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管理難以相處者(2)(3 / 3)

第二問:我做事的方式是什麼?是擅長團隊合作,還是習慣單打獨鬥?是喜歡和平解決問題,還是習慣於批評指責?回答這些問題後,立刻采取相應的行動。

第三問:我的價值觀是什麼?人和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價值觀,如果二者衝突,就難以發揮績效。

第四問:我該去哪裏工作?或者,不該去哪裏工作?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或知道自己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做一項新工作。

第五問:我該貢獻什麼?這要考慮到三方麵的因素:一是現實的要求;二是基於自己的長處、做事方式和價值觀,怎樣能作出最大貢獻;三是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回答完這些問題後,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使自己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並與那些難以相處者合作。

總之,自我定位,對於你的日常管理工作極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自我定位呢?早晨3分鍾,讓我們一起來自我定位。

第一分鍾 認識自己

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及管理行為,問自己文中敘述的五個問題,並加以分析。

第二分鍾了解職業

了解自己的職業職責,看看自己是否做了該職位應該做的事。

第三分鍾付諸行動

認識了自己和自己的職業之後,就要付諸相應的行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另外,自我定位還要注意防止兩大錯誤,一是自高自大,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另一個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優勢,一味自唾自棄,難以擔當重任。隻有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定位,你才能一步一步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標。

13.協作出力量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你必須學會發揮團隊力量,與他人互相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特別是在麵對難以相處者時,更要想辦法與其協作。你要記住協作永遠是使自己受益也讓別人受益的最好方法。懂得協作,你就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深井大最初是一位優秀的電子技術專家,他被索尼公司老板盛田昭夫邀請加盟索尼,讓他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工作。深井大知道,研發新產品要靠整個研發團隊的共同努力,不能隻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

於是,他找到市場部的同事一同探討銷路不暢的問題,市場部的同事建議他要在產品的輕便和價格上下工夫。然後他又找到信息部的同事了解情況。信息部的同事告訴了他一個關於晶體管生產技術的信息。

與人協作的注意事項在研發過程中,他又和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團結合作,終於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在1954年試製成功日本最早的晶體管收音機,並成功地推向市場。索尼公司由此開始了企業發展的新紀元。

這就是與人協作的力量。管理難以相處者,你必須學會團結他人,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或者引導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完成一項共同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右圖所示為具體的注意事項。

1)互相信任、理解

與難以相處的人協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協作過程中,相互信任、互相理解。尤其當對方的失誤給共同的工作造成困難或損失的時候,應該給予其充分的理解與熱情的鼓勵,開誠布公地指出失誤,實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心平氣和地探討對策,共同協作走出困境,而不是互相指責。

2)要有共同的目標

與人協作,要有一個共同的奮鬥目標。隻有目標清晰一致,才能形成一個合作和相互協調的工作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才會產生積極的協同作用。

3)積極溝通

要協作共事,首先就要善於溝通、善於交流,通過情感、態度、思想、觀點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避免誤會。

4)寬容以待

與難以相處的人協作,即使你不喜歡對方,你也要胸懷大度,互相謙讓。否則,矛盾可能會越鬧越大,最終受損失的是雙方。

對此,你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忍讓。不要因為不必要的爭吵影響到雙方的協作。

(2)主動接受對方。即使你們之間有矛盾,你也可以先伸出友好的手,主動接受對方,對方也會接受你。

(3)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你才能體會他們的想法,從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有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

(4)接受他人的獨特個性。不要妄圖改變人人都有其個性這個事實,接受對方的本來麵目,對方也會尊重你的本來麵目。切忌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念。

(5)欣賞對方。看到對方的優點,多想想對方做對了的事。

(6)協作精神需要培養,隻要你遵循以上原則和技巧,你就會變成一個善於協作的人。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與人協作的能力。

早晨3分鍾,督促自己來做這些事,提升協作精神。

第一分鍾反思自己

反思自己的工作習慣,是喜歡協作共事,還是習慣於單打獨鬥?是否有過與他人協作的經曆?結果如何?是否善於引導下屬員工進行協作?

第二分鍾改進工作方法

改正錯誤的工作方法,充分運用團隊及他人的力量,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務。

第三分鍾營造良好的協作環境

創造一個良好的協同合作的工作環境,將協作共事變成企業的一種管理文化。

總之,管理難以相處者,與其協作共同解決問題才是正道。任何時候,你都必須克服主觀主義,應謙虛謹慎,主動征求他人意見以達成共識,從而形成共同協作努力的局麵。

14.留條後路

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意思是為人處世要給自己、給他人留出一定的餘地,千萬不要把事情做絕,要時時處處為自己或者他人留下一個可回旋的空間,一旦走到絕處,還可以調頭。實際上,給別人留條後路,也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一位著名企業家演講時,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沒有封口的圓。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隻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如何取得成功,原因很簡單,我從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給別人留點餘地,並不說明你沒有能力。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圓滿。

實際上,給人留條後路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做事留條後路,一是說話要留有餘地。

做到給人留條後路的方法

1)彈性說話

管理難以相處者,在說話方麵,一定要注意不要說得太滿,太絕對,要給對方留有餘地,給對方保留麵子,否則,他們將會更難纏。這一點,你要注意下表所示的幾方麵內容。注意事項說明說事理要向對方說明事理,而不是用來“戰鬥”點到為止要反駁對方,保衛自己的意見時,點到為止即可,切莫讓對方“無地自容”,換句話說,要給對方台階下得理要饒人即使對方是錯誤的,你雖理直氣壯,但也不必把對方罵得狗血淋頭;或者窮追猛打,逼得對方走投無路,這有可能激起對方的反擊避免辯論若你的觀點有錯,就要勇於認錯,並接受對方的觀點,切莫做無謂的辯論說話不要太滿說話時,不要說得太絕對,否則會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不要口出惡言盡量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情斷義絕”“勢不兩立”之類過激的話。

說話多留點餘地,這樣做不僅僅是為對方考慮、對對方有益,更是為自己考慮、對自己有益。

2)謹慎做事

做事一定要留有餘地。“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就是這個道理。做事留有餘地,你才能給自己一個可以在危難時及時抽身的通道,給自己一個可以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機會。

當然,不論是彈性說話還是謹慎做事,都要以寬容為前提。總之,與難以相處者共事,必須學會留條後路。隻有這樣,你才能在溝通中審時度勢,洞悉對方意圖,體察自己處境,從而進退有節,左右逢源。

上麵,我們了解了做事說話留有後路的一些技巧。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提升這種能力。

早晨3分鍾,我們就來思考如何留條後路。

第一分鍾反思自己

反思一下,自己在說話做事方麵是否給人留有餘地?是否因為不留餘地而傷害過他人?如何補救?

第二分鍾總結經驗

總結委婉批評他人、委婉說話做事的技巧,並運用到實際管理中。

第三分鍾建立準則

給自己建立一條準則,隨時提醒自己說話做事要留有餘地。

總之,我們在說話做事時,一定要給人留點餘地,否則,就極易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麵,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