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賀蘭悲歌(38)(1 / 3)

吩咐完畢,慕澤便不再去理會忙碌的部下們,轉身對身旁的一個沿邊熟蕃打扮的男子問道:“李兄,你要不要出城去迎接石帥?”對於身邊的這個人,慕澤可是絲毫不敢怠慢。這個被他稱為“李兄”的男子,乃是石越的親信衛士陪戎校尉李十五。他曾經執行石越“收夷之精壯以製夷”的策略,前往屈吳山,招募各部族精銳之士數百人,號稱“隴西蕃兵”,在屈吳山一帶剿平不肯臣服宋朝的蕃部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此次便是由他率領這些隴西蕃兵潛入韋州,協助慕澤完成了任務。

李十五卻隻淡然一笑,道:“石帥鈞令無此,我等隻須守好這韋州城便是。”

慕澤討了個沒趣,他自知行事常為人所不恥,見怪不怪,也不生氣,隻笑道:“如此,便煩勞李兄守城門,在下要去知會周、姚二位大人,出動鐵林軍控製各緊要處,以防萬一。”

他話音未落,便聽到城外傳來馬蹄之聲,遠遠望見千餘騎向著韋州滾滾而來。

“石帥來了!”慕澤與李十五心中,竟是同時鬆了一口氣。

(熙寧十三年)閏九月庚寅朔。仁多瀚舉族內附。以仁多瀚雲麾將軍、韋國公,以仁多保忠守義侯、知韋州軍州事,以賈岩通判韋州。分仁多族為三部,以仁多瀚二子及仁多保忠各領一部。

……王安石改封荊國公。進封岐王顥為雍王,嘉王頵為曹王……

陝西路安撫使石越至韋州。進封石越為華亭縣公。

冬十月己未朔。

仁多瀚至汴京,上賜宴集英殿。石越至靈州。夏遣使求和。越請誅梁乙埋父子,令夏主入朝,以黃河為界,償軍費四百萬緡……

歸來州乞弟反……

——《續資治通鑒》

閏九月,周齊賢、姚兕奉石越密諭平仁多瀚之亂。越以仁多瀚素有威名,兼不能盡誅仁多族,特優容之,許仁多瀚舉族內附,分其部為三,以仁多保忠及仁多瀚二子領之,各置校尉按撫。

十月,遂發韋州兵赴靈州,仁多保忠亦在軍中。時河南大定,夏梁太後懼,遣使乞緩兵。越請誅梁氏父子、夏主入朝、兩國以河為界,並償軍費四百萬緡。梁後憤懣,斬使者,以其辱命也;拜太廟,言“寧玉碎,不瓦全”。遂用嵬名榮之謀,遣使入遼,割河套、河南之地。遼主以宋強、且大同未下,不敢受,乃召宋使,勸和之。時耶寅入越幕府,亦諫越存夏國以為西藩。越不納。然以嚴冬轉運艱難,乃留種諤、劉昌祚各率本部守靈州,令李憲、王厚退守蘭、會,種古、折克行守平夏,餘部悉還陝西。

未幾,歸來州乞弟反。

——《熙寧以來朝野雜記》

95.

“哎!”石越將樞密院發來的文書丟到公案上,長歎一聲,半晌無語。

這一天是熙寧十三年的冬至,宋人三大節之一。每年到了這一日,宋人無論貧富,都要更易新衣,祭祀祖先,彼此饋送禮物。所以,盡管從早上起就下起了大雪,但長安街頭,來來往往的車馬行人,卻依然是絡繹不絕。家長也任由小孩子們穿著新衣,在街坊間堆起雪人,呼喊追逐打鬧,決不製止。如若不是街上到處都是身著軍袍便服的禁軍將士,善忘的人們幾乎已經記不起戰爭還沒有結束。

但石越與他的僚佐們,卻無法享受這一切。

就在這一天,石越接到樞密院的通報:歸來州乞弟反!

“呂惠卿!呂惠卿!”石越幾乎是咬牙切齒地念著這個名字,此時廳中隻有潘照臨與侍劍在,他可以暫時放縱一下自己的情緒。

潘照臨端起茶,送到嘴邊,旋即似想起什麼,又放下來,道:“我記得何畏之是歸來州人……”

石越擺擺手,苦笑道:“乞弟不值一提。”

“那?”潘照臨不禁怔住了。

石越從厚厚一疊文書中檢出一份來,遞給潘照臨。

潘照臨接過來打開,原來是一份與樞府文書一道發來的邸報,他隻略略掃過,臉色立時變了。

“這……”

“乞弟在京師以眥睚殺人,潛回歸來州,抗拒官兵追逋,進而叛逆,這根本不過是小事一樁。歸來州雖遠,朝廷要誅此小醜,亦不是甚難事。”石越顯然沒有將乞弟放在眼裏,事實上他早已淡忘了自己曾經見過乞弟此人,“但呂惠卿……呂惠卿……哎!這實是要逼人造反!此策若行,自此西南無寧日矣!”

在這邸報之上,有一份呂惠卿的奏折全文。呂惠卿以歸來州乞弟叛亂之事,大做文章。認為這件事情證明了石越之前的“懷柔”之策失敗,他要求朝廷發兵平叛,斬乞弟以正法紀,並且認為宋廷不應當隻滿足於石越建蕃學等懷柔的策略,而應當借乞弟之事立威,然後要將天下所有的羈縻州逐步變成普通的州縣,將不納稅不服役的蠻夷,變成編戶齊民。如此,宋廷可以變相的開疆辟土,增加土地、人民與稅收。

換句話說,這是宋朝版的改土歸流。

石越當然知道“改土歸流”的後果是什麼:一波又一波的叛亂,無止境的用兵,還有無意義的殺戮。

無論哪一樣,都是石越不希望看到的。在平定西夏之後,宋朝應當有至少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鞏固、消化目前的成果。曆史上有多少帝國,都是在無止境的急速擴張中崩潰的,他可不願意宋朝重蹈覆轍。

帝國的疆域,也絕非越大越好。

南方遲早要鞏固,要改變,但是不必通過這種激進的手段。

雙方的代價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