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來鳳與韓世忠的較量已到棋逢敵手,難分高下的地步,仁來鳳卻依舊感覺李嘯雲呆立原地,心情起伏未定,甚至連呼吸都紊亂無章,本打算以自己擋住韓世忠,好令他趁其逃離此地,沒想到他竟然連一個柔弱女子都應付不了,有些大失所望,不住地氣急地催促道:“小王爺你還在猶豫什麼?不是要報仇麼?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隻有活下去才能實現大願,怎麼變得拖泥帶水?”
韓世忠趁其心神岔神時,急攻一記“絕地反擊”,本身他力大無比,年輕時便橫行鄉裏,打遍整個秦鳳路無敵手,左右能挽三百石的強弓,馴服性烈暴躁的生馬駒,隻身一人潛入銀州城,取敵將首級更是猶如探囊取物,勇冠三軍,數十年來身手未曾擱置,反而精進威猛,遇到江湖之遠的高手毫無懼退,勇往直前,高手過招,勝負存於毫微變化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起到致命性的顛覆。韓世忠正是全神貫注應招,不敢有絲毫大意,沉著冷靜應對,隻等一個反敗為勝,占據上風的機會,這個機會待二人交到第五十一招時,仁來鳳顧及李嘯雲的處境,完全大意,竟然疏忽了此刻正與韓世忠過招,雖說韓世忠負了輕傷,身披厚重的甲胄在身,身形步伐,動作招式都大打折扣,完全跟不上自己狂風驟雨般的猛烈攻勢與招式,但是卻不知韓世忠教常人意誌更為持久,不到最後危及性命絕不輕言放棄認輸,這與他每逢出生入死,衝鋒陷陣分不開,金人那一次南侵不是能人輩出,實力遠勝於他數倍,但就是這種泯不畏死的決心與毅力,在他付出無比艱辛與血汗的努力之下反敗為勝。韓世忠不改年輕氣盛時的悍勇,為人堅韌不拔,孜孜不倦,在用兵計策上不及嶽飛的渾然天成,但是笨人也有笨方法,那就是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與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反複推敲,不恥下問,廣開言路,達到自己甚至他人認可無懈可擊之境,方才心滿意足。他領兵打仗,從一位無名小卒成就為當今力挽狂瀾的肱骨功臣,(甚至不遠的將來還會位列三公,封王拜候,亦無可知,這當然是後話,暫且不表)總是身先士卒,身上刀傷箭創無數,體無完膚,也練就他奇特的天賦與異稟。他的武功一招一式都是親身經曆生死大難才琢磨出來的,最為實用,奏效,甚至直接,致命,絕無半絲花哨,“絕地反擊”也不知他付出多少鮮血與性命才沉澱積累出來的精妙威猛招數,加上他力排開山,奔雷如轟的勁勢,就是鋼筋鐵骨也會被震飛丈許之遠。
仁來鳳的“降龍掌力”以氣禦力,勁風傷人,但麵對爭鋒相對的韓世忠竟然未能占據絲毫上風,在武林經久不衰,廣為流傳為丐幫兩大玄學奇功之一,此掌法,招式精妙絕倫,勁力剛猛無匹,施展者內力淳厚,便能達到殺人於十步之外,隱隱大有龍吟九霄的威力氣勢,可惜無論仁來鳳功力沛然,招式精純,可惜他一開始就未將受了輕傷的韓世忠放在心上,反而有些高傲,以他的聲名地位趁人之危,即便是勝了也是一種遺憾、甚至是恥辱,放下豪言壯語“單手接招”,這樣一來輕視對手,傲慢無禮,犯了武林大忌,也迫使“降龍掌力”的威力大打折扣,發揮不到尋常威力的十之八九來,相比當年以氣禦物,獨自一人挑戰天下近百位武林名宿高手,傷人無形時的巔峰遜色許多。正於提醒同舟共濟的李嘯雲時,隻覺胸前有一股巨大的衝擊奇襲而至,這股勁力極具切身感受,猶如泰山壓頂,又似巨浪滔天,勢不可擋,驚駭之下不得不回神全力以赴應付,但韓世忠正置盛年,身手之快,快得幾乎難以用肉眼看清,化解此招蘊含的巨力已是不可能,就連及時避閃的機會韓世忠也不容許,驚惶之下雙手互抱胸前,護住死穴要害,“砰!”一聲悶響,他清瘦高矍的身軀生生被這拳擊退了五尺之遠,受到這股巨力的衝擊,雙手腕都難以抬起來,咬牙切齒地強忍劇痛,呼呼大喘怒氣,大有忿恚,吃了暗虧,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