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三個人被困在一個小島上。甲某每天都對著大海歎氣,一想到自己要在這裏與他們二人度過餘生便很煩悶,甚至有自殺的想法。乙某是個實幹派,他不會去做一些無用功。他知道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做好準備工作,他開始搭簡易的房屋,尋找水源和食物。丙某是個樂天派,他從不把什麼事放在心上。被困在小島上後,他經常說:“上帝對我們不薄,因為大浪沒有奪去我的生命。而且幸好上帝將你們把我困在一起,否則我一個人還真不知道怎麼生活。”
終於有一天,甲某興奮地跑來告訴他們說有機會可以回去了。因為他懂得測試風速,這個季節正好是吹北風,再加上洋流的作用很有可能將他們帶回家鄉。
甲某一開始非常興奮,但不久又愁眉苦歎道:“就憑我們三個人怎麼能造出大船來?萬一中途被大浪打走了怎麼辦?那我們豈不是為了鯊魚?”
乙某平靜地說:“反正要造船我是沒問題。”
丙某笑著說:“終於盼到回家的機會了。如果我們試試還興許能夠成功,不試就完全沒有希望啦。管他鯊魚大浪的,上帝既然將我們拋棄在這裏,就一定會把我們送回去的。”
雖然甲某聽後一點安心感都沒有,於是開始糾結要不要這樣回去的問題。乙某找到丙某說:“這事我能幹成嗎?”丙充滿自信地說:“一定能的,上帝將我們帶到這個地方,一定會把我們送回去的。”乙和丙便開始造船,終於,船造好了但隻能容下兩個人。乙某和丙某到了家鄉,而甲某卻一輩子留在了小島上。
【評析】
三個人分別代表不同的心態。甲某代表煩躁、心神不寧,乙某代表無所謂,丙某代表樂觀。煩躁就是在自己遇到不順心事時讓自己更加不開心,這對於人們來說是起不到任何有益的幫助。而樂觀就是在自己遇到危險或絕境時,將一切名利都看得淡泊,將一切危險都看得輕如鴻毛,對人們解決實際困難和排除危機是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此,甲某最後一輩子留在島上是他孤立無援的結果。他不僅封鎖在島上,而且還把自己封鎖在心裏。隻知道煩躁,卻不去想切實可行的計劃,想要自由又怕危險;反觀丙某,他心態原本就很樂觀,這種心態即使讓他在島上呆一輩子也會過得很開心,特別是在麵臨機會和選擇時,他都會從好的一方麵去考慮去鼓勵自己。
乙某之所以願意跟丙某一起造船,就是因為出於對他的信任。丙某的樂觀令他的心情格外放鬆,也更加的有自信。隻有樂觀的心態,才更容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2.a) 煩躁加劇心理負擔
狄更斯在其著作《德魯德疑案》有一句話說:“莫把煩惱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頭;莫把煩惱放心上,免得未老先喪生。”心裏被煩躁占據時,就是在給自己的心理施加壓力,加重人的心理負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一旦這種負擔過與負荷時,常常會以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煩躁的心情一是對於當前狀態或某件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的嚴重不滿。造成煩躁的前提必須是和自己有關。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別人的過錯而導致自己的煩惱,這就相當於替人受過。
所以說,原本就不順利時,還要心煩意亂就如同雪上加霜。不但不能對事件本身起到任何有益的幫助,反而令自己更不開心,甚至將事情變得更為嚴重;如果是別人對你造成的過錯,原本自己就是受害者,但還要懲罰自己,讓自己更加難受,這是極不明智的選擇。
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煩躁,其結果隻會令心情更為沉重。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鑽牛角尖。更為重要的是,當人們過於煩惱時,顧慮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那麼,做起事來便會過分的考慮得失,妨礙我們的發展。
【案例】
一個剛剛修行的小僧人,師傅要求他背誦一篇經文。這天晚上,小僧努力背誦經文,無奈難以集中精神,腦子裏總是浮現出自己背誦不出的情景。小和尚心神不寧,格外煩躁。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但他依舊不能入眠。整個腦袋都被這件事給占據了,但感覺自己總是差那麼一點因而心煩意亂。
第二天早晨,所有僧眾都很早起來做早課,唯獨小和尚還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師傅來到他的房間,將他叫醒。小和尚揉揉惺忪的眼睛說:“師傅,我剛睡著。”師傅不解,小和尚隨即將事情娓娓道來,並問道:“師傅,我苦於無法入眠,可有好的方法令我心神安寧?”
師傅聽完並沒有說什麼,卻是將他叫入廚房。師傅從廚房裏拿出一根扁擔和兩個簸箕,在扁擔的兩頭一邊掛上一個。然後,叫小和尚去挑著。小和尚不解,但還是照做了。師傅又將幾塊磚頭放在簸箕裏麵問小和尚說:“你覺得怎麼樣?”小和尚說:“還行,我能頂住。”師傅逐步越加越多,小和尚臉漲得通紅,但依舊死扛著,師傅問他:“現在怎麼樣?”小和尚用極微笑的聲音說:“師傅,我懂了。我快扛不住了。”師傅笑著說:“那你為什麼還不放下呢?”小和尚聽完,立即卸下“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