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市委書記薑榮仁發表了重要講話,他首先用幾句話概括了金江這幾年的工作,簡單地肯定了原縣委書記單文,講話著重介紹了尉越澗的情況,他說:“金江縣是一個48萬人口的大縣,也是金沙江畔的國家級貧困縣。金江縣解放前長期是封建領主製的社會形態,境內崇山峻嶺,海拔從500多米到4000多米的落差,形成了人文地理和社會發育程度的強烈反差;加上‘文革’的消極影響,金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很多困難。因此,市委配備金江縣委主要負責人是非常慎重的。金江幾套班子多數同誌和廣大幹部群眾都要求市委外派縣委書記,市委經過反複考慮,滿足了大家的這個請求。尉越澗同誌今年37歲,原任關河縣委副書記,年富力強,思維敏捷,實幹精神很強,善於團結同誌。市委認為尉越澗同誌具備了縣委書記的素質,市委相信尉越澗同誌作為金江縣委領導班子的‘班長’,一定能夠團結縣級幾套班子的同誌,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辦好金江的事情……”

他最後強調說:“金江縣當前要集中精力做好兩項工作:一是開好人代會、政協會,實現市委對金江換屆人事安排的意圖,選出金江人民滿意的人大、政府、政協、法院和檢察院的領導班子;二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好以春耕生產為主的各項經濟工作,實現今年各項經濟指標的增長。”

之後,原縣委書記單文發表了告別講話。

尉越澗沒用講稿,作了簡短而富有鼓動性的表態發言。在發言的結尾,他雙眼凝視聽眾,滿含深情地說:“同誌們,我深知,我的知識、能力和水平,離縣委書記這個崗位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作為共產黨員,我沒有理由不服從組織的安排。金江人傑地靈,曾是紅軍經過的地方。我相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金江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將以勤補拙,以誠待人,團結縣級幾套班子同誌和全縣幹部群眾,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共同努力工作,不辜負上級的信任和大家的殷切希望,不斷促進金江經濟社會發展。”

台下掌聲熱烈,人們神色各異。

尉越澗看出了一些人的惶惑,敏銳地覺察到金江人的不信任。他昨晚翻看了《中國共產黨金江縣組織史》,曆屆金江黨政領導名錄表記載得清清楚楚,金江縣黨史上30多歲的人任縣委書記,隻是建國初期有過。他想:人們也許是嫌我太嫩了吧。他急需證實自己的判斷,又不便冒冒失失地打聽。初來乍到,沒有熟人,隻能去走訪看望親戚,摸摸真實情況。

薑榮仁臨走前,曾囑咐過尉越澗:“尉越澗,我們到金江後,聽李向洋說,你有幾家親戚在金江,你和他們的交往,一定要注意影響,不能被他們左右。”

尉越澗感到驚訝,回答說:“薑書記,與親戚的交往,我一定謹慎對待。”

他想:自己有親戚在金江,李向洋立即就向市委書記反映,說明他們這些人非常關注自己的動向。市委書記又當成一回事,作了慎重交代,自己務必應充分注意。又想:當官先要做人,無論當多大的官,親戚要認,親情不丟,總不能像農民起義領袖那樣,當了官,做了王,就不認親戚、朋友、同學。隻要不利用權力為他們謀私,就不會造成什麼不良影響。

一個晚上,尉越澗一個人摸去看望了幾家親戚。

尉越澗的家族姑姑尉晴被歲月磨難的痕跡十分明顯,她才50多歲,已滿頭銀發,滿臉皺紋。她是上世紀60年代畢業學農的大學生,“文革”中,是“井岡山兵團”的頭頭之一,冤枉蹲了幾年監獄。她是非黨知識分子婦女幹部,把青春都貢獻給了金江,上一屆組織就安排她做了縣政協副主席、農業局長,體現對外地知識分子的安撫和補償。

見了尉越澗,尉晴很高興,招呼坐下後,就急著說:“越澗,前幾天在月潭公園,聽說你要當我們的書記,他們也不知道你是我的侄子,有些人說起俏皮話來了,說不知道市委是怎麼搞的,會給金江派一個娃娃來當縣委書記,娃娃當家,餓死全家。好氣人喲!”

尉越澗感到好笑,都37歲了,怎麼還是娃娃?

他的猜測得到了證實——果然是人們對少帥帶老將不放心。他覺得在情理之中,說:“三姑,大家不了解我,沒在重大工作上過幾招,憑什麼要人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