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又稱亞洲雞瘟,俗稱雞瘟。主要侵害雞、火雞、野禽及觀賞鳥類。家禽發病後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下痢,伴有神經症狀,成雞產蛋嚴重下降,黏膜和漿膜出血,感染率和致死率高。
1病原
雞新城疫病毒是一種副粘病毒。病毒存在於病雞的所有組織器官、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腦、脾、肺含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時間最長。病毒能產生血凝抑製和病毒中和抗體的抗原成分,能凝集雞等多種動物的紅細胞。
病毒在陽光直射下可存活30分鍾,加熱56℃存活30~90分鍾,室溫條件下可存活7天左右,4℃可存活一年,-20℃可存活10年以上。一般消毒藥均對病毒有殺滅作用。
2流行特點
主要是感染雞和火雞。珍珠雞、雉雞及野雞也有易感性。鴿、鵪鶉、鸚鵡、麻雀、烏鴉、喜鵲、孔雀、天鵝也可感染。
病雞和帶毒雞的口腔黏液及糞便是本病主要傳染源。被病毒汙染的飼料、飲水和塵土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結膜傳染。空氣的流通,人、動物、器械、運載工具、禽產品的機械攜帶,都可造成疫情的傳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寒冷季節較易流行。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雞均能感染,但幼雛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於大齡雞。
3臨床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2~15天,一般3~5天。發病的早晚及症狀表現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齡、免疫狀態、感染途徑及劑量、並發感染、環境及應激情況而有所不同。依病程長短和病情輕重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1)最急性型
病程極短,病雞突然倒地掙紮,迅即死亡。多見於雛雞,成年雞常死於夜間,早晨才被發現。這樣發病死亡的一般隻是個別雞,雖然算作一種類型,但通常不是孤立出現,而是全群雞即將發病的先兆。
(2)急性型
發病大多屬於這一類型,病初體溫升高,達43℃~44℃,精神萎靡,縮頸、閉眼、尾下垂,立於一隅昏睡,反應遲鈍,很少采食或廢食,飲水增多;母雞產蛋量急劇減少,並出現少數軟殼蛋、畸形蛋。隨著病程發展,出現本病的特征性症狀。
①上呼吸道分泌多量黏液,自口鼻流出,有時掛喙端,常搖頭想甩掉。呼吸困難,呼吸時喉部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②由於呼吸困難,血液中氧氣不足,二氧化碳增多,使冠髯變為青紫色,臨死前及死後尤為明顯。
③下痢,糞便呈綠色、黃白色加蛋清樣稀液,有時混有少量血液。
④一部分病雞嗉囊蓄積多量酸臭液體,將雞倒提時,液體急速自口中流出,如提壺倒水一般。
病程3~5天,如不采取緊急免疫等措施,死亡率常達90%。少數耐過未死的雞,血液中病毒減少(病毒在血中最高濃度約維持4天),內髒中病毒可能消失,病毒的侵害轉向中樞神經,引起非化膿性腦脊髓炎,使病雞表現出各種神經症狀,如扭頭、翅膀麻痹、轉圈、倒退等。在安靜時,這些症狀稍為緩解,可以采食,一受驚嚇則發作。如此日久,消瘦死亡或被淘汰,也有個別雞可完全康複。
1月齡以下雛雞的急性型新城疫,症狀不典型,病程2~3天,緊急免疫效果較差,死亡率常達90%~100%。
(3)亞急性型與慢性型
一般見於免疫接種質量不高或免疫有效期已到末尾的雞群。表現為陸續有一些雞發病,病情較輕而病程較長,最終死亡。此外,成年雞群在急性發病過後,常遺留慢性病雞。
4病理變化
主要是病雞內髒器官廣泛性出血。
(1)腺胃乳頭或乳頭間點狀出血,有時形成小的潰瘍斑。從腺胃乳頭中可擠出豆渣樣物質。肌胃角質層下有點狀、斑狀出血。
(2)十二指腸及整個小腸黏膜呈點狀、片狀或彌漫性出血。
(3)泄殖腔黏膜彌漫性出血。
(4)腦膜充血或出血。
以上病變較有特征性,其他病變還有:氣管黏膜充血出血、肺淤血、心冠脂肪點狀出血,產蛋雞卵泡充血出血,有的卵泡破裂使腹腔內有蛋黃漿、胸腺腫大並有小點出血,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壞死,口腔及咽喉蓄有黏液,嗉囊蓄積酸臭液體等。肝、腎、脾一般無明顯病變。
5診斷
