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療
複方磺胺5甲氧嘧啶,按003%拌料,連用5~7天;磺胺6甲氧嘧啶,按01%拌料,連用4~5天;複方泰滅淨首次以05%混入飼料投藥3天,維持量以005%混料投喂14天;氨丙啉:效果較好的是強效氨丙啉(20%氨丙啉+1%氧酰胺苯甲脂+12%磺胺喹惡啉),使用濃度不要超過165×10-6;克球粉:125×10-6克球粉+20×10-6苯甲癸氧喹酯的防治效果比單用125×10-6克球粉好,能有效控製卡氏住白細胞原蟲病。
十六、有機磷農藥中毒
有機磷農藥中毒是指家禽誤食、吸入或皮膚接觸有機磷農藥,而引起膽堿酯酶失活的中毒病。如家禽對敵百蟲特別敏感。
1.病因
由於對農藥管理或使用不當,致使家禽中毒。用上述藥物在禽舍殺滅蚊、繩或投放毒鼠藥餌,被家禽吸入;采食噴灑過農藥不久的蔬菜、農作物或牧草;飲水或飼料被農藥汙染;防治禽寄生蟲時藥物使用不當,如有的農民不知藥理,用敵百蟲給家禽驅蟲而引起中毒。
2.毒理
有機磷進入體內,與膽堿酯酶結合,形成穩定的磷酰化膽堿酯酶,導致乙酰膽堿大量蓄積,而呈現典型的毒蕈堿樣作用和煙堿樣作用。
3.臨床症狀
最急性病例往往無明顯症狀,突然死亡。典型病例表現為流涎、流淚、瞳孔縮小,肌肉震顫、無力,共濟失調。呼吸困難,冠髯發紺,下痢。最後呈昏迷狀態,體溫下降,臥地不起,窒息死亡。
4.病理變化
由消化道食入者呈急性經過,消化道內容物有一種特殊的蒜臭味,胃腸黏膜充血、腫脹,易脫落。肺充血水腫,肝、脾腫大,腎腫脹,被膜易剝離。心髒點狀出血,皮下、肌肉有出血點。病程長者有壞死性腸炎。
5.診斷
患禽有與有機磷農藥接觸史。臨床特征:流涎,流淚,瞳孔縮小,呼吸困難,下痢。肌肉震顫,共濟失調。消化道內容物有特殊的蒜臭味。實驗室檢查:血液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6.預防
要科學地管理使用農藥,嚴禁飼喂被有機磷農藥汙染的植物、牧草或飼料。
7.治療
急救措施:消除毒源。經皮膚接觸染毒的,可用肥皂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衝洗,敵百蟲中毒不可用堿性藥液衝洗。經消化道染毒的,可試用1%硫酸銅內服催吐或切開嗉囊排除含毒內容物。
特效藥物解毒:常用的有雙複磷或雙解磷,成禽肌內注射40~60毫克/千克體重;同時配合1%硫酸阿托品每隻肌內注射01~02毫升。用百毒解按1%的濃度飲水。支持療法:用5%葡萄糖溶液加電解多維飲水。
十七、雞食鹽中毒
1.病因
雞食鹽中毒最常見的原因,是配合飼料中所用魚粉含鹽量過高而引起的。另外雞群發生啄癖,特別是啄肛時,用含食鹽2%的飼料喂2~3天,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如果食鹽濃度過大,喂的時間過長或飲水供應不足,就有中毒的危險。
2.症狀
雞食鹽中毒的輕重程度差別很大,這取決於攝入食鹽多少和持續時間長短。比較輕微的中毒,表現飲水增多,糞便稀薄或混有稀水,雞舍地麵潮濕。嚴重中毒時,病雞精神萎靡,食欲廢絕、渴飲強烈、無休止地飲水。口鼻流黏液,嗉囊腫大,腹瀉,瀉出稀水。步態不穩或癱瘓,後期呈昏迷狀態,呼吸困難,有時出現神經症狀,嘴不斷地張合,頭頸彎曲,胸腹朝天,仰臥掙紮,最後衰竭死亡。
3.病理特征
剖檢病死雞或重病雞,可見皮下組織水腫,腹腔和心包積水,肺水腫,消化道充血出血,腦膜血管充血擴張,腎髒和輸尿管有尿酸沉積。
4.治療
對病雞要立即停喂含鹽量過多的飼料。輕度與中度中毒的病雞,供給充足的新鮮飲水,症狀可逐步好轉。嚴重中毒的要適當控製飲水,因飲水太多會促使食鹽吸收擴張,使症狀`加劇,死亡增多,可每隔1小時讓其飲水10餘分鍾,飲水器不足時可分批輪次。
