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願年小間家有30隻羊,今年有40隻羊。他們村最多的有一兩百頭。我沒想到放羊這麼清閑,羊又這麼自覺不亂跑。小間說:“在這裏守也可以,不守也可以,羊群會自己繞著山吃草,到下午四五點,再來把羊群趕回家。”臨近黃昏,小間家的羊回到了它們幹淨的羊柵欄裏,幾十頭羊居然能各自找到自己的“房間”,不用主人吆喝,那麼安靜而有秩序。我正在欣賞它們的“家”,突然一隻羊從門邊竄出來,我一聲驚叫忙朝一旁閃開,朋友哈哈大笑,說:“你這一叫把羊嚇得‘嗖’地跑回去了,你們倆到底誰嚇誰呀?”
小間的表姐到山裏打野生毛栗,邀約我們一起去。山路荊棘叢生,我們走得狼狽不堪,小間背著孩子卻比我們利索。小間表姐鑽到一個小山叢裏,我們實在去不了。小間在路邊發現了一顆毛栗樹,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她“蹭蹭”地爬了上去,隨即掄著一根樹枝“劈裏啪啦”地把樹上的毛栗打落在地。朋友趕緊揀,剛揀到便聽她叫了一聲:“紮手。”我仔細一看,這野生毛栗狀似刺梨,表層全是刺,我小心揀了一個,沒紮到手,正得意地揀第二個時被紮到了手指,隻好作罷。最後打落在地上的毛栗還都是小間揀的,裝了滿滿一袋勝利果實,小間說揀毛栗是有方法的。附近還有好多掛在樹上的野獼猴桃,地勢比較險峻,我們沒讓小間去。
小間的娘家坐落在一半山腰上。為了招待我們,她家殺了一隻羊。我們有點過意不去,人家辛辛苦苦養了一年。朋友說想吃雪蓮果,小間的爸媽帶著我們到後麵的地裏,不一會兒工夫,挖了一大籮筐。吃飯時間到了,眨眼間,坐了一大屋子人,姨媽姊妹的全是親的就住在附近,不用電話,喊一嗓子就能聽見。其樂融融的一大家子。桌上的菜肴很豐富。我和朋友都很喜歡。吃完飯,天已黑,我們坐著小間丈夫小黃的貨車返回到他家。
二、鄉村之人
小黃的父母都是那種本本分分、勤勞樸實的農民,他們經曆了他們這一代農民所經曆的一切,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後一係列政策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如今兒女都長大成人,他們的負擔輕了許多。
小黃的二叔從小聰穎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恢複後,考了三次,三次都是縣裏第一,但三次都被人換下,最終沒有2成他的大學夢,從此對走這條路心灰意冷,開始在鄉間悉心練武,如今武功高強,帶了很多徒弟,並皈依了佛教。人這一輩子,誰說得清呢?
小黃、小間的兄弟姐妹一大堆,我們分不清誰是誰,經常張冠李戴。小間曾到廣東打工,掙的錢寄回家裏供兩個哥哥的學費,如今兩位哥哥都在習水縣城很不錯的單位上班。他們的一位表哥於省城某大學畢業後,在貴陽附近的一個大型廠礦工作,他說他對家鄉的道教文化、一些風俗很感興趣,什麼時候有時間,準備拍點東西,進行收集整理,以免以後失傳。他們的另一位表哥曾在杭州打工多年,掙了些錢回來,辦了一個磚廠。我問他,在外打工好還是回家好?他說,當然回家好,打工被剝削呀,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嘛。他的經濟來5,除了辦磚廠,還種了很多厚樸樹,厚樸是一種名貴中藥材,每年外麵都有人來收購。這是他們村退耕還林以後,政府讓村民們種的。我對小間表哥開玩笑道:“你的來錢門路還挺多的嘛!”這位農民老板正收拾著院子,冷不丁冒出一句魯迅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這位表哥看起來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黃則是80後的了,他的想法、做法又314不一樣。小黃到深圳、貴陽打過工,回到家鄉後開過數碼照相館,養過生態雞,種植過科技辣椒……小黃是什麼都敢去嚐試,什麼都敢去做。這一家子很有意思,從爺爺輩到父輩到孫輩,各個時代的烙印在他家都有明顯體現。
假期快結束時,碰到一位村民,聊了些我們難以相信的事情。
他說他們村搞“坡改梯”,之前村長答應每畝給200元,可是結束很久以後,村長還是不給他們;搞“四在農家”改善居住環境,他們那兒報的是30戶,領了30戶的建築材料,可是到位的才20幾戶,那幾戶沒發下來的材料說是村長拿出去賣了……這位村民說起村長做的很多違反政策的事,情緒激動。他還憤憤不平地說這位村長賭博、酗酒、不贍養老人等種種惡習,村裏沒人敢惹他。我突然想起《焦點訪談》經常報道某某鄉下有些村幹部,常用的詞彙:“橫行鄉裏,魚肉百姓。”上級政府頒布的很多“惠農”政策,為什麼越往下執行得越差呢?我們問一位縣城公務0如何看,他說不給農民錢也許有原因吧,不足為怪,下麵很窮,村幹部經常會把資金轉移到其他方麵。不知這樣的解釋是否合理。
三、鄉村之景
習水是一座曆史古城,當年著名的四渡赤水,有三渡就在習水縣城。同時習水又有“生態經典,避暑天堂”的美稱,是一個集峽穀、瀑布、雲海、森林、溶洞於一體的地方,有三岔河、飛鴿、小壩、中國杉王、桃淵洞等八大景區,山奇水秀,雲媚石怪,如詩如畫,各具特色。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隻去了“中國杉王”和桃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