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服務業提出的背景

人類進步的文明史,實質是知識不斷生產、使用和更替的曆史。1996年以來,一些權威機構和人士正式提出知識經濟這一概念。知識經濟是當今世界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知識經濟的主要表征是高技術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和軟化,知識密集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越來越大。而關於知識經濟的定義、內涵、特征等,有很多問題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1.認識知識經濟

各國學者對知識經濟的認識歸納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①隨著世界技術——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人類將從以物質資源為主要生產資料的時代轉向以智力資源為主要生產資料的時代;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是知識產業的興起,並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確立支配地位,與研究開發、信息處理和知識傳輸密切相關的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成為新一代的支柱產業;③知識經濟的發展不受地域或地理位置的限製和約束,經濟全球化將使知識創新和知識共享在世界各處都能發生。

第二種觀點認為:知識和信息是緊密相關的,知識的生產是通過信息的傳遞來加工完成的。所以,知識經濟就是信息經濟。

到目前為止,關於知識經濟的內涵還有許多爭論,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權威性的結論,但這種發展中的爭論不會影響世界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進程。

2.知識經濟時代的主導產業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人類社會所經曆的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都依從於其中主導產業的性質,產業構成直接作為時代的重要標誌。對知識經濟的解釋,同樣離不開對主導產業的闡述,隻有從產業特征對其進行區分,才能準確地把握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

當然,知識產業並不能全麵反映知識經濟中知識要素對傳統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重要性,不能全麵反映出知識應用遍及每一個經濟領域的特征,但知識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顯著標誌。一方麵,知識產業的擴張和對其他產業發展的帶動,為知識的廣泛傳播和應用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麵,知識的生產和應用,推動了知識產業的成長,並且不斷改善著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對知識產業的認識是我們描述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結構特征的又一個契入點。

3.知識經濟背景下的都市經濟

知識產業作為知識經濟代表性的產業形態,首先是在國際大都市中得以萌生和發展起來的。在大都市聚集經濟本質的前提下,形成了都市聚集的知識產業群。

這些產業群在都市中尋找到了適宜的土壤,以其高附加值、高成長性成為都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並由於它們強大的輻射能力進一步鞏固了都市的經濟地位。

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在現代經濟中,服務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產業。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過:“一項很少有人注意、帶有象征性的裏程碑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1956年,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從事技術、管理和事務工作的白領的數字超過了藍領工人的數字,美國的工業社會要讓路給一個新社會。”此時,服務不再是僅為產品服務。對企業來說,原來的產品設計開發、分銷渠道、市場研究和谘詢服務等部門,有可能成為獨立的服務部門或服務行業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