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服裝定價公式,服裝最終價格=服裝原價×加價率,原價主要是製作服裝的直接成本支出,包括材料費、樣品費、打板費、後加工費、縫製費等,而影響加價率的因素主要有設計、品牌推廣等。嚴格意義上的服裝設計產業,其內容應該隻包括設計,但品牌推廣中的時裝表演、展示活動及時裝廣告等,也應被看作是設計產業的衍生產業,正是由於設計的產生和發展,才使得時裝表演、展示活動及時裝廣告等也得到了大力發展。
國外一般品牌服裝的加價率,通常為3~3.5倍,而名牌服裝則達到4~5倍,甚至更高。此處分析的國內幾家主要服裝品牌廠家,加價率大約為2倍,服裝主要為中檔。以雅戈爾為例,在其服裝銷售收入中,服裝生產加工製作成本占52%。
為此,筆者在對服裝設計產業進行剝離時,對中檔、中高檔、高檔服裝的加價率分別按2、3、4倍計算,並按加價部分的20%計算設計的GDP。剝離後,目前國產服裝中設計產業的GDP含量約為101億元,其中:
中檔服裝:729.4÷2×20%=72.74(億元)
中高檔服裝:208.4÷3×2×20%=27.8(億元)
(2)服裝設計產業增長率預測。國際服裝市場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小,世界服裝貿易額的增長速度從20世紀7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1%,到90年代已下降到7%。根據中國服裝協會多年來對我國服裝消費量與人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相關因素分析,2001年我國服裝需求總量的增長會在5%左右的水平。預計“十五”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人口的增長等諸多影響服裝消費的因素不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在整個“十五”時期,年均5%的服裝總需求量是可預期的;在結構上,中低檔市場目前已處於相對過剩,未來增長潛力也不會很大。因此,服裝市場的增長潛力將主要維係在中高檔市場身上,這部分服裝的市場增幅可達到10%以上,而服裝設計產業的增長率預計也在10%以上。
2.建築設計產業前景分析
2002年我國建築業總產值16500億元,同比增長17.86%,2003年產值估計在18975億元,同比增長15%。建築業增加值約占總產值的30%,也基本同步同幅增長。近幾年,房地產業加速發展的勢呈現頭,可以預計,建築設計大有發展前途。
目前,我國有12000多家勘察設計單位,“九五”期間內,共完成了10多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的工程勘察設計任務;營業收入1600億元,年人均營業收入4萬元;完成工程總承包合同額683億元,國外工程合同額89億元;上交營業稅及附加約69億元,所得稅23億元。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申報成功,給建築設計帶來了巨大商機,僅北京奧運的場館等設計就有140多億美元。作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的國家體育場設計招標吸引了海內外177家設計單位參加角逐,由境外設計單位獨立應征的占了61%。在奧運會主體育場的方案評標中,來自瑞士的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鳥巢”方案以壓倒性多數的得票成為排名第一的推薦方案。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在2001年攜手獲得了被認為相當於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策獎,他倆本來隻願意給巴塞爾足球隊設計主場,中國龐大的市場引誘了他們。雖然沒有具體資料考察國外設計在中國有多少項目,金額有多少,但有統計資料顯示,外國設計師從上海許多大型項目設計中拿走的設計費要占整個設計費的近1/3。
國內企業目前還沒有能力去設計類似環球金融中心這樣的項目。國外事務所進入中國市場後的第一步將主要是在一些大型項目上與本土企業開展競爭。而這些大型項目目前是國有大型設計單位的主流業務。以目前國有設計單位承擔的業務麵和在國內所占的市場份額來看首先受到外資設計事務所衝擊的就將是國有大中型建築設計單位。國有大中型設計單位的弊病主要是機製、體製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問題。中國現有體製下的建築設計院其實是將具有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自由職業者捆綁在一起進行生產、創作。
國際建築設計企業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個人事務所、合夥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三種形式,但共同的一條是設計師具有其執業要求的獨立性。資料顯示95%的美國建築設計事務所人員是獨立執業的。目前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我國本土建築設計企業體製的堅冰也開始融化,除了批準成立私人事務所,國有設計院也開始體製轉換。2001年,上海30名員工買下了長寧建築設計院全部國有資產,這在滬上建築設計院還是第一家。
在工程勘察設計谘詢業“十五”規劃裏,預計2005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谘詢單位營業額達到53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8%~10%),根據曆年統計數據,我國建築業總產值GDP折算率約為1/3左右,建築設計若按2/3的比率折算GDP,其規模為350億元。國際工程營業額達到20億美元,工程總承包營業額達到1000億元。①現在我國建築設計實際收取的設計費率為工程造價的1%左右,而根據國家規定,可收取3%~5%,僅費率的改變,就可以使設計產業的GDP增加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