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李重進是後周諸藩鎮中勢力最強大的兩個藩鎮,他們的反旗剛剛豎起來,就被趙匡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攔腰砍斷了,這對其他藩鎮勢力形成一股巨大的震懾力,那些懷有不臣之心的藩鎮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他們知道,趙宋王朝是一個強大的王朝,趙匡胤是一個鐵腕皇帝,如果想造反,那就是自尋死路、自取滅亡,誰願意做那樣的傻事呢?因此,大家都服服帖帖地歸附在宋天子腳下,盡管有的不是那麼心甘情願,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除了俯首聽命,還是俯首聽命,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二李伏誅,藩鎮歸心,趙宋王朝進入了一個四海升平、萬民樂業的和平時期。然而皇帝之位坐穩了之後,趙匡胤又想到了新的問題。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麵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製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麵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趙匡胤逐步穩定了政權,忽有一日,宰相趙普在趙匡胤的大殿外放聲哭泣。此時趙匡胤因其母親杜太後去世傷心過度,無心處理國事。此時忽聽見殿外有一人在哭泣,自然是心煩不已。
“住口”,趙匡胤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因整日地躺在床上,猛然坐起來,頭一陣地暈眩。
“你”,趙匡胤瞪著那老太監,“朕說過不要來打攪朕,你置若罔聞,你是不是不想活了?”老太監趕緊又磕頭道:“皇上息怒,隻因殿外的那位大人連哭了兩個時辰,奴才不敢不報皇上。”
趙匡胤不由得一怔。一個臣子在寢殿外連哭了兩個時辰?“誰在殿外哭泣?”老太監回道:“是趙普趙大人。”趙匡胤“哦”了聲,然後對那老太監道:“你去傳達朕的旨意,讓趙普馬上回家,不要再哭泣了。”老太監唯唯諾諾地幾乎是爬著出去了。不一會兒,老太監又幾乎是爬了回來。趙匡胤問道:“趙普走了嗎?”老太監答道:“趙大人不願走,趙大人說,他要把眼淚流完再走。”一個人什麼時候才可以把眼淚流完?趙匡胤歎了口氣道:“去,叫趙普進來,朕勸勸他。”
趙普進來了,雙眼哭得腫起很高。他是自皇太後杜氏死後第一個得以走進趙匡胤寢殿的臣子。他一邊走一邊抽泣,看起來的確十分傷心和悲痛。趙匡胤下了床,看了看趙普紅腫的眼睛,微微地搖了搖頭道:“太後駕崩,你痛苦至此,朕著實感動,太後讓朕日後當多聽你的建議,朕以為,你現在也應聽朕的建議:不要太悲傷了,回家好好休息吧。過些時日,朕也將親理朝政。”
在趙匡胤看來,趙普跪在殿外哭泣,隻能是因為太後駕崩之事。誰知,趙普言道:“臣左眼流淚,是痛悼皇太後的駕崩,臣右眼流淚,是擔憂皇上帝位難保。”
趙匡胤驚道:“趙普,你這是何意?”片刻之後,趙匡胤似乎明白了,說:“趙普,朕剛才不是說過了嗎?過些時日,朕就將親理朝政。朕雖然有些日子沒上朝了,但有範質等人主事,朝中想必也不會出什麼不測之事,你剛才說朕的帝位難保,是不是太過思念太後了?”
趙匡胤的意思是,你趙普因為思念太後過深,所以才胡言亂語。然而趙普卻道:“在臣看來,即使皇上馬上就親理朝政,帝位也難以保全。”趙匡胤打起精神來了。涉及帝位之事,他不能不強作精神:“趙普,你老實告訴朕,是不是在這段時間裏,朝中發生了什麼大事?”趙普回道:“朝中並無任何大事發生,天下也很太平。”趙匡胤皺起了眉:“那是有人想謀反了?”趙普搖頭:“沒有人想謀反。文臣武將,都對皇上忠心耿耿!”
趙匡胤盯著趙普的眼睛說:“朝中無事,天下太平,臣下忠心,你為何要說朕帝位難保?”趙普回道:“請皇上認真想一想,自大唐滅亡之後,朝代為何更替的如此頻繁?又是如何更替的?”趙匡胤斜了趙普一眼,但幾乎是下意識的,他真的在回顧自唐朝滅亡之後,朝代是如何更替的事情。“是那些不忠不義,心懷叵測之人叛亂所致!”趙匡胤思考之後回答。趙普又問道:“那些不忠不義,心懷叵測之人為何一經叛亂便可大獲成功?”趙匡胤不假思索地說:“因為那些人皆身為節度使、握有重兵,一遇國運衰微,便趁機竊國而立!”“這正是您帝位難保的原因啊!”趙普終於將話頭引上了正軌。
趙匡胤雙眉一緊,問道:“難道還會有人跟朕搶江山不成?”趙匡胤做了大宋皇帝之後,被封為節度使又手握兵權的人,無外乎有兩類:一類是以石守信為代表,乃趙匡胤的結義兄弟,另一類是以高懷德為代表,雖非結義兄弟,卻也情誼深濃。“依你之見,是石守信、高懷德他們會搶我大宋江山?”趙普答道:“不錯,臣正是此意!”趙匡胤聽了之後立馬火了,對趙普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