根據其流行特點、症狀及病理變化,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病雞產蛋減少,有少數畸形蛋、氣管充血、卵泡充血,頗似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因此,本病雖然一般不會與“傳染性支氣管炎”混淆,但有時被誤以為並發“傳支”。這方麵的區別是:“傳支”病雞產蛋量下降幅度大,畸形蛋很多,而且呈特殊的嚴重畸形,外層蛋白稀薄,卵泡不僅充血而且有一部分萎縮變質,輸卵管也有特征性病變。
另外,新城疫病雞下痢,排綠色稀糞的症狀與雞傷寒相似,所不同的是,雞傷寒無口鼻流黏液、冠髯青紫,嗉囊蓄積酸臭液體的病態及神經症狀,肝脾腫大呈古銅色,腺胃無明顯病變,根據這些一般可以區別。
6防治
本病目前無藥物治療,除常規的衛生防疫措施外,要認真搞好免疫接種。
(1)疫苗的種類
雞新城疫疫苗分為弱毒苗和滅活苗兩類,常用的有如下四種:
①雞新城疫Ⅰ係弱毒苗。用中等毒力的病毒製成,一般用於70日齡以上並且體重已達075千克以上的雞。接種途徑為肌內注射,3~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8個月至1年。
②雞新城疫Ⅱ係弱毒苗。毒力弱,適用於雛雞,以滴鼻或滴眼的方法接種,7~9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約30天。
③雞新城疫Ⅳ係弱毒苗。毒力比Ⅱ係苗稍強,用於雛雞的效果也好於Ⅱ係苗,並可用於成年雞5~7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2~3個月。
④雞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不含活的病毒,並加進了油乳劑,注射後可延緩吸收,延長抗原作用的時間,增進效果。本疫苗的突出優點,是與Ⅳ係苗配合,同時用於1~3日齡的雛雞,可克服母源抗體的幹擾,使雛雞及早產生堅強的免疫力,並維持3個月左右。也可用於青年雞和成年雞,免疫期可達1年,但由於代價比弱毒苗高得多,目前產量也有限,故較少應用。
(2)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根據所用疫苗決定。雛雞接種弱毒苗,為避免母源抗體的幹擾,首次免疫宜於10~14日齡進行。以下三種免疫方案可供參考:
第一種方案:10~14日齡和40~45日齡Ⅱ係苗滴鼻滴眼或Ⅳ係苗飲水。
第二種方案:10~14日齡Ⅱ係苗飲水,40~45日齡Ⅳ係苗飲水。
第三種方案:1~2日齡油乳劑滅活苗皮下注射,Ⅳ係苗滴鼻或滴眼。
(3)發生新城疫時的緊急免疫
當雞群發生新城疫時,選用適當疫苗進行緊急免疫,對大雞具有很好的效果,除重病雞會更快死亡外,未發病的大多數雞可免於發病,輕病雞也有一部分可免於死亡。但2月齡以下的雞發病時,緊急免疫效果較差,而且日齡越小,效果越差。
2月齡以上的雞,緊急免疫可肌注Ⅰ係苗,用量增加50%,1~2月齡的雞,緊急免疫最好用Ⅳ係苗,用量加大50%,肌注或飲水。如用Ⅱ係苗,可加倍量肌注。
進行緊急免疫時,為了防止注射針頭傳播病毒,應事先將雞群分為無症狀群、似有症狀群、病雞群。先注射上述第一群,最後注射病雞。注射時盡可能每隻雞換一個針頭,至少每5隻雞注射換一個針頭,每注射一次用酒精棉球擦一下,絕不可一個針頭用到底。
(4)綜合性預防措施
預防雞新城疫單靠免疫接種是不夠的,還必須落實各項日常的衛生防疫措施,特別是雛雞在3~4周齡之內,要嚴密隔離飼養。新城疫母源抗體對雛雞僅能起到有限的保護作用,卻幹擾弱毒苗的免疫,使首次免疫到10~14日齡才能進行,此後又要1周以上才能產生免疫力,這樣雛雞在大約3周齡以下就缺乏足夠的保護,因而隔離飼養至關重要。
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法氏囊又稱腔上囊,是鳥類特有的免疫器官,位於泄殖腔上方。雞的法氏囊是略呈梨形的盲囊,內壁有許多皺折,1日齡時約有豌豆大,4日齡達最大,約有葡萄大,性成熟後退化。法氏囊的主要功能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產生B細胞,進而產生特異抗體,形成體液免疫力。因此,雞被接種各種疫苗、菌苗或自然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之後,必須通過法氏囊的作用,才能正常產生免疫力。當法氏囊由於炎症而受到損害時,雞的免疫功能即有缺陷,抗病力降低。
1病原
本病的病原體是一種比較小的病毒,稱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主要存在於病雞的法氏囊及腎髒等器官,高度接觸傳染。該病毒的抵抗力很強,在60℃經90分鍾仍不能滅活,在零下20℃下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為2的強酸中1小時不能殺死。在pH值為11的強堿中保持溫度30℃以上經1小時方能殺死;在紫外線及日光下耐受力較強,在消除法氏囊炎病雞的空雞舍內可存活122天以上,從病雞舍內清除出的糞便及取出的飼料、飲水等經52天仍有感染力。
