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夜深人闌、群鳥歸巢、月晦星稀之時,少林寺上下除了巡視搜檢、當職差事的僧人沒有入睡外,就剩後院之中的可還、可福二人沒有按時就寢。
可福是因回想下午的事,甚覺許多難以捉摸的地方,導致心生牽掛,不禁揮不去李嘯雲這位令人難以琢磨的模樣,久久縈懷,一閉眼就是他那張冷峻肅殺的樣子,真叫她好生害怕。
可還此刻未睡是因為無人滋擾,暗自運習《洗髓經》所指引的經脈內息修煉之法,但右手食指還隱隱作痛,弄得一時心煩意亂,不能入定,不住罵道:“死娘皮真夠歹毒狠辣的,差點讓我折斷一根手指。”想起下午時自己被趙瑗瑗製得幾乎跪地求饒,毫無還手之力,沒想到急中生智,竟能將其製服,幾乎是取她性命,心裏莫名的奇怪,卻又說不盡的欣慰,看來這與以往所習的認穴,打穴有著十分息息相關的作用,開始在心底打轉:假使我內力在艱深些,似乎便能隨心所欲了,也不怕別人是用拳腳要挾性命也好,還是刀劍架在脖頸之處,隻要後發先至,窺準對方弱點要害,一擊即中,便才是真正的高手。
連本相也說道欲將龍爪擒拿手運用之妙,必是以深厚的內力催動,達至無堅不摧"無固不破之境,顯現這套功夫的淩厲霸道。但少林寺的功夫,無論是入門所學的長拳、羅漢拳等等,還是七十二絕技,在武林之中無不威力驚人,令世人所懾服,甚至是同道為之肅然起敬,外道邪魔聞之喪膽懼色的地步,足見每一項功夫無不是年久恪深經曆磨難方才修成,哪有憑借三五日速成便能達至罕有敵手的地步,而每一項絕學無不是經曆絕頂聰明之人深思熟慮地研修而成,再由曆代高手實踐印證,加以修繕刪增才有今日的成就,就算後世之中有絕頂非凡之輩,縱然也不能頃刻練就,要不然少林寺為何數百年來無人能身具七十二絕學?實際上天下哪一門武功不是由絕頂聰明、千錘百煉中礪練而成?若是一步登天隻求速成,恐怕難明其真實功效,難以練就令人佩服的深厚,所以必先強固根基,循序漸進地方才是每一位做事的標榜之道,決計不能單逞小聰明而誤了先人遺留下的學問。這其中道理簡單,踐者難達,學武功的永不及創武功的,欲要趕超先人,必定是用心艱刻才成。心想自己怎能好高騖遠,點滴養成,萬勿急躁,越修煉艱深,功力就越是淳厚,於己有益無害。
隨著在少林中的時日漸久,天氣逐漸轉涼,快臨近中秋月圓之夜,寺中不少弟子出寺下山布施善行,為少林寺入冬備齊日常所需幹糧、蔬菜、素齋、棉布、被褥等物寺內的行腳僧多凡擅長此道,何況般若堂司職正是少林寺與外界接觸、打交道,遇有別門派的高手或是南宗同門,青廟黃廟各異之時,自然免不了比武切磋,般若堂正是應變各派所精擅武功所長,是剛是柔,是注重內修還是外功,是兵刃還是暗器等等絕學衍化進少林武學之中,與之動手起來便能集眾家之長,避免損遺不足,加以研習,樹立少林天下一流不可撼動的地位。
般若堂與其說是少林寺在武林中樹立的招牌,倒不如說是打探天下各派武功,借遊走大川名山之餘,與各大名門正派友善交好,更是縱觀江湖變故的探子,以免出現為禍武林,十惡不赦的禍害而束手無策,將正邪武功彙總研究,彪顯少林寺千古名刹,領袖首屈的地位不可輕犯。
寺中占地百畝,又於嵩山之麓,處於少室山中,本就近乎與世相隔,沒想到快近秋深氣涼,偌大個少林寺也變得格外冷淒許多。李嘯雲倒不是正式弟子不遵戒律清規,受削發為僧之苦,卻是未經方丈允許不得前往庭院正堂半步,防止心境不純,意圖不軌之人偷師學藝下山損壞少林寺清譽,所以李嘯雲自然不是般若堂的行腳僧人,出不了寺門,下不了山,更加不允道外麵去見識見識了,如此前門不讓進,後山不得出,上下為難,苦悶之極,好在年幼,對世俗雜念沒有分暇,也正巧他心想早日學有所成下山為爹娘報仇,一沾染上武功便如頑童全心地撲在好玩成性的物事之中,心中就像一張純潔幹淨的宣紙任由這些長者為其增添色彩,加上報仇之誌彌堅,深信唯有自己成長壯大方才能手刃仇人,不屑外人插手予於任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