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孩子創新時賞識
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是稀奇古怪的,他們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常常出乎我們成人的意料,因為他們有著比成人更豐富的想象力,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這些都應該得到我們的愛護,因為這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也是孩子創造力的根源。
有一天,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問一群小朋友:“花兒為什麼開了?”
一個孩子說:“花兒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陽。”
另一個孩子說:“花兒一伸懶腰,就把花朵給頂開了。”
第三個孩子說:“花兒想張開耳朵聽一聽,小朋友在唱什麼歌。”
第四個孩子說:“花兒想跟孩子們比一比,看看哪個穿的衣服更美麗。”
年輕的老師被感動了。因為老師原先準備的答案是:“因為天氣變暖和了。”
孩子們的答案多好啊!想象豐富,創新意識強,內容多姿多彩。相比之下,老師的“標準答案”卻顯得枯燥乏味,毫無創意。
但是,因為考試成績的原因,我們很多孩子的奇妙想法都被否定了,被“打入了冷宮”,要求必須統一。天空必須是藍藍的,小路必須是彎彎的,小白兔必須是乖乖的,大灰狼必須是凶惡的……總之,世界讓我們給變得單一了,孩子的思維讓我們給束縛住了。所以不要刻意給孩子設定所謂的“標準答案”,也不要拿這些標準答案去約束孩子的思維,要賞識孩子的奇思妙想。
在創造力的培養上,讚賞更是神奇的催化劑,經常受到讚賞的孩子,創新能力也比較強。
美國的一位老師教幼兒畫畫,先每人發一個蘋果,讓他們看、摸、聞、吃,然後開始畫。結果多數孩子畫得像西瓜。老師說:“畫得好,真棒!再畫第二遍、第三遍。”結果部分孩子畫得像梨。老師說:“畫得太好了!”這一個色彩漂亮,那一個比例準確;這一個筆法流利,那一個構圖新鮮。反正每個人都有優點,因而大加讚賞。老師越表揚,孩子越想畫,慢慢地畫得就越來越像蘋果。老師認為讚賞孩子“畫得好”最重要,至於畫得“像不像”無非是一個過程。讚賞可以使孩子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會勇於探索和創新。
孩子的創新得不到父母的賞識和支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的創新往往帶有破壞性。
許多父母在生活中都會有同樣的體會,平時省吃儉用為孩子買來玩具,不到幾天,就被孩子擺弄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每當看到這種情景,父母常會對孩子的這種“破壞”行為大加製止,輕者斥責,重則打罵。
實際上,拆玩具的行為,大多數孩子都有,這正是聰明孩子玩玩具的意義所在。許多富有創造性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並不滿足於表麵的擺弄、按規矩操作,他們更大的興趣是通過“破壞玩具”,從中了解它的內部結構和原理,孩子這種“破壞行為”都是有前因的,這前因就是孩子頭腦中的疑問,如“小汽車為什麼會走?碰到障礙為什麼會轉彎?”“絨毛小猴子為什麼能翻跟頭?”“布娃娃怎麼會叫喚?”“小鬧鍾為什麼會報時?”“人是怎麼鑽到收音機裏去說話的?”“鍾表的三根指針為什麼走的速度不一樣?”
如果父母為了愛惜玩具,不允許孩子任意擺弄、拆卸玩具,對孩子來說就失去了許多實踐、解疑的良機,壓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濃厚興趣,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潛能,孩子所失去的價值是千金難買的,它遠遠超過了玩具本身的價值。
小峰是個聰明好動的孩子。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將媽媽的手表重新安裝一下。他將鉗子、螺絲刀等各種工具都搬了出來。他忙碌了一整天,總算將各種零件都拆卸下來了,卻難以將它再重新安裝好。小峰急得快要哭了,心想這一次是逃脫不過媽媽的批評了。他打算將功補過,又是拖地,又是擦桌椅,以便討得媽媽高興。媽媽回來之後,問大家:“這是誰拆的?”小峰耷拉著腦袋說:“是我。”媽媽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知道什麼是創造嗎?創造就是毀掉一個舊世界,再建設一個新世界。孩子,你已完成‘創造’的一半工作了,現在,我們隻需要完成另一半工作就可以了。”小峰說:“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想了好久好久,也沒想出辦法來。”媽媽說:“孩子,你能全部拆掉,就說明你很聰明了,要裝上,並不難,隻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裝。這樣,我們去鍾表店讓他們幫助我們安裝,好不好?”小峰很高興地點了點頭。小峰和媽媽來到鍾表店,手表被重新裝好。小峰從這件事中培養了“創新”的興趣。
小峰的媽媽沒有責備小峰的“搗亂”,而是誇獎他完成了“創造”的一半工作。這對小峰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小峰在這樣的拆拆裝裝中,鍛煉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確實是獲益匪淺。
智力正常的孩子大多是可以有新的發展和突破的。所以,父母不妨去讚美一下孩子的潛能。他可能表現得不夠好,但隻要受到鼓勵和肯定,是可以做好的。
日本心理學家井深大曾經這樣說:“對於孩子來說,拆卸玩具也許正是他們玩的目的……如果大人在孩子正專心致誌地拆玩具時加以製止,與其說是教育,倒不如說是幹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機會。”
父母要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創新。父母應該意識到,可能在拆裝玩具的過程中就塑造了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在玩弄泥沙遊戲過程中就培養了一個未來的建築師;在玩過家家的過程中就孕育了一個未來的教師或醫生。
賞識孩子的創新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1)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好奇、好問,父母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不管孩子的提問多麼荒唐,甚至無法回答,都應該認真地對待。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回答不了,但又怕丟麵子,就胡編亂造一些所謂的答案來欺騙和搪塞孩子,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會影響家長自身的威信。
(2)要有容忍孩子的雅量
心胸開闊的父母,容易與孩子溝通,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比較靈活。比如說,孩子即使做錯了事,可能想法並不壞,就要寬容。例如,有個孩子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裏,看到家裏的金魚缸中許多金魚沉在缸底,一動也不動,他想,如果不去救它們,馬上就會凍死掉,他就把熱水瓶裏的開水倒入缸中,沒想到卻幹了一件壞事。當受到父母責怪時,孩子說:“天多冷啊,我想讓小金魚暖和暖和呢!”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不能簡單地責罵他,要耐心地告訴他這樣做為什麼不對,從而擴大孩子的知識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