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雪中之戰(2 / 2)

“嗬嗬…”秦壽隻一輕笑,眉梢挑起斜睨向他,音中卻是正氣十足,“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我們南人的疆土,後晉也好宋朝也罷,皆是一脈相承!”

耶律信早已滿目怒色,喉頭緊顫吐不出一個字來應對,忽抖了抖滿肩的積雪,微抬起下巴沉聲道:“秦壽,你以為你這樣精忠為國,宋國的百姓就會感謝你了麼?我告訴你,即使你付出了生命,他們不會感謝你,亦不會將你銘記於心,他們隻會認為每一個軍人戰死沙場都是理所應當!”

他的話甚至還未盡入秦壽耳中,便被秦壽朗聲壓下:“秦壽不過一介泛泛之輩,承蒙皇天眷顧聖上恩典而為國征戰,並不圖求任何人的感謝,亦不想垂名青史,隻是想無愧於心!”

“好!好一個無愧於心!”耶律信冷勾出一絲厲笑,右手不覺拔刀出鞘,鋒利的彎刀在雪花中折射出刺目的冷光,緩緩將刃口偏向秦壽的方位,“那今日我就成全你!”

秦壽緩緩將右腳退後一步,蓄勢前衝前怒喝一聲:“耶律信!今日我就用蔡將軍的鋼槍取下你的項上人頭!祭奠死於這場戰爭的所有大宋將士!”便挺起槍尖指準耶律信的胸口,飛步衝去。

耶律信手中的彎刀淩空一揮,仿佛欲切斷雪幕,亦是毫不示弱地飛步迎去。

槍進刀落,彎刀重重地掉落在積雪中,片刻便被大雪覆蓋。鮮紅的熱血噴濺在白雪上,浸染一片。

大雪還在紛紛落下,咫尺之距,卻看不清彼此的臉。

秦壽怔怔地握著鋼槍,支撐著耶律信漸漸沉重下來的身軀,血慢慢地從他的胸口溢出。這麼冷的天氣,再熱的血怕是瞬間便會凝固吧。

“你為什麼要扔掉刀?”盯著耶律信慘白如雪的臉,秦壽低低發問,音中卻無半點情感。

耶律信費力地抬起頭,從雪幕中望著他,雪花落滿了他的眉睫,不禁寂寂苦笑:“因為我想早日結束這場恐怖的戰爭!”他眨了眨眼,冷雪化入眸中成淚,淌出眼角。

一時間,兩人皆默然無語。

風雪中的呼吸忽然變得格外清晰,耶律信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他知道那是心髒在停跳之前在垂死求生。他微微側首瞥向身後靜待命令的騎兵,終正眸望回秦壽,氣息斷續道:“我死後我的屬下會投降的!留下他們的戰馬兵刃,請你放他們回家吧…”極力聚集著渙散的眸光,忙道出藏於心底的最後一句話:“阿壽,下輩子,我們一定要做真正的兄弟…”

落雪幾欲朦人眼,天地蒼茫見人心。一膛悲愴尚未散盡,又親手殺去了命途中僅剩的摯友,秦壽直覺心間更加淒愴,然卻無淚落下,不是因為記恨他對自己的傷害,而是眼中的淚早已流盡。

雪花仍在簌落不止,灑落雪麵的血跡很快便被新雪覆上,茫茫雪地仍是一片純白。這場戰爭最終隻以一人的死亡免去了千萬人的槍刃交接。

遵照耶律信生前的指示,突襲隊員們將他的屍體埋葬在了幽州城外的雪地中。然後交出了全部兵器與戰馬,空手而去,並集體起誓有生之年再不踏入燕雲十六州一步。

幾日後,宋軍以雷霆之勢一鼓作氣收複了順、檀、媯、儒、武五州,使得潞水以西近半數州城回歸大宋。突襲隊留下的優良戰馬和蔡暄留下的假虎豹皮在攻城中皆未派上用場,但這批優良戰馬對無良馬的大宋來說確是雪中送炭,正是這批戰馬奠定了大宋組建騎兵的基礎。

而將士們的鬥誌也變得越來越昂揚,並不是因為他們在戰場上百戰百勝。因為大家都知道遼國忙於與金國作戰而無暇派出兵馬來守衛一塊本就是搶奪來的領土,而是大家都由衷地期望盡早結束這場恐怖的戰爭。

“聖旨到!”檀州城軍營內,秦壽與宋江等諸將領正商議橫渡潞水攻打薊州的方案,忽聽營外傳來一聲尖氣的長音,如同穿透寒冬的一束暖陽直入眾人的心田,一位風塵仆仆的公公隨之步至營內。

眾人立即斂襟伏地聽旨。

卻聽那公公緩緩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承天之命,大宋皇帝恩澤五湖四海、三山五嶽。組建反恐部隊、謀得梁山義士,伐遼收複燕雲地。東有金國與我朝組建海上同盟,雙方約定共伐惡遼。此番燕雲收半,反恐部隊、梁山義士功不可沒,回朝後再行嘉獎。今遼氣數已盡,朕與金國皇帝商議之下,決定北方戰事皆由其來主導,宋軍駐城待命。待滅遼後,將燕雲十六州盡數歸還宋國。欽此!”

公元1120年,宋金兩國朝廷在宋國北方的某座小城達成協議,組建海上同盟,約定共同抗遼。海上同盟的組建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國曆史上又一新興王朝——金稱雄天下的步伐。同時,又是另一個王朝——遼走向滅亡的標誌。

因此次的約定是在宋國北方的某座小城簽署,所以當地有許多邊民又稱其為“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