麵向海內外征集設計稿,創作稿,征集過程亦是宣傳長沙的過程。在國家沒有這方麵的規定之前,可用城市標誌性雕塑和“城市之歌”代替市徽和市歌。

(3)市樹和市花。經過長沙市民的評選,1985年11月30日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香樟為長沙市市樹,杜鵑花為長沙市市花。香樟和杜鵑雖定為市樹和市花,但由於宣傳得不夠,年輕一代長沙市民知者甚少,外地公眾知者更少。人們都知道洛陽的牡丹,而不知長沙的杜鵑,這就是宣傳力度的差別。

(4)城市主調色。每個城市都應有自己的主調色。由於色彩具有區別、象征、聯想等心理效應,每個城市不同的氣候、地域、植被條件和理念、性格、風俗特征也就與一定的色彩聯係到一起。長沙城市的主調色是綠、是藍、是灰,抑或紅,可展開討論。但一旦確定後,其城市的建築、商場裝飾乃至治安亭、交通崗、電話亭、路牌等都應采用主調色或圍繞主調色而變化。除主調色外,還應規定與之相和諧的輔色調及其組合。

(5)外宣畫冊、禮品書和電視專題片。在每一段時期內,要統一對外宣傳的口徑,製作統一的宣傳畫冊、禮品書和電視專題片。各單位不得自己又另外設計一套,以免城市形象的雜亂無章或相互抵銷。城市標誌和城市主調色應廣泛運用在這些宣傳品上。

(6)長沙精神的概括性警語。筆者讚成以“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長沙精神。是否確切,還可以進行討論,但不管最後定論如何,必須以人大決議的形式予以通過。

(7)城市的中心廣告口號。昆明的中心廣告語是:“春天在哪裏?昆明天天是春天”;山東的口號是:“遊孔子故裏,登泰山之巔,中國山東”等等。城市、地方之間的廣告戰已在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上掀起。長沙應盡快製定自己的中心廣告口號,推出有特色的旅遊廣告片,並以鋪天蓋地之勢出現在電視等媒體上。

2、標誌性的文化設施建設。標誌性的文化設施建設是城市形象的最直觀的表現,是城市文化發展的視覺基礎,是現代城市、現代文明的象征。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作為標誌性的文化設施正是這種特色和個性的集中體現。例如紐約的自由女神雕象,巴黎的凱旋門、埃菲爾鐵塔,悉尼的歌劇院等,都為各自的城市增添了風采和獨特的魅力。標誌性的建築物應該是既能折射地方曆史文化,又有濃厚的時代特征,成為一個城市的象征。長沙田漢大劇院,可否再進行一些包裝,使之逐步形成長沙標誌性建築的形象。長沙應該在機場、車站、碼頭等城門、市門要地,設立獨一無二的、能代表長沙特質的標誌性雕塑,如“五羊方尊”、“商代大銅鐃”可作為設計的選材。還要建一些有長沙曆史特色的雕塑作品,如屈子懷沙、賈誼賦鳥、杜甫漂江、朱張會講等,使人一踏進長沙就體會到濃鬱的湘楚文化風味。曆代名人詠長沙的詩詞和遊記可碑刻於各景點,以增強景點的文化內涵。

3.改善長沙城市環境。

(1)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由城管部門牽頭,利用新聞輿論,廣泛動員,發動全市居民拆除違章建築,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解決亂搭、亂建、亂擺、亂丟、亂放的“五亂”源。要完善城市公用小品設施,營造一種整潔有序、祥和溫馨的生活氛圍01

(2)開展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活動。首先要下大力氣改善長沙城市生態環境,下決心關停一批超標準排放汙水、廢氣的工礦企業。有計劃地在城區建幾個有規模上檔次的綠化廣場。在新建築物之間留足夠空間種花種草,在居民小區道路街道兩旁種樹,將整個長沙城區的綠地空間聯成點麵結合、內外滲透的綠地係統。在全市開展美化、亮化工程,為裝點長沙添姿增色。

(3)以規劃為龍頭,搞好城市的新建和改建工作。一個城市不能隻是許多柏油馬路的交叉和高大建築的羅列,而應該是技術美、藝術美和自然美的和諧統一,不僅要講究建築物之間的優化組合,更應體現建設單元與整個城市的曆史、傳統、風情和山水的合理配置。首先要讓做規劃的設計人員充分了解和把握長沙的社會文化特征與景觀環境風格,創造具有長沙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長沙城市形象符號。今後的建築設計應著意追求特色與創意,在全市大風格、大創意的指導下,每個小區都要有自己的小風格和小創意,給居民以親切感和歸屬感。

(4)保護和保存曆史與傳統的人文景觀。對於文物遺跡,有的要完好無缺地保護保存,有的則要進行改造。對長沙一些名人故居、宗教建築、古典園林和曆史街區,必須采取內部改造與外觀保護相結合的辦法,既保護和利用曆史文化資源,延續曆史文脈,又增添長沙城市的現代風采。

(原載《城市研究)2000年第4期,本文係提交“長沙市

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討會”的論文,被評為2000年度涔

南省優秀理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