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發現大家都盯著她後麵看,玉華看到徐經理麵帶微笑地站在自己身後,她知道自己的話沒白說。玉華陪著笑臉說:“徐經理,你看,我正讓大家向你學習呢。”徐經理看上去心情很不錯,說了一聲“回頭打電話”就走了。

第二天,徐經理的秘書就打來電話,說請玉華一起吃飯。從那以後,玉華跟徐經理的關係非常鐵,兩個公司的合作也越來越多。這就是背後說人好話的好處。

在職場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某位中層領導,平時老板在自己麵前說了很多勉勵的話,但還是沒有多大感觸,但當有一天從第三者的口中聽到了上司對自己的讚賞後,深受感動,從此更加努力工作,以報答上司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多在他人麵前去說一個人的好話,是使你與那個人搞好關係的最有效的方法。

聰明的職場人都明白,在判斷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被別人判斷。一個經常說別人壞話、挑別人短處、指責別人錯誤的人,隻會讓人感到其愛挑剔而難以與其相處,讓人感到其品質惡劣而對其厭煩。如果你總是認為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行,人人都有問題,那麼隻能說明你自己不善於與人相處,自己有問題。別人正是通過你對別人的判斷,來斷定你的為人。

第三節

笑到最後,職業經理人是這樣煉成的

軟磨硬泡,不達目的不罷休

遇到不好解決的難事時,軟磨硬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特殊手段,這是因為它如果用好了就可以使對方感動。可是,萬一用不好也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砸。軟磨硬泡的關鍵在於,如何在對方的耐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下靈活運用,並且使對方不致生出厭惡之心,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職場話語王認為,這種方法立足於韌性與耐心,著眼於感化對方,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這個道理。

在小強的眼中,公司的業務主管徐小曼就是個軟磨硬泡的高手,她被大家視為很有手段的角色。

徐小曼人長得漂亮,說話細聲細氣。每當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徐小曼總是要請求公司各部門的同事們幫助,有時候同事沒什麼事也就答應了,有時候同事不願意幫忙,但徐小曼總是有辦法說服那些不願意幫忙的同事們。

雖然對方會擺臉色,但徐小曼仍舊細聲細氣地央求他們,軟磨硬泡,同事們拿她沒有辦法,最後往往都會伸出援手。

身在職場,求人幫忙遭到拒絕並不新鮮,不少人都被這種情形搞得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無計可施。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人可能就會打退堂鼓,撤回去了事,也不再另行組織進攻了,心想:“反正是公司的事,不幫就算了,我也隻做力所能及的。”

當然,也有一些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們以軟磨硬泡為手段,友好地賴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在對方的地盤,對方不答應就堅決不撤出,如果不能把事情辦成就絕不放棄。結果,往往把對方搞得急也不得惱也不得,被逼無奈不得不答應了他的要求。收到滿意的結果後,他這才肯收兵勝利而歸。

從表麵上看,這種方法有一些死皮賴臉的味道,然而,究其實質,它跟耍賴、無理取鬧有著根本的區別。韌性與耐心是它的立足點,感化對方是它的最終目的,完成既定的目標是它貫徹執行的動力。

在跟同事合作的過程中,聰明的職場人都懂得化被動為主動,不達到一定的目的絕不罷休。他們很清楚,隻要拿出一定的耐心,妙示誠意,最終肯定是勝利和感化對方同時而至。如果做不到這些,很可能會導致矛盾升級,對方甚至會翻臉不認人,使自己在公司沒有立足之地。

如果想“泡蘑菇”取得成效,那就要綜合運用笑臉麵對、幽默開道、調動眼淚、苦苦哀求等說服技巧。獲得對方的認可、同情甚至讚賞,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結果。如果不分對象或者是不顧自身條件一味糾纏,必然會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有的時候甚至會給自己惹來禍端。

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跟不熟悉的同事打交道,尤其是和異性打“第一回交道”,是值得潛心研習的藝術。跟對方一絲的情感也沒有,從何談起“泡”得對方心軟呢?人情在關係學中很重,它一直是關係學的核心所在,要想在職場中上位,關係又是一門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