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飲水、不采食的重病雞,可按每隻每天慶大黴素1000單位,溶於少量清水或10%~15%的糖水中,分兩次經口腔滴服,連續數日,臍部破潰的可塗紫藥水。
3預防
預防本病的措施主要是:
(1)種雞發生大腸杆菌病,要選擇有效藥物進行治療。
(2)種蛋要求清潔幹淨無汙物。
(3)掌握好孵化溫度,使雛雞按時出殼,臍帶自行幹枯脫落。
(4)雛雞出殼後不要立即運走,在35℃~36℃的溫室內護養半天至一夜,可促進臍孔癒合和剩餘卵黃的吸收,增強體質。
(二)急性敗血症
大腸杆菌在雞的內髒器官中常引起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胃腸炎以及脾、腎的炎症,這些病症都是急性敗血症的表現。雛雞臍炎和全眼球炎等實質上也是敗血症,但在症狀與防治方麵有其獨自的特點。
1症狀
本病主要發生於雛雞和4月齡以下的青年雞,潛伏期數小時至3天不等。病雞體溫升高,可達43℃以上,精神萎靡,縮頭閉眼蹲於一隅,飲水增多,采食銳減,有的腹瀉,排綠白色稀糞,有的臨死前出現仰頭、扭頭等神經症狀。病程一般5~7天。全群雞通常不是一起出現症狀,而是陸續發病死亡,每天死一些,持續很久。在日齡較低、飼養管理不良、治療藥物無效的情況下,累計死亡率可達50%以上。
2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雞,常見到以下病變(不一定全部出現)。
(1)心包炎。心包囊脹大,蓄積多量淡黃色黏液,囊壁增厚粗糙,心髒擴張,表麵有灰白色黴斑樣覆蓋物。
(2)肝周炎。肝髒淤血腫大,呈暗紫色,有時表麵覆蓋一層灰白、灰黃色的纖維素膜。
(3)腹膜炎。腹腔中有大量淡黃色清亮腹水或膠凍樣物。
(4)其他病變。腺胃乳頭間隙以及腺胃與食道、肌胃交界處有出血斑點,小腸黏膜炎性充血出血,脾腫大,色灰暗;腎腫大;肺呈粉紅色或紫紅色;氣囊混濁。
3診斷
本病需經實驗診斷才能確診。本病的症狀及病理變化與雞新城疫、雞傷寒及禽霍亂相似,而且本病與這些傳染病有時合並發生,診斷時應予注意。
4治療
用慶大黴素或環丙沙星等治療。慶大黴素於每千克飲水中加8萬單位,連用5~7天。重病雞挑出,每千克體重肌內注射5000單位,每日2次,連續2~4天。環丙沙星按說明使用。
(三)氣囊病
本病通常是一種繼發性感染。雞群感染慢性呼吸道病和新城疫時,對大腸杆菌病的易感性增高。如吸入含有大量大腸杆菌病的灰塵就容易繼發本病。5~12周齡的肉用仔雞發病較多。
病雞氣囊增厚,附著多量豆渣樣滲出物。單純的氣囊病隻是使原發病加重,並由於原發病的掩蓋而不表現出特殊症狀,但通常隻要發生氣囊病,就很快繼發心包炎、肝周炎。
當雞群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及新城疫時,應注意氣囊的病變,當確定為大腸杆菌病時,要結合原發病及早治療。
(四)全眼球炎
本病發生在大腸杆菌性敗血症的後期,少數雞的眼球由於大腸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症。大多是單眼發炎,也有雙眼發炎的。表現為眼皮腫脹,不能睜眼,眼內蓄積膿性滲出物,角膜渾濁,嚴重時失明,病雞精神沉鬱,蹲伏少動,攝食困難,最後衰弱死亡。剖檢常見心、肝、膽、腸有大腸杆菌敗血症的變化。
發病雞應及早挑出,用微溫水加少許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洗眼,每日2次以上,並注射這些藥物。
(五)蛋黃腹膜炎
大腸杆菌性蛋黃腹膜炎,對鵝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傳染病,稱為蛋子瘟,死亡率可達10%以上。在雞一般僅是個別發生。病雞食欲減退,產蛋停止,雞冠萎縮並失去鮮紅的光澤,後腹部常脹大下垂。有的較快死亡,也有的拖延很久才瘦弱死亡。剖檢時可見腹水較多,腹腔內布滿蛋黃凝固的碎塊,使腸係膜、腸環相互粘連。卵巢中正在發育的卵泡充血、出血,有的萎縮壞死,與慢性白痢及傳染性支氣管炎所引起的卵巢病變相似。病雞無法治療。
七、雞馬立克病
雞馬立克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的腫瘤性疾病,其特征是病雞的外周神經、性腺、虹膜、各種髒器、肌肉和皮膚等部位的單核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是世界上第一個能用疫苗預防的腫瘤病。
1病原
馬立克病病毒屬於細胞結合性皰疹病毒B群。病毒有裸體粒子和有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兩種存在形式,裸體粒子有嚴格的細胞結合性,離開細胞致病性即顯著下降和喪失,在外界環境中生存活力很低,主要見於腎小管、法氏囊、神經組織和腫瘤組織中。大多數存在於細胞核中,偶見於細胞漿或細胞外液中。有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主要存在於細胞核附近或者核空泡中,主要見於羽毛囊角化層中,多數為非細胞結合性,可脫離細胞而存在,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在本病的傳播方麵起重要作用。
2流行特點
