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3)(3 / 3)

“快則兩百年,慢則四百年……”石越聽出了王安石的言外之意,他苦笑一聲,亦隻能心照不宣,回答王安石的疑問,“諸侯國要跨過大宋海與南海來擾亂中州,較之周漢晉三朝,實有天壤之別。”

王安石點點頭。

沒有人知道他拿起這張“南海封建圖”時的心情,看著南海諸島上那一個個諸侯國名,王安石感覺自己手裏握著的,實是一個夢幻般的時代——他拿起這張圖後,便已經知道這是一個令他無法拒絕的提議。

隻有石越才能想出這樣的主意來!

而這張圖,亦打消了王安石對石越的一些疑慮——沒有一個心懷不臣之心的人,會笨得給自己去設置這樣的障礙。石越是聰明人,也許,這亦是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所做的一件事。

但不管石越究竟是懷著什麼樣的想法,隻要是對這個國家有利的事情,隻要是對得起趙頊的事情,王安石便不會拒絕。

非徒君擇臣,臣亦擇君!非徒君擇臣,臣亦擇君……

在王安石的心裏,的確也是期待這樣的時代的。

他幻想著一個個諸侯國在南海諸島上興起,無數在中土不得誌的士人,遠渡重洋,投效諸侯王,在海外建功立業;為了爭奪人材,諸侯王們不得不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

王安石知道自己無法拒絕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

但是,事情亦並非完美。

這張“南海封建圖”上,還有一處非常刺眼的地方!

雍國!雍王顥!

王安石的目光,在地圖上到處移動著,然而,最後總歸會落到那一處——對王安石有很多的評價,但從來沒有評價說他是一個大度寬容的人。

對於趙顥與石得一之亂的關係,王安石心知肚明。然而,趙顥到底沒有進宮,他隻是被阻在路上,而偏偏叛亂的主謀全數死於鎮亂當中,而韓忠彥又“找不到證據”。趙顥畢竟是大行皇帝的親弟弟,是當今皇親的嫡親叔叔,太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如果太皇太後想要保住這個兒子的性命,而朝中的一些大臣又想維護國家的所謂“體麵”,維護“親親”之倫理,找不到證據的王安石也隻能無可奈何。甚至,在那些腐儒的腦袋裏,對這件事情窮追猛打,也是不合禮義的。

但是王安石卻無法原諒趙顥。

“其實我也不喜歡他。”石越注意到了王安石的目光,“但此亦是最好的辦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有人不欲皇上背上殺親之名,然他在宮中朝中,卻依然還有勢力,若是留在汴京,總是心腹之患。而若是一意想要將之明正典刑,則恐使兩宮失和,朝中分裂,卻是因小失大。舜時有四佞而不能誅,則竄之四荒。封建此人,不過亦是用堯舜之遺意。”

將趙顥封建到摩逸諸島去,雖然比不上將他明正典刑快意,但的確如石越所言,至少他從此再也不能成為小皇帝的威脅。王安石心裏當然也很清楚,石越如此做,八成倒是為了爭取高太後的支持——這是一個可以讓高太後、向皇後都接受的方案。但他亦不想說破——向皇後可以接受的解釋,其實亦是他王安石可以接受的解釋。

王安石永遠不會原諒趙顥,他會永遠記住他所做的一切!

但是,十年的在野,親眼目睹這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王安石亦已經改變,他知道必要的妥協是成功的鑰匙。南海諸島,也是瘴癘之地,即使在那裏為王,對於養尊處優的許多王公來說,亦無異於流放。

兩千年前,漢人的祖先能夠率領他們的族人與少量的軍隊,前往異域他鄉,由一座座簡陋的城池開始,用鋤頭與銅矛,最終開拓出一個個強大的諸侯國。但兩千年後,趙氏的子孫們還能不能有先祖的勇氣與堅韌,卻還是未知之數!

是蓬萊仙境,還是閻羅地獄?

相比即將到來的時代,區區一個趙顥的命運,又何足道哉?

“諸侯國的船隻將由杭州啟航?”

“若朝廷能通過此議的話。”石越點點頭,他知道王安石已經答應他了,“海上航行,若風向不對的話,則不免艱難萬倍,不僅耗費時日,而且亦多危險。迫不得已要逆風航行,亦隻好盡可能沿海岸航行。(阿越按,在南中國海航行,的確受製於季風。但那種認為無法逆風完成航行的觀點,亦是片麵的。如明)故還是要盡可能乘冬春兩季東北季風起時渡海。算上眾諸侯之族人、招募的子民,以及朝廷賞賜的工匠、軍隊及其家屬,此番必將是一次規模龐大的遷移。屆時僅靠民間之海船是萬萬不夠的,還必須調動虎翼軍的軍艦運輸、護航。封建於婆羅洲及附近島嶼之諸侯,可以經由陸路至廣州,由薛奕護送至封國;而封建於摩逸諸島的諸侯,則經水路至杭州,然後坐海船經泉州前往封國,這些諸侯將由虎翼軍第一軍負責護送。此事涉及到十餘萬人,其中更有數以千計的皇親國戚,凡安排船隻、調配物資、維持秩序、安撫人心……這些都出不得一點差錯!若無侍中在東南坐鎮,在下在汴京也睡不安穩。”

“冬春二季!”王安石笑道,“看來,老夫要在杭州住上一段時間了。”

“越會盡量讓侍中無後顧之憂。”石越保證道。

3.

石越的保證並非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