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我國造紙毛毯行業與國際同行業相比存在的差距(2 / 2)

造紙網毯進口逐年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國產網毯企業的技術水平相對滯後,經濟基礎脆弱,創新開發能力薄弱,新產品升級緩慢,不能適用市場的需求。隻有少數公司擁有比較先進的設備,可以生產幅寬8m以下的疊層毛毯,能適用車速1000m/min以下、線壓力300kN/m的紙機需要。其他毛毯廠的產品為幅寬4~6m,隻能供應中低速紙機使用。根據造紙協會對國產網毯質量水平的重點調查,目前國產網毯適應的紙機車速為800~900m/min左右,使用天數一般在50~60天,最高的達到90~180天,產品質量有較大提升。但適用於車速1000m/min以上的大型紙機的網毯仍是缺口,完全依賴進口。

根據1990年第二屆國際造紙毛毯年會透露的資料,全世界約有97家造紙毛毯廠,產量約10000t(不包括中國),噸紙消耗毛毯約53~100g,與國內目前噸紙消耗毛毯約400~450g相比差距很遠,當然,除國外造紙原料基本上都是木漿,紙板比例也高,大型高速紙機較多原因外,造紙毛毯的品種質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造紙毛毯是紙機的重要配套器材,其技術性能要求較高。以底網造紙毛毯為例,底網采用進口單絲和國外同樣的織法,但產品質量與進口仍有差距。其中奧妙主要是單絲原料的內在成分需要做深入細致的研究,據了解德國赫斯特公司供應我國的單絲,與供應歐洲國家的單絲,其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國網毯企業的規模小,經濟效益差,又缺少研究經費,無能為力。每年所需的原料聚酯切片因數量太少,國家科研部門排不上科研議程,所以國產原料的質量問題也是提高產品檔次的障礙之一。

目前,國際上造紙毛毯所需的化纖原料主要由美國杜邦、德國赫斯特、德國恩卡、法國隆波列、瑞士EMS等公司專門生產,世界各工業用呢廠都從他們那裏進口。又如美國Albany公司就有自己的化纖廠。1981年原輕工業部組團去考察時參觀了紐約州的牛頓單絲廠,該廠有3條生產線(西德萊芬豪雪設備)隻有26名職工,倒有6名化學博士。Huyck公司也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威爾有自己的工廠生產單絲。現在歐美的工業用呢廠生產的底網造紙毛毯,在寬幅紙機上能承受較高的線壓力,在高速紙機上能使用40~90天。所以工業用呢廠應與化纖廠協作,應用高黏度切片,采用高壓紡絲設備。

三、國外造紙網毯業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造紙行業的發展必然導致規模化經營,而適應這種規模化生產的現代化大型紙機所需要的高技術含量的網毯產品,我國的企業還不能生產,不得不依賴進口。目前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造紙網和造紙毛毯製造商全在向我國出口產品。從進口統計上看,雖然向我國供貨的國家和地區有近30個,但是生產廠家不外乎日本的5家和歐美的七、八家。這些廠家是:日本的惠爾得(Nippon Felt)、市川(Ichikawa)、惠爾康(Nippon Filcon)、敷島(Shikihima Convas)和帶華寶(Daiwabo);美國的阿爾巴尼(Albany International)、德國的漢巴(Heibach)、澳大利亞的海克(Huyck)、比利時的艾斯坦詹森(Aston Johnson)、奧地利的福伊特(Voith Fabrics)、芬蘭的坦姆菲爾特(Tamfelt Group)和意大利的克裏斯蒂尼(Cristini)等。它們中間相當一部分是跨國的國際公司,在亞洲也已經建立了生產基地,像阿爾巴尼在韓國建有成形網生產基地;惠爾得在台灣有幹毯生產基地,此外在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也都建有這些公司的網毯生產基地。幾乎所有的這些公司在亞洲的生產基地都在向我國供貨。

21世紀初,國外著名的網毯製造商已逐漸把重心移向造紙工業活躍的我國,向我國注資建立獨資的高檔網毯產品的生產企業。阿爾巴尼已在廣東番禺建立了幹毯生產廠,漢巴在蘇州生產幹網,坦姆菲爾特在天津生產成形網。近兩年,外資移入我國的步伐加快,像福伊特已將阿甫頓(Appleton)公司在昆山的網毯廠收購,擬加大生產力度;阿爾巴尼在杭州又在建設高線壓毛毯廠;坦姆菲爾特也在南京附近選址擬再建設一座聚酯成形網生產基地,完整地生產成形網(目前它們在天津的合資企業僅完成生產聚酯成形網的最後兩道工序)。無疑這對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是有利的,不但高檔網毯產品價格會降低,其對紙廠的售前、售後的技術支持也會更加便捷完善,對主業會有相當大的促進。不過這種外資進入的態勢對我國現有的造紙網毯生產企業來說,其生存與發展肯定會成為更加引人注目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