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影視評論、散文(2)(2 / 2)

這些苗漢文化融合的現象,在龍塘隨處可見,它們是那樣的自然而神秘。這些苗漢文化融合的機5是什麼?它們5何而興盛?

5何而保留?此種苗漢文化的融合,為什麼會發生在這偏僻閉塞的村寨?

這個古老的苗寨還有一位傳奇性的人物——烏姆席,曾追隨張秀眉造反的苗族女將領。清鹹豐初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太平天國運動,黔東地區也由張秀眉等人發起了苗族起義,龍塘自然寨的烏姆席就是這次起義中的主要將領之一。傳說她武藝不凡,行走如飛,310隨身帶一把獸皮傘,旋轉起來能擋箭羽,還會放“五毒繡花針”……至今,施秉、台江沿清水江一帶及鎮遠縣鼓樓坪苗族民間,仍流傳著動人的《烏姆席歌》:“……打來又打去,打了七年半。清軍人太多,苗軍打不贏,寨頭被攻破,苗家齊悲哀。山龍在咆哮,老虎也哭泣……”烏姆席在與清軍周旋的過程中,不慎將一支繡花鞋丟失在洞口,被清軍發現其隱身處,戰敗被俘,押回鎮遠慘遭殺害。整個村寨,後臨高崖,四麵用堅石壘築三四米的高牆,好似一座堅固的古城堡。寨內的地麵以青石板鋪成,通道縱橫交織,形如蛛網,每到一路口,都有幾個岔道,據說是為了與清兵周旋。烏姆席當年藏身的謎洞,就在這寨子腳底下,隻是今天已找不到洞口在何處。據說清軍一來,烏姆席帶領全村人立即藏入洞內,頃刻間,整個寨子空無一人……曆史已隨歲月逝去,如今的烏姆席遺址,一方半牆幾株枯草在風中頑強地搖曳……

本文刊載於《貴州電視》2005年5期

因我的原生態鄉村之旅

國慶期間,一位喜愛鄉村之旅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習水鄉下,正好誌趣相投,便欣然前往。我們選擇了最原始的出行方式,背著背包自助遊,坐了火車又轉了兩趟顛簸的汽車;在鄉下,吃的是剛從地裏樹上摘的新鮮蔬果、現宰的羊和雞;呼吸的是大片綠樹裏散發出來的清新空氣;腳下踩的是鬆軟的泥土;遊覽的是未被汙染的綠水青山和未經開發的溶洞;住的是村民家裏,村民是朋友的親戚,我得以和他們零距離接觸……所以,我姑且用“原生態”這個詞來表達此次的鄉村之旅。

一、鄉村之趣

經過火車又汽車的輾轉,好不容易到了朋友的鄉下親戚小黃家——貴州習水縣雙龍鎮的一個小山村。這個小山村處於低窪處,四麵環山,放眼望去,都是蒼翠的植被。小山村仿佛陷入到了海洋裏,而我們則像沉在海底的一葉小舟,好在四麵都可以靠岸,真正感覺到了大山的偉岸,給人以踏實和安全感。

小黃開著新買的貨車忙著去拉砂,他讓妻子小間和兩歲的兒子陪我們。中午休息了一會兒,便去瞻仰附近的紅軍烈士墓。當年紅軍曾從這兒經過,發生過小規模的戰役,有7名掉隊的紅軍戰士被當地土豪殺害。烈士墓碑矗立在一座青山上,我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石階兩旁全是種的蔬菜,綠油油的新鮮可人。放眼看山下,有很多正在修和已經修好的磚房,一派欣欣向榮。小間兩歲的兒子河禹牢牢抓著我的一根手指,一起登台階,大概有幾百級吧,小河禹沒要大人抱,不哭也不鬧,兩隻小腳上得還挺紮勁。山上微風習習,輕柔的蘆葦隨風舞動。烈士墓碑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顯眼。我們坐在石凳上,享受著微風的撫摸,小河禹則在幾個石凳上爬來爬去,他從褲子膝頭的兩個小口袋裏突然掏出幾顆我們送給他的糖,惹得大家直樂,不知這個鬼精靈什麼時候把糖裝進去的。這個紅軍曾經戰鬥過的小山村,安寧而充滿生氣。

我們來的當天,耽誤了小間趕羊回家,第二天就主動要求和小間一起上山放羊。小間家養的羊,在她娘家那邊。從她自己家到娘家,走路要1個多小時,為早點把羊趕上山吃草,我們坐上小黃的貨車。貨車顛簸得厲害,我們戲稱之為“山間迪斯科”。小黃告訴我,這條山路,是幾年前鄉政府帶領大夥兒修的,僅10來萬的扶貧款,就修了這條約6公裏的路,否則到處都是大山阻隔。路通了後,給村裏帶來了很多好處。

31200點左右,到了小間娘家。小間趕緊把羊趕上山,羊從羊圈裏出來,好像知道路似的,徑直往山裏走去,我們在後麵跟著。一路上碰見一些山民,雖然不認識,他們卻主動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到了一山腳處,羊群自動停住,之後便乖乖地吃起草來,我們找了一塊草坡悠閑地坐著聊天。小間娘家背靠的這座山,自然植被頗為豐富,政府鼓勵村民們養羊。養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政府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