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開拓財源,要有精明的生意人的厚黑眼光,要能看得準,看得遠,同時還要眼界開闊,頭腦靈活,見風使舵。不要死守住一個自己熟悉的行當,而要善於在其它行當中發現可以開發的財源,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一個生意人如果隻看到自己正在經營的熟悉的行當,最終隻會是抱殘守缺,連正在經營的行當都不一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反敗為勝了。
袁世凱的陰謀能夠實現,跟他的見風使舵有很大關係。在紛繁複雜的權力場上,看清楚哪一方權力更有利於自己,便投向哪一方。在袁吐凱的人生哲學中不存在背信棄義,而隻知有奶便是娘。因此他從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招人唾罵,隻要結果對自己有利,就會毫不猶豫地調轉船舵。
1898年,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逐漸強大起來,但由於甲午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列強先後進入中國,在國內設立了許多租借地和勢力範圍,把國內的經濟搞得一團糟,這也就嚴重地威脅到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因此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維新派吸收日本和俄國的變法經驗,決定要變法就要從皇帝開始,自上而下發布變法詔書。這是資產階級向封建勢力妥協的體現。維新派的這種變法思路必然需要得到皇帝的認同,才可以進行。康有為曾前後五次上書,說服光緒皇帝推行變法。言詞非常懇切。光緒看了這份奏折後,非常感動,這使他在困難之際,看到了曙光,於是同意康有為提出的變法政策,實行君主立憲製。但是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派,死守祖宗之法,堅決反對變法。由此形成帝黨與後黨的尖銳對立。
頑固派的勢力很強,光緒所頒布的新政詔書被擱置一邊,成為一紙空文。並且還有謠言傳出,慈禧與光緒將一同前去天津閱兵,閱兵之後將廢除光緒。維新派麵對這重重的阻力,深刻感受到赤手空拳是無法與頑固派抗爭的。於是,他們要盡快尋找可靠的擁有兵權的人來幫助推動變法運動,否則光緒一旦被廢除,變法必然會失敗。
這時,維新派看中了袁世凱。袁世凱此時正是天津小站的督練官,又是直隸按察使,擁有重兵。另外,維新派之所以看中袁世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袁世凱在表麵上所表現出來的變法熱情。
在康有為創立強學會時,袁世凱曾積極地幫助康有為,自願捐款500元,還發動別人來捐款。在變法維新處於高潮時,袁世凱也曾發表過一些慷慨激昂之間,例如他曾說過:“切言必亡必分之道,必須大變法以圖多保全數省。”
盡管袁世凱並未對變法維新發表過多少高見,但這種口頭的支持性話語,給人的感覺是袁世凱是支持維新派的,因此康有為等人堅持認為袁世凱一定會支持變法。康有為曾說過:“將帥之中,袁世凱夙駐高麗,知外國事,講變法,昔與同辦強學會,知其人與董(福祥)、聶(士成)一武夫迥界,擁兵權,可救上者,隻此一人。”
光緒皇帝當然也知道袁世凱的重要性,就親自召見他,並問道:“苟付汝以統領軍隊之任,能矢忠於朕否?”
袁世凱立即賭咒發誓:“臣當竭力以答複皇上之恩,一息尚存,必思效忱。”
光緒見袁世凱的誠懇之心溢於言表,對他就不再懷疑,並給他加官,任為侍郎候補。
維新派令譚嗣同立即與袁世凱聯係,讓其更加支持變法。譚嗣同對袁世凱說:“公受此破格特恩,必將有以由報,上方有大難,非公莫能救。”又說:“榮祿近日獻策,將廢立吾君,公知之否?”接著,譚嗣同將維新派的行動決定告訴了袁世凱,並要求袁世凱將榮祿殺死。
袁世凱當場表示讚同,他滿口說道:“等到天津閱兵時,皇上馳入我營,一旦發下號令,則殺榮祿如同殺狗耳。”
然而,袁世凱在與維新派保持聯係的同時,也與頑固派有著更密切的聯係。袁世凱仔細對比了維新派和頑固派的實力,他判斷出軟弱無力的光緒必定會失敗,而勢力強大的頑固派將是勝利者。頑固派有榮祿掌握的數萬軍隊,還有準、練軍幾十營和宮內的旗兵。而袁世凱自己僅有7000人馬,在這種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是無法取勝的。於是袁世凱決定向榮祿告密。第二天,光緒帝就被軟禁了起來。
袁世凱在追剿維新派的時候,表現得極其賣力,將譚嗣同等“六君子”處死。然後,他又在維新派人士的謾罵聲中,享受著慈禧給他的獎勵,繼續玩弄自己的厚黑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