十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2及鈣和磷缺乏症(一)維生素A缺乏症
動物缺乏維生素A,則會引起以分泌上皮如卵巢、陰道、睾丸和角膜、結膜、氣管、食管黏膜角質化、夜盲症、幹眼病、生長停滯等為特征的營養性缺乏疾病。
1.病因
雞體中的維生素A,必須從飼料中采食維生素A或類胡蘿卜素獲得。雞的品種、日齡、生產及健康狀況不同,對維生素A的需求量不同,在配製飼料或添加維生素時要根據雞的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要來配給維生素A,否則就會引起嚴重的缺乏症。
由於維生素A性質不穩定,在飼料加工工藝條件不當時,損失很大。飼料存放時間過長,發生了酸敗、發酵、氧化,使飼料中的維生素A失效,烈日曝曬等皆可造成維生素A和類胡蘿卜素破壞,引起維生素A的缺乏。
胃腸道吸收障礙,發生腹瀉,或肝膽疾病也可影響飼料維生素A的吸收。
2.症狀
雛雞和初開產的雞常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症。雛雞一般發生在1~7周齡,若1周齡的雞發病,則與母雞缺乏維生素A有關。維生素A缺乏時,雞群會出現以下主要症狀:
(1)夜盲症
雞在弱光下不能看清楚物體,影響采食及運動,從而出現夜盲症。
(2)上皮組織發生過度角質化
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等部位出現病變。眼瞼發炎或粘連,鼻孔和眼睛流出黏性分泌物,眼瞼不久即腫脹,蓄積有幹酪樣的滲出物,角膜混濁不透明,嚴重者角膜軟化或穿孔失明。常張口呼吸,有時還發出“咕嚕”音。口黏膜有白色小結節或覆蓋一層白色的豆腐渣樣的薄膜。由於生殖道上皮受損,產蛋雞除出現上述症狀外,還會出現產蛋量下降、產血斑蛋的症狀;而公雞由於睾丸上皮細胞受損使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並出現較多的畸形精子。
(3)雞的生長發育受阻
雞的體重和骨髓發育以及生產性能受到影響。雞群表現為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羽毛蓬亂、喙和腳趾部位的顏色減退、脂肪沉積減少和肌肉萎縮等營養不良症狀。此外,維生素A缺乏時,病雞軟骨內成骨受到抑製及骨皮質變薄,大腦和脊髓相對於中周骨骼呈現不對稱生長,腦組織受到壓迫而出現共濟失調的神經症狀。
3.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及有飼喂維生素A缺乏的飼料曆史可做出初步診斷,但必須注意與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大腸杆菌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痛風病等疾病鑒別。
4.防製
(1)預防
根據各品種雞的飼養標準在飼料中添加足夠量的維生素A,是防止本病發生最重要的環節。此外,全價配合飼料儲存時間不能太久,以免飼料發生腐敗、變質及氧化而破壞飼料中包括維生素A在內的多種營養成分,或在全價飼料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劑,防止維生素A貯存期間氧化損失。
(2)治療
雞群發生本病時,可用優質維生素AD3粉,劑量為2克/千克飼料,或單項維生素A,劑量為5000~10000單位/千克飼料進行全群治療。或按正常需要量的3~4倍混料喂,連喂2周左右可恢複正常。
