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促使人的心裏絕不能容忍比自己強的人,而且還聽不見意見。成大事者必須集思廣益,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再做出綜合的評估。一個人的才氣不能決定他的命運,反而是性格影響著人的一生。比如李世民,才華並不見得比楊廣高。但他從不嫉賢妒能,反而用一顆寬廣的胸襟包容萬象,所以才出現了貞觀之治。
b)宰相肚裏能撐船
越是掌握著大局,越是要氣度非凡。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作為領導者,可以不是文采風流的才子,也可以不是勇猛無敵的武者,但一定要懂得用人之道。因為身居要職時,掌握的是整個大局的形式。往往這種人,見識更廣。手下的人海納百川,應有盡有,所以下屬在某些方麵必定會超過自己。懂得用人之道,首先就要擁有寬廣的胸懷,不斤斤計較,更不妒忌別人的才華或勇猛。隻有如此,才能客觀公正的將所有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下屬也才能死心塌地的效力。
一個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否誌存高遠。有遠大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個人的榮辱的,隻有胸懷大誌,才能胸襟開闊。因此,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往往功成名就、留名青史的人總是胸襟和誌向並存的。嫉妒別人,其實就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不顧大局。這種人即便能夠名聲遠播,但也隻是曇花一現,不可長久。因此,處世之道,在於大度。隻有氣量大,才能讓人心悅誠服,留住人心。
【案例】
一天,楚莊王設宴,款待群臣,並要自己特別寵愛的美人為大家勸酒。天幕低垂,燭光搖曳,群臣武將們喝得興高采烈。突然,一陣大風吹過宮殿,所有的蠟燭同時都被吹滅了,酒宴上頓時一片漆黑。正在這時,那位在席間勸酒的美人,不知被誰在黑暗中拽住了衣袖。情急之中,她一把拽斷了那個人的帽帶,那人一慌,她才掙脫了身子。美人跑到楚莊王身邊,向他哭訴被人調戲的經過,並告訴他那人的帽帶被他扯斷,待蠟燭全被重新點燃後,一檢查帽帶就能把那個人抓出來。
楚莊王心想這可能是此人酒後一時衝動,如果為了顯示夫人的貞潔,將那人治罪,不僅把熱烈的晚宴氣氛全攪了,還會讓人覺得自己寵美人而輕大臣武將,而後誰又願效忠盡力呢?因此沒有按美人的要求做。於是,他趁蠟燭尚未全部點燃,在昏暗之中大聲喊道:“在這豐盛的宴會上,諸位一定要開杯暢飲,誰的帽帶要是還係的好好的,沒有斷開,誰就沒有酒量!”在座的人為了討楚莊王的歡心,紛紛把自己的帽帶都扯斷了,等宮殿再度燈火通明時,所有人的帽帶都是斷的,調戲美人的人也就無從查處了。
此後,在一次圍攻鄭國的戰役中,有一位武將奮勇當先,五個回合就斬下五個敵軍的首級,令敵軍喪膽,出國在那次戰役中大獲全勝。後來人們才得知,那位最勇猛的武將,就是在晚宴上唄美人扯斷帽帶的人。
【評析】
楚莊王的氣量可謂極大。古往今來,皇帝都把妃子當成自己炫耀的工具,如果誰給越此雷池,那等於直接觸犯自己。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就算楚莊王將此人殺死,也不會有群臣敢於異議,畢竟這在當時是大逆不道之舉。但是楚莊王更懂得權衡利益,他知道殺一個人容易,但留住人心卻並不簡單。於是順水推舟的送給了此人一個人情,同時也籠絡了群臣的心。
凡身處要職者,首先必須服眾,即使是帝王也不例外。隻有讓屬下佩服你甚至對你感恩戴德,才能盡心盡力的為你效力,把你的事當成自己的。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超凡的氣量。不因小事而記恨,寬宏大度,是作為領導者最基本的要素。領導者不僅要能夠獨立思考,還要吸取他人的意見加以分析,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隻有你的大度,才能使屬下真誠以待,敢於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