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河間紀事(1 / 2)

河間,袁紹軍營。

袁紹當中而坐,左手有謀士逢紀、田豐、許攸、郭圖,右手有顏良、文醜、高幹、淳於瓊等猛將,袁紹滿意的環顧諸將,最後眼光落定在逢紀上。輕聲道,“元圖,吾渤海糧緊,汝卻勸我來河間,不知是何道理?”

“主公勿急,聽吾一言。”逢紀出列拱手道,“主公宏圖大略,豈能獨困渤海一小郡?今漢室衰落,主公當早作打算,立足根基,蓄積實力,以報漢室。”

袁紹眼中一亮,但迅速又黯淡下去,道,“吾袁氏祖上四世三公,皆為漢室效忠,然今日西有董賊挾持漢帝據守長安,東有諸侯各自為政,尚有黃巾餘孽流竄擾民,吾目前自身尚且難保,渤海缺兵少糧,吾何來根基之地呢。”

逢紀朗聲道,“主公此言差矣,有道是龍遊九天尚有一日臥困於淵,主公此刻便有一個絕佳的機會。”

袁紹精神頓時一振,忙道,“元圖有何良策,速速道來。”

“渤海一郡,絕非明公所圖,然冀州之地,除渤海郡外尚有常山、巨鹿、朝歌、魏郡、廣平、趙國、清河、信都八郡,皆乃富饒之地,現今冀州牧韓馥年邁,其子嗣皆碌碌無為之輩,今明公可以顏良、文醜二位將軍為先鋒,由河間南下,直抵信都,韓馥老邁,必將望風而逃,如此,明公可代而取之,以圖霸業。”

“逢紀,你好大膽!竟敢讓主公做不臣之事。”逢紀語音剛落,田豐立刻出列斥責。“主公,韓馥與主公同為討伐董賊的十八路諸侯之一,現今董賊仍挾持獻帝在長安,而主公身為盟主,卻又要打同盟的主義,會讓天下豪傑不齒。況韓馥雖然乃無能之輩,然其麾下亦有沮授、辛評智謀之士,亦有張郃、高覽之猛將。主公切不可因小失大啊,請主公三思啊。”

田豐說完此番話,許攸、高幹二人也上前勸袁紹打消主意。而郭圖、淳於瓊則站出來聲援逢紀,請袁紹拿下冀州。顏良、文醜二人看著眾將始終一言不發。

袁紹看著眾人,想著逢紀和田豐的提議,心中不甚煩惱。心想拿下冀州,卻又怕日後被諸侯恥笑;可是如果不得冀州,心中又有所不甘。思來想去始終沒有一個萬全之法。看著眾將再等他下令,心中不甚煩惱,道,“此事容後再議,爾等先各回營帳,聽候軍令。”

“是!”眾人齊聲應道,轉身退出帳外。袁紹一人在帳中走來走去,心中煩惱不已。這時,傳令兵來報逢紀求見。袁紹大喜,忙將逢紀請入帳內。

“元圖,汝之計甚妙,然元皓所言也對,可有何良策平眾人之口?”袁紹看到逢紀進帳,便匆忙問道。

逢紀正色道,“主公勿急,田豐所言,元圖早有對策,隻是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泄露第三人知曉,否則若事不成,則陷主公於不忠不義的境地,故屬下此來告知主公。”袁紹見逢紀說的慎重,忙喚親兵過來,守住營帳,任何人不可近帳三丈,否則以軍法處置。

逢紀見狀,不慌不忙的言道,“主公,田元皓今日所揪之禮無非效忠漢室,可是自動董卓挾持漢帝,據守長安之後,再加上孫堅私藏玉璽、十八路諸侯解散之後,漢室名存實亡已經快到眾人皆知的時候了。但是此刻無人敢做此出頭鳥,無非是怕後世留惡名……”

袁紹聽到此處,心中以癢不可耐,忙道,“元圖,正是擔心盛名有損,否則定聽從你的安排,拿下冀州。哼,韓馥老兒何德何能,當日還是我袁氏故吏。如非我叔父提攜,他哪能坐上冀州牧的位置。元圖可有良策,既不擔心盛名受損,又能得到冀州?”

逢紀輕笑道,“主公,吾正是為此獻計而來。”

“有何良策,元圖快講!”

“主公,董賊昔日入洛陽,此時聖上還是陳留王,然其卻公然以‘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而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當今聖上,今董賊挾獻帝據守洛陽,明公尚需聯絡十八路諸侯前往救主。然董賊私自廢帝,今若明公不承認董賊做為所為,亦擁護一位聖上出來,那當今聖上便如同一個廢人,而明公亦會因擁護之功廣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