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說:“這半年裏我每天都和寺院的師兄弟們鑽研佛經,參透了很多佛理,我很快樂。”
師弟聽完師兄的話十分羨慕,卻又愁眉苦臉地說:“那個村莊的人愚化未開,從不聽我講解佛經。而且對我非常反感,若不是師傅的指令我絕不會呆在那裏半年。我過得十分壓抑。”
師傅聽完兩人的話後並沒有再說什麼,隻是將油燈的燈芯取了出來,不久燈火就滅了。師傅問二人:“燈芯離開油燈變成了什麼?”兩人思索片刻,齊聲道:“廢物。”
師傅搖搖頭說:“還是燈芯。佛法講究一切隨緣,不刻意強求。燈芯離開油燈雖然起不到作用,但它還是燈芯,從未改變,改變的隻是你們內心的看法。”
【評析】
師弟之所以壓抑,從表麵上看是因為來到了一個他認為錯誤的環境,不能實現弘揚佛法的願意。一切苦惱皆由心生。雖然他在寺廟裏打齋念佛,隻是自己參悟,也並未引渡眾生,但他並不感到壓抑,反而心靜自然。然而,在村莊裏卻因為村民的反感不能點化眾生卻倍感壓抑難耐。兩者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心境卻大為不同。
壓抑大多數情況下是內心的障礙,而人們卻將責任歸咎於外部的環境。正如師傅所說,燈芯不管在哪裏都是燈芯,隻是人們對他所在的位置產生了不同的感受罷了。所以說,要想真正獲得“自由”,並不是改變外部的環境,而是改變內心的看法。
2.a) 無法言語的壓抑感
壓抑的情緒表現不同於抱怨、衝動這些能夠表達出來顯而易見的情緒反應,它潛藏於內心世界,無法用言語或者舉動來表達。因此,當人們感到壓抑時,這種不良情緒隻能獨自承受。就像掉進了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裏,孤獨又無助。
產生壓抑感的因素有許多種,就像上一節所提到的環境的影響或是工作壓力,抑或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這些都能找到源頭,隻要做出相應的調節就有改變的希望。但有種壓抑感是卻是連自己都不知道產生的原因,比如說:和朋友聚會時,前一刻心情大好,還能侃侃而談,但突然卻心情變得沉重起來。有人說:“找不到病源的疾病無法根治。”而且,這種沉重的心情隻能深埋在心理,即使想找人傾訴都不知從而談起。
很顯然,這種莫名其妙的壓抑感會影響情緒,甚至讓人心煩意亂。如果在工作中出現這樣的情緒,必定會大大降低工作的激情產生負麵影響。生活中也會因為這種揮之不去的情緒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案例】
多特一天的時間都顯得意誌消沉,坐力不安。下班回到家裏,他以為是自己太過於勞累,便衝了涼倒在床上看電視。可平常他都特別喜歡看的電視劇也沒了興致,一些過去都能使他笑出聲的節目此時也覺得乏然無味。多特躺著床上翻來覆去,總是覺得心理沉甸甸的,心髒似乎都快到嗓子眼了。甚至,他還感覺呼吸也不那麼順暢。多特從床上蹦起來,在房間裏踱來踱去,但絲毫不起作用。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餓了,心理沉重的感覺也許是因為胃部不適所引起的。於是,多特穿好衣服去樓下的便利店買了許多愛吃的零食。而這些零食卻根本不管用,感覺依舊存在。
就這樣,多特折騰了大半個晚上。而且這樣的感受令他難以入眠,他隻好撥通好朋友瑞克的電話。電話那頭瑞克睡意朦朧的問他什麼事,他想了老半天卻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心裏被有塊石頭,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瑞克說他肯定是想多了,讓他睡一覺就好了。多特掛斷電話卻還是不能入眠,他一直在反複問自己究竟怎麼了?腦子裏其實一片空白,根本沒有想什麼事,但卻像麵臨災難般莫名的緊張。一直到淩晨三點,他在極度疲憊下才好不容易進入了夢鄉。
【評析】
多特的經曆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沒有任何原因的壓抑、緊張,甚至懷疑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這種感覺就像影子般跟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信仰宗教的人會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救助於心中的神,他們堅信這樣就能得到解脫。而普通人卻找不到精神的寄托。所以一旦遇到超出能力範圍的問題就容易變得煩亂不安。
不少人長期出現這種壓抑感,不僅心理上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同時,心情的變化也會在身體上得到體現。有時候會出現心跳過快的反應,讓人誤以為是心髒出了毛病,但去檢查卻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說,並不是心髒跳快了,而是因為這種壓抑感將身體的某些機能放大,讓自己覺得心跳速度出現異常。
b)把自己當成朋友
也許我們了解朋友多過了解自己,我們可以對自己很苛刻,卻對朋友隨和;我們知道朋友的喜好,卻不清楚自己真實的想法。這就是奇妙的人,或許因為當局者迷。所以,在自己感到壓抑時找不出源頭也並不意外。
有些時候,人會變得很迷糊才弄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反而你的朋友卻能道出一二。如果把自己分成兩個人,自己和自己生活了幾十年形影不離,自然就不會太過在意;但卻很在乎朋友的感受。因此,把自己當成朋友,也是解決壓抑情緒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