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通俗文學的陷阱,中文網和讀書網的困境(1 / 1)

以我手機上自帶的iReader中的讀書網為例,和這個中文網作為代表,兩相對比,可以看到讀書網與中文網的巨大差別。讀書網的內容,大體分成“庸俗文學”(好聽點,叫通俗吧)和“正經出版物”兩種。前者分成“男頻,女頻”,後者則按一般性出版物的分類。

即便從排列的優先次序,都可以看到,本應是讀書網站主打(兼賣書)的“正經出版物”,處於入不敷出的艱難處境,而將一時不便判其死刑的“庸俗文學”擺在業務主流的位置。與低俗不低俗無關,這種排列優先,本身就已經說明,讀書網站本來設想的業務模式,現實中根本行不通!這就如同一家賣汽車的商店,現在改行做超級市場外加遊樂場,後者是否前程遠大另當別論,但至少此汽車主業不靈光了。

正經出版物的“網上讀書/電子版售書”為什麼不好做,前文已經分析了原因。而“通俗文學”是否能撐起讀書出版的大梁,這點筆者心中沒譜。因為筆者從來不看“通俗文學”,也從來不看“通俗影視劇”,不玩“通俗遊戲”,不關心“通俗動漫”,完全就是不同星球上的兩種文化!事實以筆者的標準來看,對通俗文學的閱讀,不能算作閱讀,而通俗文學的創作,也不需要知識的積累。以至於,大量通俗文學作品(估計至少50%以上),其實是由中小學的“小說創作愛好者”的作品。

這些作者或有熱情大量供應這類通俗文學作品(通常也是有始無終),但即便它們真的很對同齡少男少女的胃口(值得懷疑),這些少男少女又有多少消費力,閱讀其他同類作品呢?上述的“少男少女型作品”是中文網站的特色,所占比例甚至可能超過80%!所以,相比中文網的同類內容,讀書網站的中的通俗作品,已經算是很正經的。能夠擺上讀書網站男頻女頻的作品,不管是否能夠給作者帶來收入或者名氣(這條可以確定,幾乎沒有出名的),其作者文筆都已經不是中小學生,大概是大學中文之類的文青所為,或者說是讀書網站中能夠擺出來的,都是中文網站之類作品中,已經被大浪淘沙以後,已經多少已經自掏了血酬,或者得到某種讚助後的精英。

但即便如此,這些通俗作品到底有多少真實的讀者,仍然令人懷疑。象《明朝那些事兒》等算是成功的作品,了隻是曇花一現;至於《芉月傳》等,完全就是影視界包裝的產品,與文學無關。

盡管“通俗文學藝術”,對我來說是另一種星球上的文化,但是觀察中文網和讀書網的情況,仍然可以斷定:此路不通!中文網的所謂“大量創作的通俗內容”,隻不過是虛假繁榮,通俗文學內容的目的,大概隻是為了拉人氣。而即便是虛假的繁榮,它本身的人氣就已經不足。

道理不難理解:因為中文網其實是一個裝扮成“書”的特異性博客,自由度本來就遜色於普通的博客。然後假定最大的博客(如新浪,或者穀歌blogger)隻限定在“通俗內容”,又會有什麼真正的人氣呢?中文網較之讀書網的另一個特色是,試圖招攬讀者去玩遊戲,而遊戲本身又總是其中的“某部通俗文學作品的延伸”,此路相當於用遊戲作為兌現,無非是動漫兌現途徑的另一條路而已。

當中文網將自已商業價值的兌現,寄托在“被動漫看上,被瓊瑤看上,被遊戲開發商看上”作為唯一的兌現途徑時,等於說“自已的主營業務是走不通的,隻能給別人打下手,謀取點人家可給可不給”的邊緣利益,這點無論對於網站還是作者本人,都是如此。

當動漫開發商自行包裝出品熊兄弟,瓊瑤或仿瓊瑤之類的影視出版商,自行包裝“甄鬟傳,芉月傳”等作品,遊戲開發商自已包裝出種種遊戲時,也等於說,人家連這些邊緣性的湯水也不會施舍。試問有那位通俗作者,曾因為作品被包裝成“動漫,影視,遊戲”後,仍繼續在利益上占有一席之地嗎?此可悲結果,實在是中文網站本身,不能自已的主業上證明自已,就更不可能在別人業務中,證明自已的價值。

中文網中的全部內容,差不多就是讀書網中的“男頻,女頻”之中,檔次更低一級,內容要多若幹倍的通俗內容。中文網不能直接兌現收入,讀書網在理論上還可以獲得讀書網上付款的收入。顯然,讀書網站的日子和擴展性,都要比中文網要好,讀書網要擴展到中文網“人人可以博客”的功能,一點不困難;而中文網要變成手機試讀加賣書,就幾乎是要推倒重來,原來的粉絲(假如有的話)還在不在都難說得很!

但是,讀書網站的日子就真的混得起來嗎?“正經出版”已經給擠到“冷檔”裏,而“通俗作品”更象是“供應側改革”,因為自費出版還願意掛版的作者,大多數隻能具備”通俗文學“的水平。看在他們是自費出版的份上,就讓他們排前麵。恐怕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