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探索中,提出的“智慧安居”是“智慧安防”的衍生和創新發展。其功能不僅僅局限於對區域治安的防控,而是將“智慧安防”延伸、演化為為區域內的市民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有效服務的載體。其服務基本可分為四大類:一是麵向居民個人的公共服務,如走失老人或小孩的尋找服務,老弱病殘人員的緊急呼救服務,電梯、門禁等公共設施障礙保修服務,高層涉危人員排險服務,車船票信息、天氣、環境查詢服務等。二是麵向單位、社區、街區的公共服務,如困難群體社區保安服務、治安環境問題突出地區的安防服務、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出租房密集區的安防服務等。三是麵向居民個人的有償服務,如家庭管道的疏通修理服務、家庭電器的故障排除修理服務、家庭鍾點工的聘用中介服務、車輛租用的呼叫服務等。四是麵向單位、社區、街區的有償服務,富人社區的安保服務,經營街區的單位與企業的統一安保服務,特殊經營企業(銀行、珠寶店、貴重字畫和物品的展覽會、拍賣會)的特殊安保服務等。
概括起來說,浙江的“智慧安居”建設就是通過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網絡信息手段整合優化市民服務體係、家居安防體係、社會單位安防體係、消防安全體係、公共安全高效防控應急體係、城管快速服務響應體係,創新運作模式和工作機製,提升社會管理服務、社會治安防控和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讓老百姓實時感受到可感可視的安全,觸手可及的便捷,實時協同的高效,和諧健康的綠色。
從技術框架模型來看,智慧係統由四個層麵構成,即感知層、網絡層、信息處理層和應用層。這個模型與人的智慧係統是一致的,感知層對應於人體的各種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用於獲取各種數據(信息);網絡層對應於人的神經係統,把器官獲取的數據(信息)傳遞到大腦;信息處理層對應於人的大腦,根據大腦中的知識,對感知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做出決策;應用層就是大腦做出的決策通過神經係統指揮手腳或其他器官去執行。
從信息技術支撐角度看,物聯網、雲計算和下一代寬帶信息網絡是“智慧安居”的三大核心技術。
第一,物聯網智能終端是“智慧安居”體係的“五官”,解決信息感知問題。“智慧安居”首先要通過感知世界來獲取信息,感知技術是“智慧安居”發展的前提。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係統、視頻監控設備等信息傳感設備,以實現對人、事、物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第二,下一代寬帶信息網絡是“智慧安居”體係的“神經”,解決信息傳輸問題。智能終端采集的大量視頻、圖像、文字、信號等數據(信息),都需要由一個寬帶、泛在、安全的網絡作為傳輸介質,高速光傳輸係統、智能多層域光交換網和電信級以太網技術的應用、無線通信網絡3G/4G的成熟與發展、三網融合的推進,將進一步打破互聯網、移動通信和有線電視網絡間的數據傳輸壁壘,為大數據的實時傳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第三,雲計算是“智慧安居”體係的“大腦”,為信息處理和存儲提供了智能的、智慧的、解決問題的高水平服務。最終使得“智慧安居”體係充分體現其智慧化的是雲計算技術,雲計算能夠為“智慧安居”提供強大的融合、便捷、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它的按需自服務、足夠的網絡訪問能力、共享資源池、彈性快速部署、服務可計算等特征,更為“智慧安居”的服務模式創新、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開發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