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2)(2 / 3)

桑充國靜靜的站在辯論堂的最後麵,望著台上口沫橫飛,慷慨激昂的學生,心裏麵竟是五味雜陳。

自從傳出吳從龍、蔡京等人倡言恢複封建之製,白水潭與太學,早就如炸開了鍋一般,人人都在爭辯著是否應當恢複封建製。連要參加省試的貢生,都不免要揣測,封建之事,是否會成為策論的題目?但後來又傳出吳從龍罷官的消息,這的確便如一盆冷水澆到了那些熱血沸騰的學生的頭上,桑充國以為這些關於封建爭論也慢慢會平息下去,不曾想,一個與白水潭過從甚密的給事中的封駁,如同在將要熄滅的灶上,又丟進了一把幹柴。桑充國發覺,公開支持封建的學生,不僅聲音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

桑充國心裏麵是支持恢複封建製的。不管怎麼說,桑充國也是一個儒生,在這個時代的儒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不為“井田”、“封建”而興奮的。而且,便是桑充國也明白,封建南海,有利於穩固小皇帝的皇位!

但是,雖然已經不再是白水潭的山長,但沒有人比桑充國更了解白水潭的這些學生。桑充國隱隱的感覺到,似乎有一些勢力,在背後鼓動學生們去支持封建……這令他非常的不安。

桑充國又不由得想起昨日賀鑄對他說的事情——賀鑄剛剛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封建賦》,極力讚美周官封建之義。但是,桑充國卻無意中發現,他這位得意門生,竟然請了幾個同窗,在何家樓包了一座價格不菲的院子,大快朵頤。桑充國早就知道這個賀鬼頭是個手裏留不住錢的人,他在《汴京新聞》的薪俸、潤筆,桑充國早已下令賬房五日給一次,免得他到手便花光,他突然間如此闊綽,其中必有別情——果然,在他的追問下,賀鑄很痛快就承認了,他的《封建賦》,乃是受人之托所作。賀鑄收了人家兩百貫緡錢,連來曆也沒問,便寫了那篇花團錦簇的《封建賦》。

桑充國無法不感到擔憂。

但他心裏麵亦極其的矛盾——他支持封建,亦希望能幫到小皇帝,但他也不願意白水潭再次陷入麻煩中,更不願意白水潭被“任何人”利用。然而,這卻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2.

熙寧十八年,二月七日。

早晨,汴京的天空中,那幾片濃雲薄如輕綃的邊際,映上了淺淺的霞彩。曹友聞一大早便騎馬到了界身巷。這一天,是界身巷諸交易所新年第一天開張的日子——昨日,也就是二月六日,外朝已然禫祭除服,也便是說,朝廷算是基本結束國喪了。不僅兩府六部諸寺監從今天起要正常辦公,許多商賈,也是選擇在這一天重新開張。

曹友聞方到金銀交易所門前,他雇的牙人茹孝標早已領著幾個小廝迎了出來,見著曹友聞,忙作了個揖,笑道:“官人來得好早。”

“老茹,可久違了。”曹友聞一麵下馬,一麵笑著抱抱拳,道:“李員外他們到了麼?”

“尚未到哩。”茹孝標躬著身回答,又湊到曹友聞身邊,低聲笑道:“前天起便流言滿天飛了,想來官人也曾聽到一些。”

“哦?卻有何流言?”曹友聞裝著傻,腳步卻未停,隻管往金銀交易所裏走去。

茹孝標連忙緊緊跟在他身後,笑道:“官人卻來作弄小的。坊間都傳政事堂今日要有要緊的敕令公布,誰不知道官人乃是石相公的得意門生啊……”

在這些無孔不入,精明至極的牙人那裏,果然是沒有秘密存在的。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曹友聞在界身巷,早已經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曹家小舍人”,而變成了手眼可通天的“曹家大官人”。

“什麼得意門生,老茹休要亂說。”曹友聞笑著搖搖頭,前頭早有人領著他進了一間大房間,茹孝標忙搶前一步,幫曹友聞撣了撣那張雪白得一塵不染的狐皮上並不存在的灰塵,笑著請曹友聞坐了,自己退後一步,叉手侍立在下首,又笑道:“眾家員外、官人,都在等東府的敕令哩,不過,不論怎麼說,有了元月十二日的德政,交鈔肯定會漲。這個,俺敢給官人吃定心丸的。”

曹友聞笑笑,端起侍婢呈上來的牛奶,輕輕啜了一口,卻並不說話。朝廷斷不肯輕易廢除交鈔,這一點,界身巷內,不會有人比曹友聞更加清楚。但即使是曹友聞,也不是很能肯定,石越究竟會祭出何種法寶?坊間早已有各種各樣的傳聞,甚至有有心人翻出了多年前沈括上給大行皇帝奏折——人們赫然發覺,原來甚至早在石越之前,沈括就提出了類似所謂“貨幣乘數效應”的觀點;當年沈括在奏折中論及貨幣政策,當然不是預見到了今日的交鈔危機,而是為了解決錢荒的問題,而沈括提出的幾個辦法中,竟然也包括了加強紙幣的信用之部分——當然,人們翻出他當年的奏折,並不是為了歎服沈括的天才,而是注意到了沈括的另一主張,沈括當年曾經向大行皇帝建議,將金銀皆定為法定貨幣,並提高金幣對銅錢的比價,以此緩解錢荒。(阿越注,沈括乃中國史上之天才,可惜在真實曆史上,他的建議並未被采納。後來西人實行金本位政策時,便包括了類似沈括所提出的辦法。)而此時雖然形勢大不相同,但人們大多相信,朝廷極有可能通過鑄造金、銀幣來緩解財政的壓力。而另外一些人則相信,蜀幣區的政策,可能在全國被仿效實施……事實上,劃定“蜀幣區”這一政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們原本還擔心朝廷因財政的窘境,被迫廢除交鈔或者放任交鈔大幅貶值,但是,在蜀幣局創立的同一天,至少廢除交鈔的擔心就幾乎銷聲匿跡了。汴京的商人們很快就意識到,更大的可能,就是朝廷將交鈔變成各種各樣的地方貨幣。在這樣的情況下,交鈔會變得沒那麼值錢,但至少它不會變成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