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多年的輔導老師,雖然處理過眾多學生間的矛盾與衝突,但是,這一次,聽著他們一方攻擊著另一方的種種
不是,我不由得為眼前這些不到20歲、還沒有離開校園的大孩子們沾染了如此深重的勢利心和虛榮心而憂慮著。
多年前,我曾參加過一個學習班,近50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又來自不同的行業係統,身份和收入也差異很大,也出現過某某人輕視某某人,某某人看不起某某人等類似的情況。似乎,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種攀比欲,然後力挺著自己的驕傲,貶低著對方的優長,哪怕對方的優長並不妨礙自己什麼。
輕蔑、排斥他人,無疑是人性的釘子,紮傷的不隻是對方,還有自己。盡管我知道,不從這些學生心中拔出那釘子,會貽害他們此後的人生,但看著那幾張還稚嫩的臉龐,我卻不知所措。在進一步的了解中,我發現一個“意外”——6名學生中,有一名學生沒有加入任何一個陣營,而據我的了解,這名學生應該是6名學生中家境最不好的,父親癱瘓在床,一家人的生計都依靠母親收廢品維持,他應該最“敵視”他人的優越吧!我詢問他為什麼沒有參與到“派係”爭鬥中,他猶疑片刻,說道:不過,
“我的家境應該是寢友裏最不好的了,我覺得我的父母也很了不起,日子那麼艱難,仍舊能夠把我送到大學來,他們很讓我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驕傲,沒必要一定要比拚出誰更驕傲。”
沒有哪朵花能夠擁有整個春天,但每朵花都有屬於自己的芬芳;沒有哪個人能夠擁有整個世界,但每個人可以都擁有自己的驕傲。花有花的燦爛,草有草的青蔥,山有山的巍峨,水有水的潤澤……粗淺的人,把自己和他人弄成水火不容,寬厚、智慧的人,懂得打造自己的驕傲時,也欣賞著他人的驕傲。
道理並不難懂,希望,每個人都是不粗淺的。
雲態度,月精神
張開濟的大VS黃永玉的小
/仲利民/
張開濟是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他設計的許多建築都是在中國乃至國際具有重大影響的作品,天安門觀禮台、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友誼賓館、北京天文館等等,他思想的前瞻性讓這些建築作品曆經多年時光淘洗也不褪色,反而變得更加耀眼奪目。
祝勇采訪他時,指著他家牆上的一張照片說:“他們都是大人物。”這張照片上有黃永玉、楊振寧、丁聰、張開濟等人。
張開濟笑著回答:“我不大。”
祝勇說:“您大。”
想不到張開濟借機幽了自己一默:“我年齡大。”
張開濟老人坦然一笑的回答,讓人讀出大師的坦然與謙遜。在中國,建築界還有誰可以望張開濟項背?就連國際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遇到張開濟,也挺尊敬地稱張開濟為大哥。貝聿銘是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設計大師,曾主持設計過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