(二)維生素D缺乏症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黏膜對鈣、磷的吸收,增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同時具有抑製甲狀旁腺,增加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是調節雞體鈣、磷代謝的重要物質。
1.病因
雞本身患有胃腸道消化性疾病時,體內合成量不足和日糧中維生素D含量不足,而引起雞的鈣、磷吸收和代謝障礙,骨髓、蛋殼形成等受阻,引起雛雞佝僂病和缺鈣症狀。
2.症狀
雛雞佝僂病:一月齡左右雛雞容易發生,發生時間與雛雞飼料及種蛋情況有關。最初症狀為腿弱,行走不穩,喙和爪而容易彎曲,以後跗關節著地,常蹲坐,平衡失調。骨髓柔軟或腫大,肋骨和肋軟骨的結合處可摸到圓形結節(含珠狀腫)。胸骨側彎,胸骨正中內陷,使胸腔變小,脊椎在薦部和尾部向下彎曲。生長發育不良,羽毛鬆亂,無光澤,有時下痢。
產蛋雞維生素D缺乏時,初期出現產薄殼蛋或軟殼蛋,繼而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產,種蛋孵化率降低;嚴重時雙腿軟弱無力,呈現“企鵝型”蹲伏姿勢;有時癱瘓不能行走,喙、爪和龍骨、胸骨變軟彎曲。
3.防治
(1)預防
改善飼養管理條件,保證飼料中含有足夠量的維生素D3,每千克日糧中,雛雞、育成雞需200單位,產蛋雞、種雞500單位。生產時還應加10%~30%的保險係數。維生素D合成需要紫外線,應將病雞置於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雞舍內。
為防止飼料中維生素D3氧化,應添加合成抗氧化劑;防止飼料發黴,破壞維生素D3,可添加防黴劑。
注意日糧中鈣、磷及維生素A的比例,鈣、磷比雛雞為2∶1、產蛋雞為4∶1,維生素A、維生素D3比為5∶1。
(2)治療
對已經發生缺乏症的雞可補充維生素D3,飼料中使用維生素D3粉或飲水中使用速溶多維,飼料中劑量為1500單位/千克。雛雞缺乏維生素D時,每隻可喂服2~3滴魚肝油,每天3次。患佝僂病的雛雞,每隻每次喂給10000~20000單位的維生素D3油或膠囊,療效較好。多曬太陽,保證足夠的日照時間對治療也有幫助。
(三)維生素E缺乏症
維生素E缺乏症是以腦軟化症、滲出性素質、白肌病和成禽繁殖障礙為特征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1.病因
飼料維生素含量不足,使雞對維生素E的攝入不夠;飼料中的維生素E不穩定,極易氧化破壞;飼料中其他成分如礦物質破壞、飼料酵母曲、硫酸銨製劑等拮抗物質刺激脂肪過氧化也會影響維生素E的營養狀態;製粒工藝不當等情況均會造成維生素E損失,造成維生素E缺乏症發生。
2.症狀及病變
成雞的主要症狀為生殖能力的損害,產蛋率和種蛋孵化率降低,公雞精子形成不全,繁殖力下降,授精率低。
維生素E缺乏引起腦軟化症,多發生於3~6周齡的雛雞,發病後表現為精神沉鬱,癱瘓,常倒於一側;出殼後弱雛增多,站立不穩;臍帶愈合不良及曲頸、頭插向兩腿之間等神經症狀。剖檢可見小腦軟化,水腫,有出血點和壞死灶,壞死灶呈灰白色斑點。
維生素E和硒同時缺乏時,雛雞會表現滲出性素質,病雞翅膀、頸胸腹部等部位水腫,皮下血腫。小雞叉腿站立。
3.防製
飼料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E,每千克日糧應含有10~15單位。
飼料中添加抗氧化劑,防止飼料貯存時間過長,或受到無機鹽、不飽和脂肪酸所氧化及拮抗物質的破壞。
