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如歌如幻的鄉音(1 / 1)

黃寶銘

我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洪誌先生的散文,可以說已經有了一定的造詣,達到了一定的高度。2012年10月,他以一篇《巨變悄然間》,在省委組織部的大型網絡征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成為我市唯一一位獲前三名獎項的人。今年春季,在縣裏組織的食品安全征文活動中,他以《莫讓食品變毒品》之文參賽,又榮獲一等獎。他的散文厚重、樸實、風趣、幽默,篇篇都充滿了濃鬱的鄉土氣息,目前,可以說他是灤平散文第一筆。

生活中的李洪誌,看上去很普通。說其普通,一是其貌不揚,更少文質彬彬。二是不苟言笑,更少閑言碎語。三是樸實無華,更少矯揉造作。但那紫銅色的臉上卻寫滿了和善和斯文。未言先笑,常帶給人以和藹和友愛。尤其是他樸素的裝束,更襯托出他深藏不露的睿智和成熟。時不時幽上一默的恰到好處,是他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一次又一次的閃光。與他一起謀事,深感融洽和愉快。

也許真的是文如其人吧,讀罷這本《鄉音無改》文集,頓感在親切溫情的鄉音中,品味出激情、幽默、詼諧和風趣。

掩卷思考,不忍放手,還想再讀,此時此刻,油然而生醉品清茶、渴飲清泉,櫛風沐雨之感。

我讀《鄉音無改》後的感想是:作者情係家鄉,熱吻故土,做灤平人,說灤平話,寫灤平事,彰灤平美。

一、青睞口語,鮮活生動

李洪誌的散文充滿了濃鬱的鄉土氣息。他寫的事是鄉土上的事,使用的詞是民間的詞,抒的情是故鄉的情。“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行打鐮枷就打鋤”、“舌頭沒有不跟牙打架的”、“馬勺沒有不碰鍋沿的”、“貓腰撅腚”,“跪前爬後”、“糗煙把火”、“崗尖豎流”、“犄角旮旯”、“針眯大的窟窿能透過鬥大的風”、“有打醋的沒有買鹽的”。一筐筐、一籮籮的民間口語,使文章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溢滿了深深的鄉土味道。讀來常給人以如觀其實、如見其人、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之感。《好大的一隻鼠》、《濤聲依舊》、《找回丟了的臉》、《老劉撿官》僅是這方麵的代表。

二、熱愛家鄉,謳歌家鄉

李洪誌的散文,數量不可謂不少,角度不可謂不新。但他所寫的幾乎全是家鄉的事。他寫家鄉的山,寫家鄉的水、寫家鄉的路、寫家鄉的屋,連家鄉的花鳥蟲魚、風雲雨雪都融進了他飽蘸激情的筆端。《總想說說你》寫的是家鄉的路;《小河泡大的童年》、寫的是家鄉的河;《山裏的飯菜香》寫的是家鄉的山;《與雨雪共舞》寫的是家鄉的風雲雨雪。《大娘家的門簾會變臉》、《菜窖三部曲》、《炊煙變奏曲》、《窩頭噴噴香》、《真的好想你》、《忘不了你的人是我》、《調樣飯哇塞》、《穿著棉襖去高考》等等,又都是寫家鄉的點點滴滴。通過寫昔日的酸甜苦辣,寫昔日的雞毛蒜皮,進而以小見大,從一個側麵,以一孔之見,一得之功,巧妙地讚美了今天生活的甜美和幸福,謳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日新月異的新時代。

因為他受過苦,挨過餓,下過地,上過山。曆經過許多苦難。所以他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懂得滿足。因此,在他文章的字裏行間,都洋溢著對今天美好生活的讚美之情。《巨變悄然間》就借民謠之口,將對黨的歌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滿足抒發得淋漓盡致。《咱的摩托會唱歌》、《我家不賣舊電視》、《真的好想你》都充滿著頌黨恩、謝黨情的深深烙印。即使那篇《婚禮靜悄悄》也並未寫得如此悲情,而是將陽光的生活、燦爛的時代予以濃墨重彩的狀描和書寫。

三、精雕細刻,擔當道義

“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他常勸慰熱血散文青年的一句話。他是這麼勸慰別人的,也是這麼嚴格要求自己的。他不喜歡粗製濫造,不喜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要力求出“真品”,出佳作。他要對得起社會,要無愧於自己。因此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布局謀篇,以及主題的提煉,都要讓自己心滿意足才行。每每發表之前,還要征求妻子及要好朋友的意見。當確實滿意了,才予以寄出發表。因此,他寫出的作品,主題都是鮮明的,積極奮進的。如:《三月好春光》就是號召人們要多栽樹,要為秀美山川做貢獻。《鄉下的老屋》就是要謳歌鄰裏的團結,鄉親的和睦的重要意義。隻不過是他用的都是文學性的字眼罷了。

正因為他文學功底的深厚,再加上他根本就沒有離開生活,立足灤平,關注“三農”,鄉音落到筆端才會親切感人,才會引起共鳴,才會碩果累累。

期待李洪誌的鄉音唱得更響,早日登上更大的舞台!

201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