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總共拉回來了糧食123500斤,臨河村登記在冊的人口1400多人,按照十歲以下算半份兒的話,一人能分到100斤富強粉。
這一百斤麵粉要吃到夏收麥子成熟有些困難,但開春後再弄些野菜榆錢之類的,也能勉強熬過去。
整個臨河村的人都知道這次的糧食是李響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從縣城弄回來的,大家對他的感激那就不用說了,這可是救命之恩啊!
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整個臨河村能走路的人,一時間齊刷刷的跪在大隊保管室的院壩裏,給李響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李響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感動的眼淚直接就流了下來,趕緊讓大家都起來,自己也是臨河村的一份子,這些都是他該做的。
況且這些糧食也不是他自己的,是國家為了救濟大家的困難才擠出來的,要感謝就感謝國家吧。
這並不是李響要唱高調,確實他在其中雖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是投機取巧的。
當然劉衛東等幾個來領救濟糧的知青是不會給李響下跪的,雖然他們從心底還是感激李響,但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傲氣。
整個糧食分發現場在李響的再三懇求下,沒有出現擁擠和哄搶。
一直到天黑的時候,糧食才完全分到了各家各戶。
晚上的時候,李響留在了黨洪軍家吃飯。
黨洪軍雖然在以往的時候有些小毛病,比如女知青回城他都喜歡過一手,但答應了人家的事基本都辦到了的。
而且他也不會對那些不願意配合的女知青用強,完全都是雙方自願的。
否則像陸瑤和呂小琴這樣的小姑娘早就被拿下了。
看看周圍的幾個大隊,那些急著回城的知青哪個不是被壓榨的隻剩下渣子了才被放走的。
不把大隊長服侍個一年半載,別想拿到回城的指標。
所以李響覺得黨洪軍的為人還算不錯了,最多也就是比村民們稍微過得好一點點而已,這也是人家辛辛苦苦為大家辦事應得的。
李響在禦品軒的時候就聽吳大寶說過,村裏已經有人餓死了,於是趁著酒意對黨洪軍說道“黨叔,說實話,村裏有沒有餓死人?又餓死了多少人!”
黨洪軍一聽到這話,猛地灌了一口酒說道“有,到今天為止已經死了十二個了。全部都是老人,他們要把糧食省下來給兒孫們!
要不是你從城裏弄回來糧食,明天早上村裏會有更多的哭嚎聲。每一次聽到村裏有人大哭,我的心都在流血。
雖然我也不是一個什麼好東西,但我畢竟是大隊長,說句不好聽的話,是大家養活了我和我一家老小。
而且這次鬧糧荒的事,要不是我答應了盧本偉那個狗日的,也不會弄成現在這個局麵了!”
說著黨洪軍就號啕大哭起來,他雖然有很多缺點,愛占點占便宜,但從本質上說,他不全是一個壞人。
至少在這個年代,他要比絕大多數的人要好上很多。
黨洪軍哭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他此時的內心確實充滿了自責與悔恨,但那些已經被餓死的人卻再也活不過來了。
李響離開黨洪軍家後又去了一趟知青點,這時候知青點的燈還沒有熄,劉衛東和其他兩人正在喝酒。
看到桌子上擺的酒菜,不用問就知道,酒菜肯定是李響昨天給他們的錢買的。
劉衛東見李響回來了,趕緊讓他坐下來喝幾杯。
李響拒絕了,剛才他在黨洪軍家的時候就喝的差不多了,再喝的話就要醉了,待會他還要趕回城裏,喝醉了肯定走不成的。
劉衛東他們幾人見李響不喝也不勉強,就自顧的喝起來。
李響見他們的樣子,隻能搖頭,但也沒覺得他們有什麼不對。
而劉衛東他們三個對李響不帶自己進城心裏其實也有很大的怨氣,即便李響時不時的給他們送麵粉和肉回來,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