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用,但需注意。此菌新鮮時子實體水浸似蠟質。即有一種半透明感。
大叢耳菌
【別名】兔耳朵、叢耳菌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自地下菌核上發生,有一共同的菌柄,有的有分枝,從柄上成叢長出幾個到十多個兔耳狀的囊盈,高達10-15cm。子囊盤紫褐色至褐色,高3-8cm,寬1-3cm,兩側向內稍卷,子實層紅褐色,平滑,外部色較淺亦皺縮。菌柄3-7cm,粗1-2cm,黑褐色有皺。子囊圓柱形,400-500X14-18cm。內含8個單行排列的孢子。孢子長橢圓形至腎髒形,側絲細長,頂部梢粗達4-5cm。
產於波密,林芝。夏秋季生長於林中樹根旁。分布於吉林、山西、陝西、安徽、浙江、江西、四川、雲南。
記載可食用。
兔兒側盤菌
【別名】地耳
子實體小。子囊盤側生或一側延長,對側開裂至基部高3-5cm,直徑2-3cm,向下收縮成柄狀,土黃色至淺茶褐色,子實層淺粉灰色。柄部乳白色。子囊圓柱形,孢子8個,單行排列。孢子橢圓形,光滑,無色.含2個油滴,12-15X6-8cm。側絲線形,無色,粗2.5-4cm,頂端彎曲而膨大。
產於米林巴嘎等地,海拔3400m。夏秋季生於針葉林或闊葉林中地上,群生或近生。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陝西、四川、雲南等地區。
據記載此種可食用。
褐側盤菌
【別名】褐地耳
子實體小,褐黃色或赭黃色。子囊盤呈斜杯狀又似耳狀,聳立,直徑3-5cm。邊緣內卷,平整或有裂.子實層暗褐色,外側麵近平滑,或稍粗糙,淺皮革色,幾無柄。菌肉淺褐色。子囊圓柱形,200-230X11-包子8個,單行排列。孢子無色,橢圓形,光滑,無隔,9-11.5X16-18cm.側絲線形,有隔,頂端膨入,彎曲。
產於波密達興、海拔2900-3000m。秋季生於冷杉林腐枝落葉層上,群生或近叢生。
可食用,但要注意。
碟形馬鞍菌
子實體較小,子實體呈盤狀威近似蝶形至杯狀,偶不規則,子實層呈褐色至暗褐色,幹時色較暗,外側麵色淺,與柄部色近似罕汙白至淺褐黃色,柄長1.5-4cm,粗0.5-1.5cm,有明顯的棱脊並分枝延伸至蓋部。子囊圓柱形,200-300X12-15cm,含8枚孢子,單行排列。孢子橢圓形,無色-光滑,含--大油滴,1620X10-14cm。側絲細長線形,有橫隔,不分枝,頂部稍膨大。產於波密、墨脫等,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群生.散生或單生。分布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河南、新疆等地區據記載含微毒,不宜食用。
蝴形棱柄盤菌
子實體小,呈杯狀。子囊盤直徑2-3.5cm,深1.5-2.5cm,子實層黑褐色,邊緣上翹或內卷。背部表麵近白色,粉末狀或近光滑,柄短粗,長不及1cm,有縱棱或溝條伸至子囊盤基部。子囊圓柱形,250-300X18-20cm,孢子8個,寬橢圓形,單行排列,無色,光滑,20-25X13-14.5cm,含1大油滴,側絲頂部稍膨大,淺褐色,無橫隔。
產於隆子、墨脫。夏秋季生於雲杉、冷杉或鬆等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分布於青海、新疆等地區。
記載可食用,但也有懷疑具毒,尤其在加工不熟的情況下,食後會中毒。
小棱柄盤菌
子實體小。子囊盤呈盤狀,直徑2-3cm,往往不規則地卷曲,或邊緣內卷似杯狀。子實層麵暗灰色,外側灰色或淺褐色並有疏鬆的粉末狀物。柄部有明顯的溝槽或條棱,長1.5-3cm,粗1-1.5cm,白色或淡黃白色。子囊近圓柱形,280-320X15-17.5pun,含8個孢子,單行排列。跑子寬糊圓形,光滑,無色,15-20X12-3.含一大油離。側絲細長,淡黃色,頂部膨大,直徑6-7cm。
產於墨脫,波密等地。夏秋季在林地上散生或單生。分布河北、吉林、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區。
此菌記載可以食用,但需謹慎。
紅白毛杯
子實體小,呈杯狀。子囊盤直徑1.5-5cm。有柄至近無柄,邊緣常內卷。子實層麵朱紅色至土褐色,幹時褪色。背麵近白色,有微細絨毛。絨毛多彎曲,無色。菌柄往往上部稍粗,長0.5-1.5cm,粗0.4-0.5cm。子囊圓柱形,240-400X12-15|um。孢子8個,單行排列,無色,光滑,長橢圓形,22-30X9-12;mi,往往含2個油滴。側絲頂端稍膨大,粗2-3cm,含有紅色小顆粒。
