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善調脾肝腎的三陰交(1 / 2)

穴名:三陰交。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穴性: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滋養肝腎、調節小便、調理經帶、強身保健、益壽延年。

主治:1.消化係統病症;2.泌尿係統病症;3.生殖係統病症;4.神誌病症;5.強身保健、益壽延年;6.其他病症。

三陰交,穴屬脾經,因為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經脈的交會穴,故得此名。別名“太陰”、“承命”(《千金要方》)、下三裏(《中國針灸學》)。

一、定位取法。

三陰交位於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取穴時可用自己拇指以外的四指並攏,小指放在內踝高點,示指上緣就是本穴。

二、治療作用。

穴性:健脾和胃、調理腸道、滋養肝腎、調節小便、調理經帶、強身保健、益壽延年。

三陰交是全身要穴之一,主治範圍:

三陰交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功能主治都與脾、肝、腎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主要用於防治因脾、肝、腎功能失調引起的多種疾病,諸如消化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的病症(包括男性病、婦科病)。

1.消化係統病症: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完穀不化,腹脹、腹痛、腹鳴、泄瀉、痢疾,黃疸。

對於發病較急、腹痛較甚、拒按、腹瀉較重者,最好用針刺法,直刺1~1.5寸,留針20~30分鍾;而起病較緩、腹痛隱隱、喜暖喜按、腹瀉較輕者,可用指壓、按摩、皮膚針或皮膚滾針刺激,也可以單用灸法,每次以艾條(或艾灸器)灸10~15分鍾。每日1~2次。

有一次我和一位非業務人員監考,他說他今天鬧肚子了,監考的第一節 課就跑出去上廁所好幾趟,我說:“你不是抽煙嗎?我告訴你兩個穴位,一個三陰交、一個申脈穴(足外踝高點直下凹陷處),你用香煙灸灸看。”結果,腹瀉就止住了,第二節課就能正常監考了。

2.泌尿係統病症:小便頻數、淋漓不盡、遺尿、小便失禁,小便不利、尿閉、水腫。此類病症若伴有尿黃、口渴、尿道癢痛、大便偏幹時,宜用刮痧、針刺法;若小便清長、麵色萎黃、氣短乏力,則以指壓、按摩、艾灸、皮膚針或皮膚滾針刺激。如果能針灸並用,療效更佳。每日1次。

針灸治病,對人體有一種良性的雙向調節作用。三陰交既能治療遺尿,又能治療尿閉,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小便不利、尿閉,膀胱常常處於充盈狀態,指壓、按摩的力度不宜重,否則患者會有緊張不適感;皮膚針或皮膚滾針宜中度刺激,艾灸或針灸並用。每日1~2次。

2010年上半年,也就是我的“兒童穴位保健”電視講座節目播出之後,江西觀眾胡女士就用所學到的穴位保健給自己姐姐的孫女(每晚尿床1~2次)治療遺尿,當天晚上就沒有尿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胡女士打電話對我興奮地說,嚐到了穴位保健的甜頭,很希望能有機會繼續學習,以便今後能為自己的孫子防病保健。後來她果真從江西來到南京參加了我在華夏老年大學的中醫養生班的課程。

3.生殖係統病症:男子遺精、陽痿、早泄、男性不育、陰莖痛,疝氣,女子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赤白帶下,子宮脫垂,產後血暈、惡露不行或不止、腹痛、胞衣不下,小腹疼痛、症瘕,不孕症等。

大凡女子的這些病症,都會在三陰交穴出現不同程度的壓痛,因此,各種刺激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療這些常見的婦科病症。如見月經色紅或紫,甚至帶有血塊,腹痛連及兩脅、拒按,乳房脹疼,小便黃、大便偏幹者,可行指壓、按摩、皮膚針叩刺或皮膚滾針滾刺,不灸或少灸;如見月經色淡、質稀、腹痛喜暖喜按、麵色蒼白或萎黃者,應指壓、按摩、針灸並用。像痛經、產後腹痛這種病,一般艾灸10~15分鍾即可止痛。於下次月經來潮之前的2~3天,提前針灸,還能預防痛經的發生。在日本,就崇尚青年人灸三陰交、關元穴(臍下3寸),以旺盛生殖機能,防止性病,於女子並調理月經。三陰交穴可以廣泛治療經、帶、胎、產、乳及諸多婦科雜病,可以說是婦科要穴之一。可以經常施行指壓、按摩、艾灸、皮膚針叩刺或皮膚滾針滾刺。治療期間,須注意暢達情誌,避免或減少性生活。

長期堅持,多收良效。

有一年,我在農村巡回醫療,有一天背著藥箱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農田裏人們都在插秧,一片繁忙景象。隻見路邊卻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雙手捂著肚子蹲在地上。一問方知,她因為月經來潮,又下水田幹活引起痛經。由於在田邊地頭寬衣解帶不大方便,我立即就地給她按壓了小腿上的三陰交穴,馬上肚子就不痛了。同時叫來生產隊的幹部,說明情況讓這位女青年回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