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袁紹聚集諸人太守府議事。神醫,蔡邕,荀攸,郭嘉,沮授,荀彧,黃忠,張遼,張頜等俱在。王越,典韋護衛在袁紹的左右。
張仲景起身道“大人,老夫見今日天氣甚為晴朗,適宜出行。可許老夫譙郡一行,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袁紹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先生了”。
神醫道“不必客氣,救死扶傷乃醫者本分也”。
“既如此,我讓典韋,管亥護衛先生一行,一策安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袁紹詢問道。
神醫喜道“如此甚好”。
袁紹叫來二將,細細交代了他們一番之後。神醫起身向我們告辭。袁紹原本打算送他們到城門的。
神醫也知道我的意思,遂道“不老將軍親自為老夫送行,將軍還是處理軍國大事吧”,說完就帶著典韋,管亥而去。
袁紹見神醫心意已決,也就隨了他的意思,不送他們了,隻是叫陳到代我為神醫送行,陳到領命而去。
送走了神醫之後,也算去了一塊心病,袁紹不由的舒了一口氣。
忽沮授進道“大丈夫縱橫天下,冀州乃錢糧廣勝之地,主公何不取之?”。
袁紹道“未有良策”。
沮授笑道“可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袁紹聞之大喜,方想下書。
忽一人道“將軍此舉恐怕不妥吧”,眾人詢目看去,原來是蔡邕。
袁紹聞言笑道“不知伯喈有何高見?”。
蔡邕道“久聞韓馥乃仁人君子,今無故加兵,恐獲不義之名,且師出無名。況君子處事但求光明磊落,不失本心。今若為之,恐讓天下失望,望將軍思之,慎之?”。
聞聽此言,諸文人除郭嘉,沮授,荀攸外皆是點點頭,以為蔡邕說的有理。武將倒是一臉憤怒,原本聽沮授之言,以為有仗可打。那想這老頭卻出此言,怎能不讓人心中不滿?
袁紹聞言也是躊躇不已,郭嘉見此,遂笑道“此言差矣”。
袁紹見是郭嘉,急道“不知奉孝有何高見?”。
郭嘉不慌不忙道“今天下分崩,聖上蒙塵,奸臣當道。此正是英雄縱橫之時也。豈可因小義而忘大義乎?韓馥本非立業之主,冀州久後必歸他人。如無德之人竊取之,豈不助長奸臣氣焰?況城池乃天子之地,有非韓馥之地,我主取之有何不可?待大事一定,厚待韓馥,於義何損?主公此舉上合天意,下順民心,中和道義,有何不可?”。
荀攸也道“奉孝之言甚合我意,願主公勿疑?”。
“軍師之言甚善”諸將一起道。
袁紹聞言喜道“既如此,就從此議,下書於公孫瓚處,約期起兵。眾人集聚糧草,整練兵馬,以待消息”。
“是”眾人皆起身一臉興奮道。
公孫瓚得書,見說共功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攻打冀州。
謀士田豫聞此,力諫道“主公不可呀,袁紹此舉其心難測呀,不可不防。如袁紹以我軍為誘餌,實圖冀州,得手之後,不分寸土於我,為之奈何?”。
公孫瓚聞此,頗為不喜,方想訓斥田豫一下。其弟公孫越就出言道“國讓此言差矣,想袁紹乃名相後裔有豈會作此背信棄義之事,國讓多慮了”。
公孫瓚也道“舍弟言之有理,本初絕不是如此之人”遂不聽田豫之言,起兵三萬圍攻冀州,其弟公孫越為先鋒,田豫為軍師,其餘諸將隨行,向冀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