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現在我的腦海裏隻能浮現這一句,我感到胸悶、頭暈、想吐又吐不出,跌坐在沙發上動彈不得,更糟糕的是,我的思維開始混亂,理智逐步喪失,視線變得模糊。

本來不是這樣的,明明是我和男友的第一次約會,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說起我和男友羅亦威的相識,那真是一段上天安排的奇妙巧遇。當時我正在一家私人經營的書店裏遊蕩,沒錯,其他同學專心致誌聽課的時候,我在校外獨自遊蕩。

初中畢業,我中考成績平平,隻超過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父母用盡心思和金錢,終於讓我能夠以“借讀”的身份進入這所全市聞名的名牌高中讀書,遂了他們的心願和麵子。

可是我自知能力有限,每天上學猶如上刑,課堂上我呆如木雞,完全跟不上其他同學跳躍的思維。我本就不喜歡數理化,而名牌高中又是特別重視數理化成績,除了課本之外,各種各樣深化知識的習題集層出不窮,老師講課也是追求更深更難,在這裏,我感覺自己是個白癡。

因此在熬過第一學期之後,我學會了逃課。

其實我逃課並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目的,基本隻是在外遊蕩而已。我尤其喜歡陽光明媚的午後,人們或是上班或是上學,整條街上空空蕩蕩,隻有我一個人悠然獨行,心情愉悅又平靜。

我隻是個借讀生,以後的高考成績不會計入這所名牌高中的升學率,老師並不怎麼樂意在我身上花心思,又或許課堂上少一個笨蛋,他們會更加輕鬆自在。所以我隔三差五地逃學,父母居然毫不知情。

書店裏隻有我一個客人,老板坐在收銀台似睡非睡。四周十分安靜,最適合我這種人打發時間。在散文小說一欄裏,我一眼看到了這本《年事記》。

這本書裝幀考究精致,封麵是一片金色池塘,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林,陽光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蕩起輕柔的漣漪。一棵探向池塘的樹木勾勒出一副男孩容顏的剪影,像是正在眺望遠方。

整個畫麵寧靜悠遠,作者署名:獨憔悴。

封麵和署名,忽然就打動我心,讓我不自覺地翻開這本書。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正如作者的筆名,我在就讀的這所高中裏,是一個相當尷尬的存在。那些同學們躊躇滿誌、光芒萬丈,我是躲在鴻鵠羽毛底下的一隻小小燕雀。

不僅是作者的筆名,內容更讓我感到一陣共鳴,甚至相見恨晚。

文如其名,書中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作者一年的心路曆程。作者大約也是個高中生,他在一所名聞遐邇的高中讀書,是個成績非常優秀的高材生。可是他過得很不快樂,他說他厭倦了千篇一律的生活、厭倦了清教徒般辛苦的學習、厭倦了同學們埋首書堆偶爾才會抬起的呆滯的臉。

他想要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為了父母的理想而活。

看到這裏,我忍不住潸然淚下。進入高中以來,不僅是老師,就連同學也不太理會我這個“借讀生”。他們對我並非不友好,而是友好得過了分,客氣而疏遠、禮貌而冷淡,簡而言之,人家根本不想和我交朋友。

我竟在一本書中,找到了懂得我的知音人。

我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下這本書,在結賬的時候,書店老板打著哈欠從櫃台後抬起頭來,他將這本書翻來覆去看了很久,咕噥了一句,“我有這本書?”

他想了想,又站起來問我道:“這本書你哪裏拿的?”

我指向書店深處某排書架,他走過去上看看下看看,猶豫很久,終於接過我的錢,“謝謝一共二十五塊。”

一年有365天,《年事記》裏共有365篇日記。我沉浸在獨憔悴的世界裏,和他同悲同喜,我仿佛麵對的不是一本書,而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高中一年來,我的的生活沉悶乏味,我的心情悲觀消極,可就這麼短短幾天,我全然忘卻了煩惱。

在書的最後作者留有一個電子郵箱,我懷著忐忑不安又激動的心情,將自己的觀後感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字發給作者。

一天之後,我收到了作者的回複。

從此,我和他開始了郵件往來。我們就像是舊時代的筆友,不必見麵仍可以心靈相通。逐漸地,他告訴了我他的真實名字,今年二十五歲,大學已經畢業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

我想他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年事記》裏曾經描述過,有一天他的母親得知他並沒有放棄鍾愛的繪畫,而是在私底下更加熱忱努力地去畫畫。母親憤怒至極,將從他床底下找到的數十張圖畫全部撕毀,一邊撕一邊發出駭人的尖叫。