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疏肝氣通經絡降壓醒神話太衝(2 / 2)

首次針灸治療,取合穀、太衝、足三裏、陽陵泉等穴,中強刺激,留針30分鍾。在取常規腧穴通經活絡、疏調氣血的基礎上,配合語言暗示。

我胸有成竹地告訴老人家:“類似你這種情況的病我治得多了,都是一針見效的,待一會兒取針後,你也會立即下床走路,而且不久便會恢複正常,放心好了。”留針過程中,間歇行針3次,取針後下床,果然能在家屬“象征性”的攙扶下行走數十米。此例患者因確有輕度腦出血,故住院一周而告痊愈。

2.肝、膽及消化係統病症:肝病、黃疸、胃痛(肝氣犯胃型)、呃逆、胸脅滿悶疼痛、腹脹、腸鳴、泄瀉、大便難。

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針刺太衝和陽陵泉這兩個穴位,能加強膽囊的收縮,大幅度增加黃疸病和膽道手術後患者體外膽汁引流的滴數和速度,有利於排出膽汁和結石。已經在陽陵泉穴(二十二、陽陵泉——肝膽病、肌腱韌帶病的首選穴)中敘及,此不贅述。

3.頭麵、五官病症:頭頂痛、眩暈、麵神經麻痹、麵痙攣、目赤腫痛、鼻衄、牙痛、咽喉腫痛。

足厥陰肝經從足走頭麵,繞嘴唇、貫麵頰、注目交巔(頂)。根據針灸學“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論和實踐,太衝穴的主治範圍就波及最遠端的頭麵部,能發揮疏肝理氣、平降肝火的作用。

4.前陰及泌尿、生殖係統病症:遺尿、小便不利、尿瀦留、淋證、疝氣、睾丸腫痛、陰中痛、外陰瘙癢、陽痿、陽強、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功能性子宮出血、赤白帶下、陰縮、子宮脫垂。

中醫學認為:前陰乃宗筋縮聚。加之足厥陰肝經從足走頭的過程中繞陰器,太衝穴對前陰病症也是其遠端治療作用的體現。可以配用指掐、針刺(或皮膚針叩刺)大敦(足拇趾外側端趾甲角旁開1分許)、行間(足背第1、第2趾縫紋頭端)、三陰交(足內踝高點上3寸),女性最好再加期門穴(兩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以加強治療效果。

疏肝氣、通經絡、降壓醒神話“太衝”。

5.神誌病症:急躁易怒、鬱悶不舒、失眠、癲症、狂症、癇症、癔病、抑鬱症、中風、昏厥、小兒驚風。

6.其他病症:肝火犯肺咳嗽、咯血,高血壓,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肝鬱腰痛,腰扭傷。

防止肌肉注射痛:《護理學雜誌》2004年第9期報道:指壓太衝穴防止肌肉注射痛。在肌肉注射前指壓太衝穴1~2分鍾,配合指揉法,以酸脹感為度,止痛效果顯著。

本穴配合穀稱為“四關穴”,臨床應用甚為廣泛。

三、操作方法。

太衝穴的主治病症多為實熱證,操作應以指掐、刮痧、皮膚針或皮膚滾針刺激法為主,一般不灸且不便拔罐。治療因腎水不足、肝陽上亢、本虛標實的高血壓(症見血壓升高、麵紅、目赤、頭頂痛、口幹舌燥、性情急暴等),針刺最好朝湧泉方向透刺1.5~2寸,或手指上下對壓,或用極性不同的磁片對貼太衝和湧泉穴,能起到如同透刺針法一樣的滋陰潛陽、標本同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