產生於林芝東久,波密易貢。海拔2400-3000m,夏秋季生闊葉林中倒木及枯木上,單生或散生。分布於貴州、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區。
有記載可食用。
白毛杯
子實體小,似杯狀,有長的白毛。子囊盤幼時呈橢圓形,後漸成高腳杯狀或漏鬥狀,直徑0.5-1cm,子實層紅色至粉紅色,外側有白色長絨毛,近邊緣呈粗毛。柄白色或微帶粉紅色,有細絨毛,長0.3-4cm,粗1.5-0.2mm。毛長0.3-1.8mm,基部漸膨大,向下漸細,厚壁,有橫隔。子囊圓柱形,300-500X16-25cm,含孢子8個。孢子單行排列,光滑,無色,橢圓形,23-45X10-18cm。側絲線形,上端梢粗,達3-4cm,很少有橫隔。
產波密,米林派區等。夏秋季生於林中枯枝或腐木上,單生,群生。分布黑龍江、雲南、海南、陝西、四川等地。
此種子實體小,無食用價値,可能有分解纖維素引起木腐的作用。
紅白毛杯菌
【別名】小紅肉盤菌
子實體小。子囊盤杯狀至漏鬥狀,直徑0.5-2cm。子實層麵鮮紅色,外側麵白色,並有很細的絨毛。柄白色,有時偏生,有絨毛,長0.2-1.5cm。子囊圓柱形,向基部漸變細,390-420X12-15聲,有跑子部分90-11Ocm,跑子8個,單行排列。孢子橢圓形,無色,光滑,有顆粒狀內含物,15-22X8-12m。側絲線形,上端稍膨大,粗約3cm。
產於波密易貢,海拔2400m。秋季在林中倒腐木上群生或單生。分布於甘肅、江西、廣東、海南、四川、雲南等地。
此菌生倒腐木上,可能導致木材腐朽。
長白毛杯菌
子實體小,呈高腳涅狀。子囊盤似盤形,直徑3-4cm,邊緣內卷或上翹。子實層麵灰褐色,幹時色深,背麵灰色,有細毛。菌柄近圓柱形,長2-4cm,向上漸細,灰色有細毛。毛聚集成束,有橫隔,呈串珠狀。子囊圓柱形,250-340X16-18fzm,孢子8個,單行排列。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至近梭形,24-26X12-13.5cm。側絲細長,向上漸粗,頂端稍膨大達8/1on。
產於隆子加玉、尼西,夏秋季生於林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吉林、甘肅、浙江、黑龍江、廣東等地。
記載可食,但有懷疑有毒。
小紅白毛杯菌
【別名】黑膠鼓
子實體小,無柄。子囊盤陀螺形或倒圓錐形,直徑3-5cm,高4-6cm,膠質有彈性。子實層麵凹陷,茶黑色或帶蠟黃色,側麵密生煙黑色絨毛。邊緣有暗褐色細長毛,長達1500cm以上,粗10-18)cm,有分隔,壁粗糙。子囊長筒狀或圓柱狀,450-560X18-22cm。孢子8個,單行排裂,摘圓或長摘圓形,無色或稍帶黃色,單-,有小優,26-39X11-25cm,側絲細長,絲狀,無色。
產於下察隅,海拔2100米。夏秋季在闊葉林中腐木上單生,散生或群生。分布於安徽、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
可能使木材腐朽。
爪哇肉盤菌
【別名】紫星菌、冠裂球肉盤菌
子實體中等中大。子囊盤幼時近球形,埋生於基物內,中空,漸外露伸展後,從頂部星狀開裂,直徑4-8(12)cm,有短的柄狀基部。子實層紫色,外側麵汙白色,往往粘附有砂土雜物。子囊圓柱形,含孢子8個,單行排列。孢子橢圓形,光滑,無色,含有1-2個油滴,側絲線形,有橫隔,上部淺褐色,頂端膨大。
產於昌都、波密等。秋季在雲杉林砂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於青海、新疆等地。
可以食用,味好,但有記載有毒。
紫星裂盤菌
子實體較小,盤狀或近杯狀。子囊盤直徑1-8cm,子實層麵橙黃色或鮮橙黃色,背麵即外表麵近白色,粉末狀。子囊圓柱形,200-250X12-14cm。孢子單行排列,橢圓形,無色,初期光滑,後期形成網紋,兩端各有一小尖,15-21X8-11.5m。側絲纖細,頂端膨大處5-6cm,有橫隔,近無色。
產於米林派區。海拔3100米。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群生或近叢生。分布於吉林、青海、山西等地。
記載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