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戰熊聽郝中華一番言辭,也有些語塞。為了搪塞,隻得說道:“你說的倒是頭頭是道,但是中國自古有學堂,依你之言,若是無用,又設他幹什麼?”
郝中華聞言莞爾,心想這袁戰熊平時成績極好,擅長數理化生,沒想到風水輪流轉,世道關頭,和自己談論曆史文化,這豈不是他今日已然漸漸地落入了自己的彀中。
郝中華說道:“說到這個,袁兄你就外行了。古代的學校,叫做庠序,《孟子·滕文公上》上就講:‘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還有‘謹庠序之教’,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就是大學,也是國立皇家大學的意思。但是這個學校難道沒有意義嗎?《漢書·董仲舒傳》上麵說‘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這才是真正的大學教育,對不對?如今咱們在學校裏學習的東西,在當時也隻不過是辭章之學,隻不過是不過屬於小學的範疇。”
其實不光是庠序,還有五經博士之位,中國最早設立五經博士,是在戰國初期時的魏國。魏文侯魏斯是三家分晉以來,魏國的第一任君主,他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有道之君。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子夏,就是魏文侯的老師,子夏同時也把儒學帶到了三晉之地。魏文侯十分重用子夏,是以在魏國率先設立了五經博士之位,發揚儒學地位。甚至孔子的七世孫孔謙和他的兒子孔騰,還都在魏安釐王的手下做過宰相。孔騰的弟弟孔鮒,還在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勝的手下做過謀士,並且後來死在了秦朝大將章邯的手中。後來延至秦朝,始皇帝雖然焚書,博士的職位卻一直保存。按照《史記》記載,秦始皇時期,博士七十人,後來西漢文帝時傳授《尚書》的伏生,上言始皇帝焚六國書的淳於越,以及在漢朝為官的叔孫通,張蒼等人,都是當年的秦朝博士。可知學校的重要性,雖亂世而不易。
“隻不過,有區分的是學習的究竟是什麼東西。西漢初年,崇尚黃老無為而治,轅固那樣的儒生,都被崇尚道家的竇太後逼去殺豬了。延至漢武帝,董仲舒給武帝傳授天人合一之術,主父偃給武帝傳授大一統學術,才堅定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決定。雖然是外儒內法的學說,可是要是當時的學者,都跟著黃老之術去發揮,又怎麼會有後世如此興盛的儒學道統。可知教育的正統,不在一時教育的趨向,而在曆史的大方向。”
袁戰熊在曆史文化上的水平,無法和郝中華同日而語。聽了郝中華一番義正詞嚴的說辭,不禁有些語塞。
“那為什麼秦始皇又焚書坑儒了呢?”程摩遜也很愛聽郝中華講授文史,尊重郝中華的水平,不禁好奇又崇敬地問道。
郝中華解釋道:“其實所謂始皇帝焚書坑儒的曆史公案,在我看來,也多是後人的曲解,掩蓋過了曆史的真相。焚書之事,始皇是聽信了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毀了百家圖書,導致了今日先秦文獻的缺失。但是坑儒一節,秦始皇卻並沒有坑盡天下儒生。那不過是因為盧生和侯生兩個方士,欺騙了秦始皇,並且後來不辭而別。搞得始皇大為光火,立時將方士們坑殺之,前後不過殺了四百六十餘人,而且大多也是術士之流的妄人,不值一哂。和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五萬趙軍,項羽新安屠殺二十萬秦軍降卒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