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典製北門(7)(1 / 3)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耶律濬等人重複著司馬夢求的話,各自思考著,一時之間,廳中變得無比的寂靜。

過了好一陣子,忽然聽到撒撥在門口沉聲說道:“殿下,有書信。”

耶律濬朝眾人點頭示意,起身走到門口,從撒撥手中接過一個火漆木匣,回來放在桌上,從腰間取出一把小刀,刮去火漆,從匣中取出一卷白紙,打開來細細看了,臉上明顯有欣喜之色。他看完之後,將紙卷成一團,一個護衛立時捧著火爐走了過來。耶律濬將紙條連木匣丟入火中,望著高高竄起的火苗,笑盈盈的說道:“一頭豺狼已經被趕出大道了。”

“哦?”耶律寅吉與蕭佑丹都形動顏色,緊緊望著耶律濬。

耶律濬笑道:“蕭素與蕭岩壽彈劾耶律乙辛那廝,父皇已經下詔,罷耶律乙辛北樞密使,他現在的官職,是中京留守。此賊既去,張孝傑不足為慮。”

11.

閏四月初一。

大宋,文德殿。

大臣們按著班次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皇帝趙頊頭戴皂紗折上巾,身著淺黃袍衫,腰間係著玉裝紅束帶,腳穿六合靴,端坐在禦椅上。今天的朝會,雖然不是一年三次的大朝會,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辯論兩個版本的官製改革方案。在如此較大規模的朝會之上,翰林學士石越的班次,是相當靠後的。至少如韓絳、呂惠卿、蔡確、曾布們,都遠遠的站在他前麵。他能看到的背影,也就是同為翰林學士的韓維罷了,他的背後,站著翰林學士元絳、張璪。

但是文德殿之上,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今天的主角之一,就是站在人群中的石越與韓維。

“諸卿,改官製詔頒下之後,中書門下與學士院皆呈上了改官製的條例,眾卿都已看過,今日朝會,便是要廷議以何者為優?是否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章程拿定,便好頒行天下。”皇帝環視眾人,朗聲說道。他說完,頓了頓,望著王珪說道:“王珪,你先來說中書門下的條例。”

“遵旨。”王珪出列,欠身道:“陛下頒改官製詔,詔中書與翰林院各自詳定官製,是欲使名實相符,以正名合古製,此本朝百年之盛事。國初承唐製,三省無專職,台、省、寺、監無定員,類以他員主判。於是三省長官不預朝政,六曹不厘本務,給舍不領本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職,亦不任諫諍。凡官人授受之別,有官、職、差遣。仕者盡以登台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於是陛下慷然欲更其製,下詔議行,臣等愚昧,以為宋承唐製,官製之變革,其要者,無非是使一切領空名者,盡皆罷去,而以階寄祿。故中書門下所上官製,有三省六部,有職事官、散官、勳爵諸等……”

王珪口若懸河,說了大半個時辰,介紹中書門下的改官製方案,石越等人早已讀過,中書門下的方案,完全以《唐六典》為基礎,再輔以宋製,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方案,三省事無大小,以中書取旨,門下審覆,尚書執行,分班奏事。這個方案,既沒有任何創舉,也原封不動的保留了樞密院等機構設置,並沒有要求增加相權。較大的改革,是撤消了三司使,使其權歸於戶部。

等王珪說完,趙頊微微頷首,目光投向石越,道:“翰林學士石越。”

“臣在。”

“卿說說學士院的條例。”

“遵旨。”石越應聲出列,朗聲道:“陛下下詔厘定官製,詔臣與翰林學士韓維、元絳、張璪,以及樞密院承旨張誠一領其事。臣等以為,改官製之要義,除名實相符之外,須要使權力互相製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與重複設官,故此臣等所定官製,是以唐製與國朝舊製為基礎,權衡古今利弊得失而設……”

呂惠卿早已讀過石越等人草擬的方案,這個方案頗有出人意料的設想,他也能感覺其中的智慧與見識,但他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方案其實並不完全,例如軍事方麵,樞密院等一切,完全因襲舊製,毫無更改,因此他一直在揣測著石越的用心。呂惠卿一麵聽著石越侃侃而談,一麵低著頭偷覷韓維等人神色,隻見韓維臉色沉穩如常,元絳從容自若,惟有張璪麵有得色,他心中略一思忖,便已知石越必有一個更詳盡的方案,隻是暫時沒有公布。想通此節,呂惠卿連忙細心聽石越向皇帝闡述其要旨。

“究其實,臣等所擬之方案,與中書所擬方案,大同而小異。”石越說了一句照顧中書麵子的話,便接著說道:“臣等以為,凡一國之官製,無非是由朝廷與地方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細分為數部分,三省與樞密院、門下後省等,可稱為中樞;各部、寺、監等,可稱為輔樞;學士院、翰林院、秘書監等,可稱為附樞;禦史台為監察;諸殿閣學士修撰等,可統稱為貼職;另外又有宮廷官、東宮官、王府官。除此之外,樞密院以下,可以細列為軍事係統;大理寺等又可細列為司法係統。如此劃分,則朝廷官員煩要職掌,便可以一目了然。此外又別有崇官、散階、勳、爵等等,臣等統稱為勳爵體係……”

“而其中最要者自是中樞。臣等細考古今,究其得失,定中樞製度:中樞以尚書省掌全國大小政事,以樞密院掌軍事,以門下後省掌上下封駁之權,以中書省掌外製宣敕,諫諍人君;以門下省掌諫議……”

雖然石越等人所擬的官製,眾人早已知詳,但是他在朝堂上公開宣讀,依然引來了眾官的側目,若非有皇帝在,殿中侍禦史虎視,隻怕早就一片嘩然了——石越所定的製度,雖然是三省之名,實際上卻又是一次千古未有的大變局。韓維與元絳見到眾人表情,不由相顧點頭,嘴角微微泛出冷笑,張璪卻是愈發連下巴都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