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進行高效溝通(3)(2 / 3)

可見,在溝通中,隻有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懷著一顆公正的心,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對事不對人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尊重事實,從事實出發解決問題。

做到對事不對人的三個方法

1)消除偏見

大多數人在處理問題時都會懷有一定的偏見,也因此,他們不能客觀理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討論某件事時,雙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卻都沒有提供事實,而雙方又堅持各自的觀點,這時就可能發生爭吵,變成了對人不對事。

此時,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你就必須放棄主觀立場,讓自己站在沒有偏見的立場上,忠於事實,並坦然接受這個事實。然後你才能洞悉問題的本質,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不管你的情緒如何,對於所呈現的事實,都要虛心接受,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所以,溝通時一定以事實為依據,隻對錯誤的事實本身進行分析和探討,千萬不要把對對方錯誤行為的批評擴大到了對其本人的批評上。

2)確認事實

解決問題,首先就是要弄清事實。隻有弄清事實之後,才能進一步思考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應該做的。而人們恰恰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把觀點看做事實,而實際上觀點僅僅是觀點,是我們可憐的想象。

因此,在討論問題時,你首先要確認事實,盡量減少主觀判斷、猜測或評價的語言,而更多地描述具體的客觀事實本身,客觀地陳述事實。

3)以理服人

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你就要以理服人。第一,你要提供事實,第二,要符合邏輯地提出一個意見。也就是說,對某件事你和對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首先你必須關注事實。你要了解對方是如何形成現在這種看法的,形成這種看法是基於什麼樣的事實。而一旦你提供了你所依據的事實,雙方就會對事而不是對人進行討論了。

例如,某員工又遲到了,你可以基於事實說:“你今天遲到了1小時。”而不要說:“你沒有時間觀念。”也可以說:“你這個月遲到了3次。”而不要說:“你怎麼又遲到了?”這樣的批評能夠有效避免對方的爭辯。

為了針對問題進行行討論而避免攻擊對方,還有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坐下來,看明白設計圖、問題清單、草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說明實質問題的圖表。這樣,你就可以記下一些要點、數字或論點,有針對性地發表不同意見,而不對他們進行任何人身攻擊,以免傷害你與他人的關係。

上麵,我們學習了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加強這種能力。建議你每天早上用3分鍾完成以下活動。

第一分鍾營造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氛圍

在溝通時,盡量營造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氛圍,放下自己的偏見,將注意力僅僅放在解決問題上。

要達到這個目的,你可以做好這些準備:一是要不停地告訴大家,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讓某一個人難堪,而是為了解決問題。二是你要有自我批評的勇氣和意識,讓別人相信你能把人和事分開。

第二分鍾公平行事

練習多看到對方的優點,未充分了解事實之前,不要妄下結論。一旦發現有任何不公平或不公正的事情,要盡快改正,這樣才有助於你實踐“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第三分鍾建立準則

為自己建立一套公平行事的準則,隨時提醒自己不可意氣用事,要將人和事分開對待。

當然,對事不對人的處理他人失誤的方式關鍵在於將事擺在人前,這才有利於真正實現有效溝通。

13.肢體也有語言

有一句話說:“你的身體也會說話。”的確,與他人溝通時,你既可以透過對方的肢體語言探索其內心的秘密,也可以利用肢體語言向他人傳達你的想法。有些時候,肢體語言在無聲中傳遞的效果往往更為強烈,它有其他交流方式所無法比擬的真實性。你可以在語言上偽裝自己,但你無法偽裝你的肢體語言。

美國籃壇名震全球的芝加哥公牛隊的黃金搭檔“飛人”喬丹與“聖鬥士”皮蓬曾這樣說:“我們兩個人在場上合作得非常默契,我們相互從對方的眼神、手勢、表情中了解對方的意圖,於是我們傳、切、突破、得分;但是,如果我們失去彼此間的溝通,那麼公牛的末日將來臨了。”

可見,喬丹與皮蓬天衣無縫的配合與他們的肢體語言密切相關,這也說明了肢體語言在溝通中的重要性。那麼,一般肢體語言都包括哪些方麵呢?

肢體語言的具體運用,如下表所示。肢體語言表達含義手勢柔和的手勢表示友好、商量;強硬的手勢意味著:“我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麵部表情微笑表示友善禮貌,皺眉表示懷疑和不滿意眼神盯著看不禮貌,但也可能表示興趣,尋求支持;眼神迷離,不敢正視,多半是在撒謊姿態包括站姿、坐姿、行姿。例如,雙臂環抱表示防禦,張開表示歡迎動作通過一些動作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例如,如果對方不停地摸鼻子拉耳朵,則表明他對你的話不夠了解。

那麼,在溝通中,我們如何有效地運用肢體語言呢?你需注意以下問題。

1)心口相一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人無法隻靠一句話來溝通,總是得靠整個人來溝通。”在與人溝通時,你要注意營造出一種和諧美好的社交環境,這就要求你的肢體語言要與口頭語言保持一致,這將有助於溝通的通暢。

同時,你要學會觀察他人的肢體語言是否與口頭語言相一致,進而察覺對方的真實想法。

2)通過整個溝通過程理解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表達的意思是豐富多彩的,而且貫穿於溝通的整個過程中,要想正確理解這些肢體語言,你需掌握一定的技巧。

(1)綜合觀察。大多數人的肢體語言信號是以一串或一組形式給出的。因此,在與人交流時,要結合交流過程思考肢體語言的產生並且綜合地觀察而不要孤立地理解這些信號。

(2)觀察動作。任何動作,特別是突然的動作能夠表明一個人的內心狀態,如突然移動座位,可能意味著他對你的話題很感興趣。

(3)留心消極信號,並注意積極信號。一個人的肢體語言能夠向我們發出警告信號,告訴我們在溝通中出現的一些差錯,或者提醒你的溝通成功了。

在溝通中,當你觀察到那些消極的信號,你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當你注意到那些受歡迎的信號,尤其是它們成串地出現時,你要維持住這種趨勢。注意你正在說的和做的,考慮如何表達,把握住溝通的脈搏。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有效運用肢體語言,並加強這種能力。建議你每天早上用3分鍾完成以下活動。

第一分鍾避免錯誤的肢體語言

錯誤的肢體語言會讓人誤解你的想法,必須避免,如缺少眼神的溝通、不停的撅嘴;坐立不安,搖擺或晃動;把手放在口袋中;站著、坐著不動;無精打采,後仰或駝背;動作虛假、不自然,等等。

第二分鍾養成正確的肢體語言

有意識地強迫自己養成正確的肢體語言,如確保與對方的距離至少為半米;要保持挺拔,身心自然;保持微笑;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但勿死盯住對方;雙手張開,不要放在口袋裏;雙臂不要交叉抱在胸前,等等。

第三分鍾讀懂肢體語言

注重自己的肢體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而能夠讀懂其他人的肢體語言也同樣重要。因此,在溝通中,你需要有意識地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注意並調整你的溝通方式,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總之,深入體察肢體語言,將會幫助你?量溝通是成功還是失敗,同樣地,你的體察也會折射到你所傳遞出的信息和肢體語言中,並鼓勵對方傳遞他們的信息,這些都能幫助你進行有效地溝通。

14.說“短字節”

記得有一位著名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隻要語言足夠簡短,任何話都不會是完全糟糕透頂的”。漫無目的的長篇大論往往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你能在一分鍾內說完你的意見,對方就會覺得很愉快,也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意見。所以,與人溝通時,要學會說“短字節”。

英國首相丘吉爾被邀請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丘吉爾準時到達,並慢慢地走入會場,走向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