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文化服務業一直是以傳統的文化事業單位體製為主體、以計劃和行政手段為主要管理方式的,其局限性十分明顯。因此,必須立足於市場經濟體製,樹立文化產業觀念,一方麵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的資源和政策優勢;另一方麵要解放思想,鼓勵各種所有製形式的企業或組織共同參與文化生產,迅速壯大上海文化服務業規模。另外,對於文化市場也要加強監督管理,維護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以利於文化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2.發揮文化服務業集聚-輻射功能,向全國和國際市場擴張
長期以來,由於政策上較多的限製,文化服務業得不到擴大發展,總體產業規模較小,對外部市場的輻射力很弱。目前,上海全部廣告公司業務量還不及國外一個公司,全部出版收入也不及世界大出版商收入的零頭。因此,以文化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和對城市經濟的重要性來看,理應被列為上海的支柱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對象。上海應重點扶持一批大型的文化企業集團,並進行資源優勢整合,以做大做強,在部分領域占據全國市場的主要份額,並向外部市場擴張,憑借融貫中西的文化底蘊和海派特色,確立國際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
3.加大科技投入和創新
在當今的文化市場,非新、奇、高、精、尖的產品是很難吸引廣大消費者的。好萊塢電影長期以來稱霸全球電影市場,特別注重拍攝手段的創新和高科技的運用,《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英雄》等影片采用電腦動畫等最新科技成果,造成逼真動感的畫麵,征服了各國觀眾,而這一點恰恰是上海文化產品普遍缺乏的,因此,在加大文化產業投資時應重點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4.充分發揮文化的滲透力,綜合開發關聯產業
文化服務業的巨大優勢就是對其他產業的滲透、帶動作用,能夠極大地提高其他產業的附加值。上海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在大力推進文化服務業發展的同時,綜合開發與文化服務業緊密相關的產業,形成產業間的價值鏈,並進一步形成增值網絡,共同提升產業的發展平台。但僅此還不夠,上海文化服務業應主動利用文化的無形資產進行跨行業經營,對旅遊、餐飲、服飾、玩具等市場進行擴張,最大程度地發揮滲透和增值功能,全麵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第七節)設計產業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加工體係,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服裝出口國,如能在設計領先的前提下,同時推動製作工藝、服裝麵料和營銷能力的發展,將會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服裝業的整體品質。服裝設計業可以推動紡織等服裝麵料產業、廣告業、娛樂業、服飾業、旅遊業的發展。建築設計、裝飾設計業可以帶動家具、燈具、廚具、塗料、壁紙、材料、門窗、信息、娛樂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2003年上半年全國服裝產量為66億件,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達到44.94億件,同比增加11.32%。而江、浙、滬、魯是全國服裝生產的聚集地,龐大的區域市場,為上海服裝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華東六省一市的建築業增加值為1121.16億元,占全國的37.1%,其中上海122.5億元,這為上海建築設計和裝飾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上海具有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良好的資源稟賦,擁有全國領先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上海浦東作為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芯片生產聚集地,聚集了世界上重量級的芯片生產商,聚集的外部性以及各種政策優勢等便利條件,為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服裝設計、建築裝飾設計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現狀分析
1.服裝設計產業的現狀
我國的服裝設計,長期以來依附於服裝製造業,起著製造業的配角作用,而且這種配角作用也一直受到忽視。近幾年來隨著服裝產量的供過於求,服裝市場的競爭空前加劇,品牌競爭日趨加強,從而使得服裝設計的地位日漸突現,在服裝價值中設計的含量有所提高,但是,不管在數量規模上還是品質深度上,離形成獨立的服裝設計產業還有很大距離。以下的分析,將主要從我國服裝市場的品牌分布情況展開。
根據中國服裝服飾信息的有關信息,我國目前主要服裝市場的市場構成情況大致如下:
(1)西裝。價格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之間的中低檔西裝主要為國產,占了零售總量的92%;價格在5000元以上的主要為進口品牌;價格在3000~5000元之間的,進口和國產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