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7章 少林禪宗(2 / 3)

可因頻頻點頭,極為讚同。可鑒卻是不敢說不句話,自被本相道破心事,變得謹慎小心,甚至是畏懼膽小起來。李嘯雲倒是聽出本相的一語雙關,言有所指,也不敢胡亂接話,生怕自己偷習《洗髓經》之事被本相當麵揭穿,那時自己更難在眾人麵前示人,在少林寺中立足。

倒是趙瑗瑗心地淳善不住地問道:“那麼少林寺為何嚴防保守,是不是座下弟子資格不夠就不能修習高深的武學?”

本相搖頭,腦海中不禁想起多年前自己的憾事,心有所悟地道:“少林寺不拘座下弟子修煉,確實是因每練一門絕學便會產生不同的心魔,心魔不除,難以化解,就會走上歧途,落至病入膏肓之境,十分凶險,這就是為何在入門之時要先練長拳,得有所悟後才傳予羅漢拳,接著是般若掌恐怕這些習練完畢之後年紀都已經是而立之年,接下來因各自的本性、資質、體魄、領悟、深淺、擅長等不同,根據相應的不同,有的研習一指禪,有的修習韋陀杵,有的修煉金剛掌,恐怕一生都難達更高之境,就此了卻餘生了。”

趙瑗瑗聽得瞠目咋舌,為之動容,嚇得話也不敢說了。可鑒、李嘯雲明白本相深意,意旨所指,聆聽遵行,哪敢胡為?

在場鴉雀無聲,隻怕誰身上掉下一根針都能清晰可聞,但聞本相又道:“非我偏袒於誰,般若掌未必就遜色於龍爪手,而龍爪手也不見得一定高明,少林絕學各擅勝場,剛柔並存,學武之人唯有不計較得失勝敗方能徹底明白其中的深意,習武並非爭強好勝,少林寺領袖武林數百年之久,靠得不是拳腳過硬,手下功夫如何過人,而是遠避塵囂,靜思頓悟,隨遇而安,這就是修道苦至,當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愛憎,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逢苦不憂,識達故也。”多年以來靜心潛念,斷絕欲望,在後院火工房內參悟禪機,令本相早無當年意氣風發的雄心壯誌,更無暴戾衝動的殺氣,變得猶如一位得道高僧口頌一堆迂腐不堪的佛理,既令人敬仰,又令人頭疼,這群年輕的弟子個個不拘世俗,心境活脫,怎聽得進去逆耳忠言,就算聽進去了,又怎會將它熟記於心,大有所悟受用?全當做是一番絮叨Up嗦之言得之既丟擲腦後去了。

本相最後告誡道:“你們回去吧,貧僧也不怕你找本無師兄對峙為難,但聞你等各自聽了今晚之事,所悟獲益良多,也不敢再起非分之想,少林寺對付武林惡貫滿盈之徒旨在勸惡歸善,返璞歸真,尚且以棄惡從善、感悟普渡之心感化,佛祖有雲:苦海無涯,回頭是岸。貧僧念你等不過一時迷失,才不至於走上邪途,望各自心存慈悲,既是同門,何必痛下殺手。”說完將可鑒剛才使過的幾招重新演練一遍,然後又以李嘯雲所施的龍爪手加以拆解,單單幾招足見虎虎生威,勁風直走,直刮的人麵目生疼,幾乎難以張開雙眼,加上功力淳厚,招式巧妙,似輕若鴻羽不經風雨,又如氣凝泰山穩健難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