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管它是“讀書網,博客網,或中文網”,首先按照“電子讀物代替紙質”的定位,因此而替代了傳統平麵媒體,並導致傳體平麵媒體的衰落,由此確定新的業務模式,一定是對“傳統平麵媒體”的替代。因此它才有著傳統平麵閱讀消費群的轉移消費,也就明確了正確業務模式的線索。對於個人來說,就是找到自已如果真的想創作寫書,應該從那個角度投入時間和精力,開始自已的創作,而不會白費心機。
按此線索,可以馬上排除,目前中文(學)網站作為“動漫故事原創”的設想。因為後者不是對傳統平麵媒體的替代,而是對動漫製作增加了一條可選擇的下線。可悲就在於它的生存寄托於,對動漫市場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可選擇”。對傳統平麵媒體的替代,那是可測的前景,後者就純然異想天開撞大運。
當傳統平麵媒體,在互聯網時代漸漸衰落時,如果不是讀者的閱讀消費量減少了,而是這種消費轉移了。那麼,既然中文網站的目標是“捕捉轉移後的閱讀消費”,則目前中文網把業務重點集中到“動漫故事”,就肯定是錯誤的,因此也就注定了它們目前悲慘的經營處境。
相對而言,讀書網站比較準確地針對著傳統閱讀消費的替代,所以它們的處境也比較好。博客是新的寫作創作,是以往不存在的“自媒體創作”的代表,它可能攤細了閱讀的消費,因此是造成傳統媒體業務衰落的原因之一,卻未必能獲得足夠的自身業務量。但是博客本身比較散亂,不是書的替代,更接近於是對報紙雜誌這類新聞和評論的替代。因此如果書的閱讀價值猶存,博客就不可能勝任替代。
讀書網不是書籍的替代,而是傳統書店和圖書館的替代。所以僅就消費者角度而言的“書的閱讀市場”,傳統紙質書籍的替代的確是中文網。隻不過現在的中文網不務正業,或者說沒有找到市場適用的業務模型,甚至非常愚蠢地用政治審查的方式,把創作範圍局限在狹窄的“動漫新故事”上,形同自殺。
從作者的角度,可以發現中文網站與博客網站非常類似,都是“非成品書及作者”涉足寫作的啟岸,兩者都非作為書店替代,立足於“成品書”的讀書網站可以取代。因此無論情況怎麼變化,如果書籍市場猶存,不是消失了,而僅僅是在互聯網條件下的轉移的話,那麼適用的業務模式,就一定是博客網和中文寫作網站的結合,為開始寫作者鋪開一條通往成品書的路。
“博客網,中文網,讀書網”此三者之間,大致上是作者與讀者之間,完成創作與消費付款的三個層次。博客網既是作者思路總結,下筆成文的開始,也是與讀者開始交流,檢討自已的作品有多大消費潛力的渠道。所以博客網一定是文字散亂,隻有長期跟蹤同一博主的讀者,才能比較理解其作文之間的邏輯思路。博客既是作品的預備,也是對作品的解答和自我評論。
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完全理解作者的思路沒有必要,隻需要讀,在某些專題方麵已經總結得比較好的“書”。這就是中文網的作用。現在互聯網上的缺陷時,從中文網到讀書網之間,有著一道消費的鴻溝。作者無法在比較短篇的作品上,收取相對小量(相當於零售)費用,完全成書代價大,銷路也不好。
如果讀書網站已經可以通過“手機,支付寶”的計費,比較容易地對滯銷的書籍,以電子書下載的方式銷售,那麼中文網如果不是實力太不濟,也沒有對作者的創作範圍作無謂的限製,就有可能形成作者與消費者互動,彼此自由選擇組合的,在博客基礎上再總結的“短篇章節”的零售。這樣的話,讀書網和中文網之間的鴻溝就有可能填平。這種努力也是存在的,就是前文“中文網站資助作者”這類活動,性質就是中文網站的經營方,墊支“從零售到批發”的費用,中文網站承擔部分成本,作者也承受低得多的收入,在“受益作者”(權且算是收益)作者少得多的水平上,試圖填平此一鴻溝。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上看,此辦法方向正確,卻命中注定必然失敗。
原因就在於,它不是通過市場的手段,用具備造血功能的業務環節去填平鴻溝,而是用耗血(成本)的環節去“示範”。世界上還沒有“賣示範賺錢”的生意!道理如同,肉菜市場本來是出租地鋪做生意的,現在為了招徠顧客,居然自已去種菜種糧,養豬養牛養漁,僅為供應此小小市場的“內需”,變成了“前店後農場”的小生意!真如此做法的“肉菜市場經營者”,沒有不破產的。
道理大同小異,中文網站的業務是“經營一個市場,提供功能服務”,而不是與租客去爭賣菜生意。這樣的話,邏輯上替代“書本印製和出版業”的互聯網業務模式,就躍然紙上,它是“博客網,中文網,讀書網”的組合形式,隻要“書”還沒有過時,它在未來就一定具備某種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