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衝動是撒旦的陷阱(3)(2 / 3)

這樣的衝動嚴重危害著他人的安全,危害著社會的穩定,也殘害了自己。後悔是最無力的呻吟,因為不可能回到過去再來一次。但一輩子都處於內疚當中則比死亡更加痛苦。瞬間衝動最大的可怕之處在於會令此後的生活產生精神上的折磨。所謂“生不如死”就是這種感受。

b)在衝動前先緩衝

衝動情緒的爆發就像從萬丈高樓直接摔下來,然後粉身碎骨。雖然危害巨大,但依舊有人前赴後繼地撲過來。究其根本,並不是他們不知道從高樓掉下去將屍骨無存,而是身體在那一刻猶如一把離弦的箭無法控製。所以,對付衝動,最重要的是為其提供一個緩衝的機會。比如:衝動之前數三聲就是如此。因為衝動時我們無法正常思考,若克製能力差的人根本無法立即“踩刹車”,更加無法權衡利弊再做出選擇。那麼,數三聲也不失為一個既可行也實用的辦法。

所謂“緩衝”,就是分散其注意力。數三聲非常簡單,就是普通的“一、二、三”。數數的同時也精力轉移,衝動完全是爆發式的激烈,一旦被某件事情打斷思路更有助於恢複理智。所以說,凡是有利於情緒緩衝的方法手段都是值得被提倡的。每個人的情緒點都不盡相同,也有些人想起某件恐怖的經曆會害怕而降低怒氣,所謂怒由心生,但內心的恐懼代替了怒氣後,衝動的行為也會被此牽動;再者,有些人一想到父母高堂或者男女朋友便會對那一刻的行為產生愧疚感。所謂“關心則亂”,但這正是緩解衝動所需要的,在打亂衝動的情緒上越亂越好。

【案例】

一天,一個殺人屠夫來到觀音神像前贖罪。他說自己太殘暴了,殺了好些個人,但是卻不是自己所想的,感覺是被人施了魔咒,隻要一聽見別人說的話不中聽就要殺掉他,有時別人看他一眼也會滿腦充滿怒火。

觀音本來不想搭理他,但看到他每天都來此拜祭,無比虔誠。於是化身成一名道姑,找到他說:“我修煉多年,早已和天神有心靈感通。剛才觀音菩薩向我托夢時把原先發生的事都告訴了我,她說你必須依照我做三件事。”屠夫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並問道:“哪三件事?”

“第一,每次想殺人時先跑到村口的那顆井旁去;第二,跳下去。”道姑說到這便停止了,屠戶很著急地問:“還有什麼?”道姑說:“先做了前麵兩件我再說第三件。”於是,沒過多久,一個外地人撞了屠夫一下,屠戶立即渾勁全身,想要打死他。但腦海裏卻突然呈現道姑的話,於是趕緊跑到村口的井旁“撲通”的跳下去。但屠夫發現自己根本不會遊泳,掙紮時,卻仿佛見到了道姑。隻見那道姑微笑著說:“第三,現在你可以去殺人了!”屠夫卻說:“我都快要死了。還怎麼殺人啊?”“殺別人或殺自己都是殺生,你可以殺自己啊。”屠夫幡然醒悟,又莫名其妙的回到地上,從此再不胡亂打人了。

【評析】

屠夫殺害別人其實就是在殘害自己,就如同衝動那樣,雖然對方是直接受害者,但自己也是間接受害者。在衝動前的緩衝可以救贖一個人的靈魂。屠夫被觀音點化,在衝動殺人前先跳出井裏,因為井深且自己不會遊泳,這無疑是一盆涼水直接澆在他的頭上使他立馬清醒。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更不能隨意剝奪。

所以說,衝動前的緩衝不僅可以防止一時情急而釀出的惡果,也是救贖心靈的一種方式。緩衝隻是緩兵之計,最重要的是通過每次衝動前的緩衝來培養出一種忍耐的性格,戒掉衝動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