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見風使舵船不翻(1 / 2)

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要行使厚黑必須順應這種變化,不能食古不化,冥頑不靈。如果不能明白這點,小則厚黑學不通,大則身敗名裂,自取滅亡。

商場就是戰場,態勢瞬息萬變。要在動蕩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見風使舵,學會變不利為有利的厚黑謀略。

胡雪岩是近代最成功的商人,最善於應對變化,把危局變成勝局,利用變化的機會爭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胡雪岩是亂中取勝的高手。如果不是太平天國起義,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機會,自從他靠王有齡起家後,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大。但不久太平軍攻占杭州,玉有齡自殺身亡,他失去了靠山不說,還麵臨著一次重大變故,幾乎將他逼入絕境。

胡雪岩的生意基礎是錢莊、當鋪、胡慶餘堂藥店,這些大部分都在杭州,他的家眷也留在杭州。杭州被太平軍占領,他的所有生意都將被迫中斷,他還必須想辦法從杭州救出老母妻兒,所以說,他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財多遭人忌。戰亂之中,針對胡雪岩的謠言頓時四起,有的說他以為杭州購米為名騙走公款滯留上海,不敢回來;有的說他手中有大筆王有齡生前給他營運的私財,如今死無對證,被他吞沒。甚至有的人謀劃向朝廷告他騙走浙江購米公款,貽誤軍需民食,導致杭州失守。

如果胡雪岩應對不好,不僅會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複之後,他也無法再回杭州。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順利返回杭州,因為失去了王有齡這個靠山,他的生意也將麵臨極大的困難。他的錢莊本來就是由於王有齡這一靠山得以代理官庫發跡,而他做軍火生意,更離不開大樹的蔭蔽。失去了靠山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而對這一重大變故,胡雪岩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從這些不利的因素中,準確地預見出了可利用的因素,作出了絕妙的對策,變害為利。

留在杭州城裏的那些人,其實已經在幫太平軍做事了,否則也很難生存下去。他們之所以造謠生事,是因為太平軍也在想方設法誘招胡雪岩回杭州,而那些人不願意他回杭州。胡雪岩利用了他們的這種心理,確定了兩條計策:

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與這些人正麵交鋒,他知道他的這一態度一旦明確,這些人就不會進一步糾纏。

其次,胡雪岩不僅滿足他們不讓自己回杭州的願望,而且還親自出麵,特別向閩浙總督衙門上報,說是這些陷在杭州城裏的人實際上是留作內應,以便日後相機策應官軍。這更是將不利轉化為有利的極高妙的一著:表麵上是給了這些人一個交情,暗地裏卻是把這些人推上了火坑,如果這些人不肯就範,仍舊企圖加害他,他可以隨時將這一紙公文交給占據杭州的太平軍,說他們勾結官軍,他們肯定會遭受滅頂之災。

同時,胡雪岩此時手上還有杭州被太平軍攻陷之前為杭州購得的1萬石大米。當初這l萬石大米運往杭州時無法進城,隻得轉道寧波,賑濟寧波災民,並約好杭州收複後以等量大米歸還。這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決定,一等杭州收複,馬上就將這1萬石大米運往杭州,這樣既可解杭州賑濟之急,又顯自己做事的信義,誣陷他騙取公款的謠言也可以不攻自破。

後來左宗棠收複了杭州,胡雪岩就將1萬石大米運到杭州,直接向帶兵收複杭州的將領辦理交割,這樣不單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更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左宗棠將他引為上賓,並任命他全力負責善後事宜,這樣,胡雪岩又得到一位比王有齡更有權勢的靠山。

在充滿危機的變故中,胡冷靜應付,把原來看似不利的因素,變成了可以為自己所利用的有利因素,給重新崛起創造了絕妙的機會。

變化須講謀略。沒有謀略的變化,是愚蠢的變化。就像沒有點睛的龍,不過是一條死龍而已。善謀之士,一定就是善變之士,駕馭各種變化規律,為己所用,才可反敗為勝,無往不利。

做生意要活,不要死守一方,要能根據具體情況作出靈活反應,行動要迅速,要想到了就立即著手去做,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胡雪岩的厚黑生意經就是以快打慢,靈活機動,四下出擊,每次都給為自己點出一條財路。

變即快速反應。胡雪岩有一句至理名言:“天變了,人應變。”“天”即指時勢時局之意。“天變了,人應變,”其意是指時勢時局變化了,人也應該做出與之相應的改變與調整,以順應時勢與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