腦軟化、滲出性素質和白肌病常交織在一起,若不及時治療可造成急性死亡,通常每千克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20單位,連用兩周,同時每千克飼料添加005~02毫克硒添加劑和蛋氨酸2~3克。
(四)維生素B2(核黃素)缺乏症
維生素B2是動物體內多種酶的輔基,與動物生長和組織修複有密切關係,家禽因體內合成核黃素很少,必須由飼糧供應,否則就會發生缺乏症。維生素B2缺乏症,典型症狀為卷爪麻痹。
1.病因
飼料補充核黃素不足,常用的禾穀類飼料中核黃素特別缺乏,又易被紫外線、堿及重金屬破壞。
藥物的拮抗作用:如氯丙嗪等能影響維生素B2的利用。
動物處於低溫等應激狀態,需要量增加;胃腸道疾病會影響維生素B2轉化吸收;飼喂高脂肪、低蛋白飼料時核黃素需要量增加。種雞需要量比非種雞需要量多。
2.臨床症狀
維生素B2缺乏主要影響上皮組織和神經組織。最為明顯的外部症狀是爪麻痹,卷爪症狀。雛雞生長減慢,衰弱,消瘦,腹瀉,背部羽毛脫落。病雞不願走動,趾爪向內蜷縮呈“握拳狀”。腿部肌肉萎縮或鬆弛,兩腳癱瘓,以飛節著地,翅展開以維持身體平衡,運動困難,被迫以踝部行走,皮膚粗糙。成年雞產蛋量下降明顯,種母雞若缺乏維生素B2,則胚胎死亡增加,孵出雛雞呈棒狀羽毛,水腫。雛雞因皮膚結構障礙絨毛無法突破毛鞘而呈結節狀。
3.病理變化
坐骨神經變粗為維生素B2缺乏症典型症狀。坐骨、肱骨神經經鞘顯著肥大,胃腸道黏膜萎縮,腸道內有大量泡沫狀內容物。
4.防治
飼料中添加蠶蛹粉、酵母、穀類和青綠飼料等富含維生素B2的原料。或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核黃素2~3毫克,可以預防本病。
維生素B2缺乏的治療,可在每千克日糧中加10~20毫克的核黃素,出雛率降低的母雞內服10毫克/隻,連用7天療效較好。
(五)鈣和磷缺乏症
鈣、磷對骨骼組成、神經係統、肌肉和心髒正常功能的維持及血液酸堿平衡、促進凝血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鈣和磷缺乏症是一種以雛禽佝僂病、成禽骨軟病為其特征的重要營養代謝症。
1.病因
飼料中鈣、磷含量不足,雞生長發育和產蛋期對鈣磷需要量較大,如果補充不足,則容易產生鈣磷缺乏症;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影響兩種元素的吸收;維生素D在鈣磷吸收和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日糧中蛋白質、脂肪、植酸鹽含量過多、環境溫度過高、運動少、日照不足及疾病等都會影響鈣、磷代謝和需要量,引起缺乏症。
2.症狀
雛禽典型症狀是佝僂病。發病較快,1~4周齡出現症狀。早期可見病雞喜歡蹲伏,不願走動,食欲不振,病禽生長發育和羽毛生長不良,以後腿軟,站立不穩,步態跛瘸。骨質軟化,易骨折,關節腫大,跗關節尤其明顯,胸骨畸形,肋骨末端呈念珠狀小結節,有時拉稀。
成禽易發生骨軟症,主要是在高產雞的產蛋高峰期。骨質疏鬆,骨硬度差,骨骼變形。腿軟,臥地不起;爪、喙、龍骨彎曲。產蛋下降,最先發生症狀為薄殼蛋、軟殼蛋增多。蛋殼表麵畸形、沙皮、孵化率下降。
3.防治
(1)預防:應注意飼料中鈣、磷含量要滿足雞的需要,保證比例適中,雛雞和產蛋雞的飼料中鈣磷比應為2∶1至4∶1之間。同時注意維生素D的給予。保證產蛋雞和雛雞日糧中鈣、磷的正常吸收、代謝,雛雞鈣與有效磷的比例為06%~09%,
(2)治療:發生鈣、磷缺乏症時,立即增加飼料中鈣、磷水平,調整好比例。應以3倍於平時劑量的維生素D或魚肝油飼喂,連用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