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管好經略典藏,不少人也對此多加留心,付出血汗,或高價收藏,或臨摹抄寫,或甘冒殺頭之險保住這些遺世佳作,為後世子孫造就千秋福祉,也算是他們之幸,當時不幸中萬幸之舉,也為我們留下文字記錄的寶貴遺產,我甚感欣慰。
李嘯雲用唾液打濕了第一頁,《瓦楞經》的梵文夾縫之間果然印顯出了蠅頭小楷,上麵第一句乃是《洗髓經》的總綱,當時黃山四友,同結為異姓兄弟,歃血為盟,天地日月鑒表,彼此情深似海,到頭來為一部武學寶典,弄至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淒慘局麵,並從他們口中得知這一秘密,所得之物乃是武林至尊《洗髓經》,而自己也確信不疑,就連文韜武略,學貫五車的完顏宗_;也認可,自然不會有假,但一想到當年他們四人為了相救彼此性命,不分親疏,情篤義堅,可靠牢固;但一遇名韁利鎖個個反目成仇,心狠手辣,不惜殺之已決後快,用意歹毒,令人深表寒心。
一想到異姓兄弟都能如此,不禁聯想到自己的同姓族人也是如此,想到雙親慘死堂族之手,屍骨未寒,沉冤待雪,心間猶如刀絞針紮,倍受煎熬,食不甘味,也不能寐。是這份仇深大恨支撐著軀殼苟活世間,不免發自深醒,難以相忘,定要報仇雪恥。一見到龍虎、蓋天等人勇武過人,藝高膽大,總是醉心向往不已,遙想能有一日有他們身具本領,一酬懷誌,而全仗以這部《洗髓經》為寄托,自然愛不釋手,要將其神秘武功展於世人麵前。
上述道:“動靜不失,人所易明。動靜之根,人多不覺胥不少動靜互根也,而人亦何獨不然?”此乃開篇綜述,總綱要義,字跡寥寥,簡潔精練,易讀難懂。好在自己逢難之前隨一位儒學飽誌之士從仆,他還是一方秀才,才識遠見非庸俗之輩能相提並論,於三教九流、四書五經、禪理道德、醫卜星相等均有涉獵造詣,自己說來算是他的嫡傳弟子,雖未行拜師徒之禮,但卻有師徒之實,好在沈聞疾不是拘泥不化之人,而李嘯雲亦非安分守節的迂腐小兒,彼此言語上不相明示,但心照不宣,自然形影不離,深受他潛移默化之恩。若不是這樣,李嘯雲還是個懵懂無知,目光短淺,漫爛天真,目不識丁的鄉下小子,怎會看懂這部既深奧又尖刻的《洗髓經》。
其言大肆總述了動靜關係,及其天地、日月、星雲、方位、陰陽、五行諸多關係,無不所囊,不無包括,無所不含,真是令人獲益匪淺。
單是簡簡單單幾句總綱之言以令人浮想聯翩,神馳神往,所著之人更是通天徹地,學貫古今、超凡脫俗的一位聖人,而寥寥數十字竟將一切囊括其中,其聰明才識更是無人能及,但凡能研讀精通此人所著定是要有睿智聰慧、達明天地的本根才能深a 其中奧秘所在,李嘯雲心智幾具這位聖者的要求,也是不二之選的傳人,他既得機緣、並非瞎貓碰上死耗子般的運氣而已,而是心思慎密必然所致,更具備大徹大悟般的智慧,聰穎絕頂,比之其兄長李吟風更是各分秋色,甚至智謀心機更遙勝強蓋不知多少。
換作李吟風未必能運用其身,發揮其長,將這部《洗髓經》的功效達至淋漓盡致。看了兩遍之後,書頁漸幹,字跡也隨之模糊消散,但憑借著聰慧過人、強心記憶,已將第一篇總綱要領隻字不差地了熟於心,將其合上,收入懷中,呼吸氣斂,平定一番後,開始步入下麵的功課。
李嘯雲善節情緒,喜怒於無形,自然對於收斂心神之事手到擒來,心中無滯於物,腦海中更是一片空明,閉目假寐,禪思入定,眼觀鼻,鼻觀心,心觀氣息這種事漸漸指掌嫻熟,氣息平穩,隻覺清氣由鼻息而入,吐故納新,不疾不徐,漸入佳境。
而氣海之內更是有影無形地凝結著真氣,其感覺清晰可見,當然外人自然看不出李嘯雲此時半絲異常,都會認為這是睡熟之後的正常境況,自然看不出半點門徑來,那裏知道李嘯雲看似睡著,實則是在打坐積攢內息,這種純熟至臻的修習法門,唯有玄門正宗才能津津樂道,外家高手,自然不能窺其門道。
李嘯雲隻覺體內那股真氣有形無勢、虛幻真實地在體內四肢百骸間遊走,說不出的舒坦適用,百骸爽暢,受用無窮。
也漸漸地憑借著這股真氣竄走,留著清醒意誌,跟隨遊走,以防分心走神,謹防出岔,誤入魔障歧途,也情不自禁地忘乎所以,真如睡熟一般,不為外物所滋擾,清醒又昏沉地習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