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造紙毛毯行業的基本概況
20世紀80年代初期,造紙毛毯緊缺,價格較高,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催生了中國造紙毛毯投資熱,用較小的投入建成了數百條造紙毛毯生產線,生產的造紙毛毯(第一代羊毛機織毛毯和第二代化纖針刺毛毯)基本滿足了當時造紙行業高速發展的需要。但由於設備簡陋,加上自身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的檔次低,隻能用於一般小型低速紙機。隨著國家加大對汙染治理的力度,全國關停了4000多家汙染嚴重的小型紙廠,毛毯的銷量大減,有不少毛毯廠家難以為繼而被淘汰。
目前造紙毛毯企業可分為以下3類。
(1)年產銷20~60t的小型毛毯廠,這些企業數量估計有近百家,主要依靠地域上的優勢,供給抄寬1092mm、1575mm等小型紙機使用,專門生產衛生紙、低檔書寫紙及迷信紙等紙張。這些廠產量小,利潤微薄,欲提高水平,向前發展,有難度。
(2)年生產能力在300~500t左右的造紙毛毯廠約有十幾家,是國內造紙毛毯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這些廠家是依靠國產設備較早生產BOM毛毯的廠家,目前正在加緊設備和技術上的更新改造,使產品品種係列化,工藝質量趨向穩定。其主要服務於抄寬2400~3200mm、車速100~500m/min的國產紙機,這些紙機無論數量還是總生產能力已成為我國造紙工業的主力機台。
(3)年生產能力在1000t以上的約有少數幾家毛毯廠,重點研發高檔次BOM毛毯,在技術裝備、原料選用、工藝路線上積極向國際水平靠攏,在價格上也維持了較好的水平。這些廠家主要服務於抄寬4000mm、車速600m/min以上的以進口毛毯為主的大型高速紙機。
據北京華倫造紙脫水器材公司對2005年全國初具規模的21家造紙毛毯廠進行統計分析這些廠家生產的造紙毛毯也僅能滿足我國的中小型紙機的需要。其中僅有如徐州工業用呢廠、上海金熊網毯有限公司等三四家企業可以生產供車速800m/min的紙機應用的毛毯,但其產量不大,隻占國產毛毯的3%左右。用於大型高速紙機新式壓榨的毛毯產品全部依賴進口。至於規模以下的小型造紙毛毯生產廠,數量較多,分布較散,自主性較強,與同行及協會(中國造紙學會脫水器材專業委員會、中國造紙學會毛毯行業分會等)間交流較少,所以其數據極難收集。這類企業數量估計有近百家,分布在我國東部和中部的各個省份。不過隨著小型紙廠的減少,這些小毛毯廠的數量也很快遞減。
由於造紙毛毯生產企業比較分散,且歸口隸屬紡織係統,因此準確的生產能力和每年的實際產量缺少準確的統計數字。據初步調查了解,2002年全國約有造紙毛毯企業120多家,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河北省21家,河南省12家,山東省10家,江蘇省18家,廣東省10家,現在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部生產能力約為15000t以上,2001年的造紙毛毯產量為9000t,隻占生產能力的60%;2002年、2003和2004年的產量分別為6100t、6000t和5888t。2005年我國造紙毛毯業仍不景氣,產量依年遞減的趨勢難於遏製,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趨勢。2005年規模以上的造紙毛毯企業總產量為5525t,同比減少6.17%。這與2005年我國造紙工業快速發展的反差更為明顯。2005年全國主要造紙毛毯的生產狀況。
二、我國造紙毛毯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設備的更新改造
近年來,造紙毛毯行業做了巨大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於造紙毛毯生產技術含量較高,特別是大型紙機所用的毛毯,涉及脫水、抗壓、耐磨等多項技術指標,造紙毛毯行業欲謀求進步和發展,絕非一蹴而就就可輕易實現的,首先必須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來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品質,或不斷更新改造設備,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在國家的支持和企業努力自籌資金情況下,造紙毛毯行業進行了技術改造,更新了一些主要設備。如上海金熊造紙網毯公司已經擁有11~16m瑞典大型織機、8m奧地利三針區針刺機、美國熱油多功能整理機和法國、奧地利的8m預刺機等先進的配套設備,可以生產較高檔次的毛毯。其他毛毯生產企業,也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更新設備,如濰坊振興公司新增9m國產三針區針刺機,東莞興業網毯公司、澄海毛毯廠新增6m國產三針區針刺機,海門造紙毛毯廠由美國進口6m熱油輥筒改造定型設備。太倉嫦娥工業用呢公司,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和較強的技術力量,對造紙毛毯的後處理設備進行長期潛心的研究,終於研製成多功能環行織物熱定型設備,通過了江蘇省科技部門的新產品成果鑒定。該設備具有水洗、化學處理、真空吸水、雙麵定型、熱壓、微機自動監控等多項功能,較好地滿足了毛毯後處理的技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