2流行特點
法氏囊炎病毒主要隨病雞糞便排出,汙染飼料、飲水、墊草等,使同群雞經口感染。各種用具以及人員、昆蟲等,都能攜帶病毒,擴散傳播。
本病僅發生於雞。不同品種的雞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2周齡以下的雛雞對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很少發病。發病高峰期在3~7周齡,往後一直到開產前,即法氏囊退化之前,都有可能發病,但隨著日齡增長,雞的易感性漸降低。
3症狀
本病潛伏期很短,人工感染後24小時法氏囊即有病變,2~3天出現症狀。病雞的主要症狀是:
(1)全群雞突然發病。病勢嚴重,表現為精神高度萎靡、縮頭、閉眼,怕冷擠堆、伏地昏睡,走動時步態不穩,羽毛蓬鬆,頸部羽毛略呈逆立(豎起)。全群采食減少50%以上,飲水增多,一般自第3天開始出現死亡。
(2)排白色水樣稀糞。個別雞糞便帶血,是法氏囊出血波及泄殖腔所致。
(3)脫水,表現為眼窩凹陷,腳爪與皮膚幹枯。
(4)發病初期少數雞扭頭啄自己的肛門,可能是法氏囊痛癢的緣故。
(5)常有不很明顯的震顫現象,即輕微發抖。
(6)發病早中期體溫升高,達43℃,臨死前體溫下降,僅35℃。
以上症狀有一個特點,到發病後約第7天,除少數雞已死亡外,其餘雞的症狀迅速消失。
經過法氏囊炎疫苗免疫的雞群,有時也會有個別雞發病,症狀不典型,比較輕,經隔離治療一般可以康複。
4病理變化
(1)法氏囊自發病後,開始腫脹,一般在第4天腫至最大,為原來的1~2倍。在腫脹的同時,囊的外麵有淡黃色膠樣滲出物,縱行條紋變得明顯,囊內黏膜水腫、充血、出血、壞死。法氏囊腔蓄有奶油樣或棕色果漿樣滲出物。曾見嚴重病例,法氏囊因大量出血,外觀呈紫黑色,質脆,囊內充滿血液凝塊,發病後第5天法氏囊開始萎縮,第8天以後僅為原來的1/3左右。萎縮後黏膜失去光澤,較幹燥,呈灰白色或土黃色,滲出物大多消失。
(2)胸腿肌肉有條片狀出血斑,胸肌顏色變淡。
(3)腺胃黏膜充血潮紅,腺胃與肌胃交界處的黏膜有出血斑點,排列略呈帶狀。腺胃乳頭無出血點。
(4)病後期腎髒腫脹,腎小管因蓄積尿酸鹽而擴張,輸尿管亦因蓄積尿酸鹽而擴張變粗。
(5)其他病理變化:胸腺、盲腸及扁桃體腫脹出血,脾腫脹,胰髒白堊樣變性,心冠脂肪點狀出血,腸腔內黏液增多等。
以上病理變化,在診斷上比較重要的是法氏囊,胸腿肌及腺胃的病變,腎髒等器官的病變因為其他雞病也常出現,隻能作為綜合分析時參考。
5診斷
在本病流行地區,根據症狀及病理變化一般可以作出臨床診斷。鑒別診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法氏囊是雞的免疫器官,許多急性傳染病以及接種法氏囊炎弱毒苗都能引起法氏囊輕度充血和有少量滲出物,某些健康雞也有這種現象,對此需積累解剖經驗,防止誤診為法氏囊炎。
(2)雞馬立克病有時引起法氏囊萎縮,但該病在雞群中發生率相對較低,且是陸續發病,其內髒型的有明顯腫瘤,神經型的有“劈大叉”症狀,應與法氏囊炎區別。
(3)磺胺類藥物中毒及維生素K缺乏症,胸腿肌肉呈片狀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以及法氏囊也常出血,這些頗像法氏囊炎,所不同的是,這兩種病出血更為廣泛,皮下及肝、腸、腎等內髒都出血;磺胺類藥物中毒由於腸道出血而常排出醬油樣糞便;維生素K缺乏症血液不易凝固。
6治療
(1)雞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3~7周齡雛雞每隻04毫升肌內注射,大雞酌增劑量,100日齡以上的要用到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療效迅速而可靠,無副作用。
(2)雞法氏囊病F143治療劑,雛雞、中雞每隻肌內注射05~1毫升,或按說明書使用。
對病雞要加強護理。寒冷季節適當提高舍溫,舍內保持安靜,雞群密度過大的要疏散,飼料中適當增加多維素。由於病雞采食減少,飲水中可加4%~5%的葡萄糖,以補充熱能,改善體質,但濃度不可過大,因濃糖水不能解渴,反而會導致失水。
7免疫
(1)疫苗的種類
①雞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有D78和D98兩種,後者毒力稍強。雛雞接種弱毒苗可采取飲水、滴鼻、滴眼或口服的方法,一般采用飲水免疫,效果較好而且省事。
②雞傳染性法氏囊油佐劑滅活苗。主要用於18周齡前後的種雞,每隻頸部背麵皮下注射1~13毫升,或按說明書使用。注射後1年內,其下一代雛雞有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可維持到21~28日齡,保護雛雞不受野毒感染。
油佐劑滅活苗對有母源抗體的雛雞不能很好地發揮效力,因而一般不用於雛雞。屬下列情況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