雞和火雞為易感,另外雉、鴿、鴨、鵝、金絲雀、小鸚鵡、天鵝、鵪鶉和貓頭鷹等亦可發病。本病最易發生在2~5月齡的雞。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經空氣傳播。絕大多數在生命的早期吸入有傳染性的皮屑、塵埃和羽毛引起雞群的嚴重感染。帶毒雞舍的車輛、雞籠以及工作人員的衣服、鞋靴都可成為該病的傳播媒介。發病率和病死率10%~60%。被汙染了的墊草,雞糞和存在於羽毛囊上皮細胞中的病毒,對外界抵抗能力很強,存活期長,對傳播馬立克病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室溫下雞糞和墊草中的病毒可保持16周的傳染性,而幹燥的羽毛在室溫下感染性可保持3個月,溫度在4℃條件下可保持7年以上。
3臨床症狀
本病在臨床上分四種類型:內髒型(急性型)、神經型(古典型)、眼型和皮膚型,有時可混合發生。
內髒型:多呈急性暴發,常見於幼齡雞群,開始以雞精神萎靡為主要特征,幾天後部分病雞出現共濟失調,隨後出現單側或雙側肢體麻痹。很多病雞表現逐漸消瘦、脫水和昏迷,數日死亡,死亡率高。
神經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經,侵害坐骨神經最為常見。以輕癱、痙攣性癱瘓到麻痹性癱瘓,因共濟失調,病雞步態不穩,後期則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在地上。臂神經受侵害時則被侵側翅膀下垂;坐骨神經受侵害時,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後方的“劈叉式”姿態等。
眼型:出現於單眼或雙眼,視力減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環狀或斑點狀以至彌漫的灰白色。瞳孔邊緣不整齊,到嚴重階段瞳孔隻剩下一個針頭大的小孔。
皮膚型:常見於大腿部、頸部及軀幹背麵生長粗大羽毛的部位出現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結節或瘤狀物。
4病理變化
可見內髒器官形成淋巴瘤,瘤常見於生殖腺、肝、脾、肺、心和肌肉中。皮膚型在羽囊基部可見腫瘤。慢性型常表現麻痹。
內髒型以肝、脾、腎、卵巢最為常見,其次為心、肺、胰、腸係膜、腺胃、腸道和肌肉等髒器長出大小不等的腫瘤塊,呈灰白色,質地堅硬而致密。有時腫瘤組織在受害器官中呈彌漫性增生,整個器官變得很大。
神經型病雞的病變常表現在外周神經,坐骨神經叢、臂神經叢、腹腔神經叢和內髒大神經。受害神經增粗,呈黃白色或灰白色,橫紋消失,有時呈水腫樣外觀。病變往往隻侵害單側神經,診斷時多與另一側神經比較。
皮膚型病變多見羽囊周圍濾泡有單核細胞的大量積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圍常有增生細胞、少量漿細胞和組織細胞的團塊聚集。胸腺有時嚴重萎縮,亦有淋巴樣細胞增生區。
5診斷
雞馬立克病應與淋巴白血病和網狀內皮質增生症做好鑒別診斷。
6防製
(1)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製度,避免不同日齡雞混養。嚴格衛生消毒製度,雛雞出殼注射馬立克疫苗,出殼前要對孵化室、孵化機、出雛機、運輸工具等進行徹底消毒。育雛時在進雞前除進行正常的消毒外,進雞後的前2周最好每天進行一次帶雞消毒,這樣有利於及時殺滅空氣中的病原,有利於雞隻對馬立克疫苗免疫建立起免疫應答。
(2)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防製本病的關鍵。疫苗接種應在1日齡進行,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為火雞皰疹病毒凍幹苗(HVT);二價苗(Ⅱ型和Ⅲ型組成),常見的雙價疫苗為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如CVI988和“814”。HVT不能抵抗超強毒的感染,二價苗與血清Ⅰ型疫苗比HVT單苗的免疫效果顯著提高。由於二價苗與血清Ⅰ型疫苗是細胞結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體抗體的影響很小,但一般需在液氮條件下保存。因此,在尚未存在超強毒的雞場,仍可應用HVT,為提高免疫效果,可提高HVT的免疫劑量;在存在超強毒的雞場,應該使用二價苗和血清Ⅰ型疫苗。
(3)加強檢疫,及時淘汰病雞和陽性雞。
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疾病。雛雞以咳喘,打噴嚏和流鼻涕,呼吸道黏膜呈漿液性、卡他性炎症,產蛋雞以產蛋量減少,產畸形蛋和軟殼蛋為主要特征。
1病原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本病毒對高溫抵抗力較弱,對低溫的抵抗力則很強,在-20℃時可存活7年,凍幹後冰箱保存可生存19年。該病毒對消毒藥的抵抗力較弱,一般用1%來蘇兒、1%石炭酸、01%高錳酸鉀、1%福爾馬林及75%酒精等,均能在3~5分鍾內殺滅。
2流行特點
本病僅發生於雞,其他家禽均不感染。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病,但雛雞最為嚴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齡以內的雞多發。本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病毒從呼吸道排出,通過空氣飛沫傳給易感雞。也可通過被汙染的飼料、飲水及用具經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但以冬春季節多發。雞群擁擠、過熱、過冷、通風不良、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飼料供應不足或配合不當,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
3臨床症狀
潛伏期1~7天,平均3天。由於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雞感染後出現不同的症狀。
呼吸型:雛雞常表現為突然發病,很快使全群雞出現呼吸症狀,咳嗽,有“咕嚕”音,伸頸、張口呼吸。隨後出現全身症狀,病雞羽毛鬆亂、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擁擠在一起,精神萎靡,食欲廢絕。2周齡以內的病雛,常見鼻竇腫脹、流黏性鼻液、流淚等症狀。產蛋雞感染後產蛋量下降,同時產軟殼蛋、畸形蛋或砂殼蛋。
腎型:腎型支氣管炎的病雞首先表現輕微呼吸道症狀,1~2天後氣管發出囉音,打噴嚏及咳嗽,症狀一般不嚴重。往後病情突然加重,病雞擠堆、厭食,排白色稀便,糞便中幾乎全是尿酸鹽。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雞隻感染後出現精神沉鬱、閉眼嗜睡,腹瀉,雞冠發紺,眼瞼和下頜腫脹。有時可見咳嗽、打噴嚏,氣管囉音,呼吸困難等症狀。本病可致肉雞、尤其是6周齡以上的育成雞死亡。產蛋雞在出現症狀後,很快引起產蛋下降,降幅達35%,同時蛋的品質降低,蛋殼顏色變淺,薄殼蛋、無殼蛋、小蛋增多。3~4周後產蛋量可逐漸回升,但不能恢複到發病前的水平。
4病理變化
呼吸型:主要病變見於氣管、支氣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表現為氣管環出血,管腔中有黃色或黑黃色栓塞物。幼雛鼻腔、鼻竇黏膜充血,鼻腔中有黏稠分泌物,肺髒水腫或出血。病雞輸卵管發育受阻,變細、變短或成囊狀,產蛋雞的卵泡變形,甚至破裂。
腎型: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可引起腎髒腫大,呈蒼白色,腎小管充滿尿酸鹽結晶、擴張,外形呈白線網狀,俗稱“花斑腎”。嚴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髒器表麵均可見白色的尿酸鹽沉著。有時還可見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囊腔內積有黃色膠凍狀物;腸結膜呈卡他性炎變化,全身皮膚和肌肉發紺,肌肉失水。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表現為胸深肌組織蒼白,呈膠凍樣水腫,胴體外觀濕潤,卵巢、輸卵管黏膜充血,氣管環充血、出血。
5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做病毒分離與鑒定等實驗室診斷。本病在鑒別診斷上應注意與新城疫、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及傳染性鼻炎相區別。雞發生新城疫時一般發病較本病嚴重,在雛雞常可見到神經症狀,解剖時有特征性出血病變。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呼吸道症狀和病變則比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嚴重,但傳播較慢。傳染性喉氣管炎很少發生於幼雛。傳染性鼻炎的病雞常見麵部腫脹,這在本病是很少見到的。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常與痛風相混淆,痛風時一般無呼吸道症狀。
6防製
(1)加強飼養管理
改善飼養條件,合理配比飼料,加喂多種維生素,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飼養密度不要過大,避免雞群擁擠,加強通風換氣,防止有害氣體刺激呼吸道。
(2)適時接種疫苗
對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在7~10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進行首免,3~4周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52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開產前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滅活油乳疫苗肌內注射。對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可於4~5日齡和20~30日齡用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或用滅活油乳疫苗於7~9日齡頸部皮下注射。而對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可於3~4周齡和15~16周齡皮下及肌內注射滅活油乳疫苗。
(3)治療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對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藥物,緩解症狀。對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發病後應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